2020年8月,為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各市、各部門文明辦對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進行了復核,自治區文明辦組織進行了抽查。經過復查審核,并報自治區文明委領導同意,繼續保留符合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標準的橫縣百合鎮六答村等782個村(社區)、柳江區拉堡鎮等241個鄉鎮(街道)、賓陽縣交通運輸局等1938個單位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寧武鎮梁新村位于寧武鎮西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武鳴河貫穿而過,山青水秀,人杰地靈,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3個自然屯,21個村民小組, 3862人,黨總支部下設4個支部,92名黨員。近些年,村黨總支部一班人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腳踏實地,扎實苦干,團結拼搏,求是創新,干群關系顯著改善,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容村貌渙然一新,徹底改變了以往落后的工作局面。全村總耕地面積6342畝,其中水田1……。 |
全曾村位于在明山腳下,與鎮政府所在地距離6公里,北與小陸村毗鄰,全村共有12個自然屯15個村民小組,537戶,2515人口,其中勞動力1533人,共有黨員54人。耕地面積2613畝,其中水田2340畝,旱地260畝,全村以生產水稻、玉米等作物為主,2003年人均純收入2690元,2003年水稻總產136.5萬公斤,全村面積2.75萬畝,山塘有四座!。 |
永共村位于府城鎮東北部,離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有11個自然屯,16個村民小組,597戶,2660人,村黨支部全體黨員36人。全村共有水田750畝,畚地1990畝,荒坡500畝。在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帶領下,全體村民開展農業結構調整,形成甘蔗2300畝,花生200畝,紅江橙150畝等示范產業區,規模養雞、養豬,努力引導村民外出打工,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甘蔗進廠超過1.5萬噸,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58……。 |
路西自然村,因村莊在邕武路西側,得名。1949年稱路西鄉,1952年稱北湖鄉,1960年末復稱路西大隊。1984年改稱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村公所。1995年復改稱路西村村民委員會。路西村……。 |
城東社區成立于2003年,位于縣城橫州鎮東面,轄區面積0.5平方公里,共設26個居民小組,有居民1294戶,人口4936人。社區設黨支部有黨員42人,黨支部、居委會所在地設在橫州鎮寶華中路111號。 城東社區屬商住合一的綜合型社區,擁有突出的工商業傳統優勢,個體經濟較發達,全社區共有個體經濟1900多個,而年產值達5000萬的出口型企業萬力隆皮業有限分司和投資近2000萬的南寧市縣級較大的利客隆購……。 |
百龍灘鎮大球村位于馬山縣北部的紅水河南岸,與河池市都安縣隔河相望,是馬山縣的北大門,210國道橫穿全境,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3個自然屯,14個經聯社,37個村民小組、共644戶3034人,全村耕地面積1650畝,其中水田760畝,旱地890畝,村黨總支部下設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8名。2008年以來,大球村黨總支部以“三級聯創”為總抓手,大力開展以“組織聯建,黨員聯手,活動聯搞,資源聯用,……。 |
