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根據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評選活動的通知》和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關于印發《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評選推薦實施辦法》要求,將建擬推薦表彰的第六屆省級文明城市、第十四屆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非公組織單位、社區、風景旅游區)和第二屆省級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候選名單進行公示。 |
福州市鼓樓區轄鎮。1959年置洪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福州西郊,閩江北岸,面積12.4平方公里,人口3.8萬。316國道穿境而過,境內道路縱橫交錯。轄黎明、西郊、雙下、梅峰、保福、國光、晨光7個村委會和洪山橋、鳳池、鳳凰池、鳳湖、怡山、西河、祭酒嶺、物檢、福嶼、坡下、鳳凰北、文林、西后、福嶼東、長春、象山、柳興、斗池、興園、西鳳、大王、捷報2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發達,工業以生……。 |
福州市倉山區轄鎮。1984年建建新鄉,1992年改鎮。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市中心7.2公里。面積39.6平方公里,人口3.5萬。市級公路聚龍路穿越全境,連接316國道。轄洪光、勞光、淮安、陣坂、樓下、麥浦、梅亭、巖州、上塘、塘下、莫朱、翁排、上雁、潘邊、石邊、新頤、盧濱、后曹、高宅、葛嶼、劉宅、馮宅、紅江、江邊、透浦、玉蘭、東嶺、鳳高、冠洲、中截、橫龍、長埕、灣邊、霞鏡、浦上、后巷、閩江、港頭、半道……。 |
福州市倉山區轄鎮。市農副產品基地之一。1958年成立倉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南臺島中部北端,距市區中心6.4公里。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1.1萬。有福廈路、六一南路、上山路、洪洋路、福灣路、首山路等街路。轄先鋒、東升、倉山、金星、萬里、鄭安、霞湖、先農、湖邊、聯建、燎原11個村委會。其中先鋒、東升、倉山、金星、鄭安、霞湖、先農、湖邊、聯建9個村委會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明……。 |
福州市倉山區轄鎮。1958年成立螺洲鎮,1970年劃入城門公社,1984年復置螺洲鎮。位于市境東南,距市區中心17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0.9萬。有公路連接福廈路,螺洲天厝碼頭水運可抵達閩侯鎮。轄天福、乾元、敖山、杜園、店前、吳厝、洲尾7個村委會和螺洲居委會。企業有石制品、花茶加工、建筑、運輸、印刷等廠。農業主產水稻、水果。.……。 |
新店鎮,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發源地,福州市晉安區的一個重鎮,位于福州北大門,面積48.29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人口8萬多,是福州市已確定的未來城市新區,毗鄰福建省政府行政中心、省體育中心和五四路市中心商務區。轄區內擁有萬門國際程控電話模塊局, 50萬伏安和11萬伏安的兩個變電站。轄區內有16所小學,2所中學,還有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省林業科學院、福建省化工地質研究等8所科研院……。 |
壽山鄉位于福州市區北部,從國家森林公園沿山而上約7公里。2004年8月與嶺頭鄉實現鄉鎮合并,合并后總面積170.74平方公里,總人口12177人,轄22個行政村。壽山鄉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海拔在10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比福州市區低5—7℃,森林覆蓋率高達89%。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水源充足、植被保護良好,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旅游資源豐富,聞名中外的壽山石獨產于該鄉。2004年,壽……。 |
基本情況:梅花地處長樂東北角,閩江口南岸突出部,東瀕臺灣海峽,與白犬列島海域相鄰,與馬祖列島互望,北隔閩江口,與瑯岐經濟區及連江縣壺江島、黃岐半島對峙,西、南毗鄰文嶺鎮。向為省城咽喉,閩江口海防要津。地域面積5.8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17924人。 重點企業:全鎮共有企業42家,其中規模以上7家:梅花水產、紅梅網具、東水食品、桃源冷凍、佳和冷凍、互益冷凍、溫富塑膠。特色及優勢:梅花是一……。 |
潭頭鎮地處福建省閩江口南岸,枕江面海距臺灣僅112海里,海岸線12公里,隔海相望為海峽西岸繁榮帶突出部的東海之濱長樂市的東北部,距長樂國際機場15公里,距福州58公里,臨近馬尾經濟開發區瑯岐島。全鎮陸地面積56平方公里,漁場面積2000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純漁業村一個,常住人口59743人,海外鄉親1.88萬人,2001年企業總產值1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75元。潭頭以其沿海突出部特……。 |
福清市轄鎮。1961年置三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改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中心26公里。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10.1萬。轄三山、東埔、樓下、橫坑、官路、沁前、良棋、嘉儒、北陳、安前、澤朗、后洋、鰲頭、鰲峰、上坤、北樓、海瑤、埕邊、白鶴、瑟江、江厝、東郭、道北、坑邊、塘北、后鄭、虎邱、鐘厝、任厝、魏莊、澤岐、前薛、樓前、韓瑤等35個村委會。企業有耐火材料、紙箱、抽紗、鞭炮、制造等廠。農……。 |
高山鎮地處福清市龍高半島南端,面積40平方公里,坐落在萬底山上,因地勢高而得名。距縣城39公里,與平潭島隔海相望,東與東瀚鄉交界,西和三山鄉相連,曾是高山、三山、東瀚、沙埔等1鎮3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有“高山市”之稱。清朝末年,高山鎮已初具規模,民國28年(1939年)正式設鎮。福清市高山鎮歷史上最早的“高山”市,位于鎮東北500米左右有數塊大滾石排列的地帶。后因交通關系移到如今的……。 |
因地理位置在永泰最靠東方向,排名永泰“三十六都”第一,故稱“一都”。1958年前,一都屬永泰縣管轄,1958年后,由于“大躍進”大煉鋼鐵福清木材資源匱乏,一都劃歸福清管轄。1994年12月撤鄉建鎮,設立一都鎮,現轄一都、善山、普禮、后溪、王坑、東山村委會及山城居委會,延續至今。福清市轄鎮。1961年置一都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人……。 |
閩侯縣轄鎮。市蔬菜基地之一。1983年設青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7.5公里。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7.3萬。324國道貫通全鎮。轄鏡上、前洋、楊厝、滬嶼、村里、壺山