楊柳屯,因村旁有楊柳樹,故名。1949年前屬柳城縣長塘鄉轄地。1950年稱楊柳鄉,屬柳城縣沙塘區。1958年改楊柳大隊,屬柳州市超美公社。1961年屬沙塘公社。1967年屬超美公社。1972年復屬沙塘公社。1984年改楊柳村,設立楊柳村民委員會,屬沙塘鎮。1987年改設楊柳村公所。1995年復設楊柳村民委員會。2018年將名稱改為楊柳村村民委員會。楊柳村……。 |
取“古洞”“上洲”2個自然村各一字得名!肮拧敝腹哦赐,“洲”指上洲屯。1951年為古洲鄉,屬柳江縣第四區。1955年屬洛滿區。1957年為古洲高級社。1958年改稱為古洲大隊,屬紅星公社。1959年屬洛滿公社。1962年稱為古洲公社,屬洛滿區。1968年12月復名古洲大隊,屬洛滿公社。1984年9月改古洲村,并設立古洲村民委員會,屬洛滿鄉。1987年改設古洲村公所。1995年復設古洲村民委員會! |
磨灘村隸屬柳南區潭西辦事處管轄,東臨柳江河畔,是明顯的村中村。全村有五個村民小組,全村常住人口980人,外來流動人口8630人,磨灘村黨支部現有黨員23人,其中男13人,女10人。全村村民生活來源主要靠種植(人均種植面積約0.1畝)、出租房屋和發展三產收入。2005年人均純收入為3992元,2005年底村集體總收入為133萬元,村委于1990年投資200萬元興建鵝山大廈,1994年投資250萬元興……。 |
原駐地南慶屯,原名難定,傳清乾隆元年(1736),廣東李道光一家逃難至此,因飲水困難而舉棋不定,后因其娘病死,勉為其難定居下來,故名。后諧音雅化稱“南慶”。1952年前屬雒容縣。1952年稱藕塘鄉,屬鹿寨縣第六區。1958年改新聯大隊,屬雒容公社。1962年并入雒容區竹車公社。1966年復置南慶大隊,屬雒容公社。1983年改南慶鄉,屬雒容區。1987年改南慶村,隨之設立南慶村公所,屬雒容鎮。199……。 |
駐地秀水屯,因村前有一水源,水靈動清秀,故名。1952年前屬雒容縣。1952年稱秀水鄉,屬鹿寨縣第六區。1958年改秀水大隊,并分出東塘大隊,屬雒容公社。1962年又與東塘大隊合并,稱秀水公社,屬雒容區。1966年復改秀水大隊,分出東塘大隊,屬雒容公社。1983年改秀水鄉,屬雒容區。1987年改秀水村,隨之設立秀水村公所,屬雒容鎮。1996年改設秀水村民委員會。2010年隨雒容鎮劃歸魚峰區轄。秀水……。 |
三千自然村,因建村前多次搬遷,取名“三遷”,后改稱“三千”。民國時稱三千村,屬柳江縣飛鵝鄉。1951年改三千鄉,屬柳江縣第六區。1958年改稱三千大隊;1962年設三千公社;1968年復稱三千大隊;1984年改三千村,設三千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三千村公所。1995年復設三千村民委員會。2021年2月5日更名三千村村民委員會。三千村……。 |
大塘邊,因此地有方大水塘,附近幾村都想據為己有,爭執不下,后改由官方管理,故名。民國時稱官塘村,屬來賓縣小山鄉。1951年改官塘鄉,屬柳江縣第二區。1955年屬百朋區。1958年改官塘大隊,屬衛星公社。1962年改為官塘公社。1968年復名官塘大隊。1984年改為官塘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官塘村公所。1995年6月復設為官塘村民委員會。2021年2月5日改稱官塘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官塘村……。 |
清朝時期,原有韋、何兩姓三戶人在此居住。駐地村原名叫“六有”,后來,兩廣內亂,鄧、楊兩姓六個人逃難至此,在一棵大樹下休息,認為這地方很好,決定在此落戶。楊、鄧兩姓很快發展起來。人們議論全靠六位在此休息,定下這個好地方,大家決定把“六有”改為“六休”。1951年成立六休鄉,屬大埔區。1958年撤區并鄉,屬大埔鄉;同年改六休大隊,屬東方紅公社。1961年龍臺大隊并入,屬大埔公社。1962年改六休公社,……。 |
傳清宣統二年(1910),駐地駐扎有清兵,并建有一座涼亭,故名。1951年為涼亭鄉,1958年設涼亭大隊并析出黃塘大隊,1962年與黃塘大隊合并成立涼亭公社。1969年改大隊并析出黃塘大隊,1984年改稱涼亭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涼亭村公所,1995年改稱涼亭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涼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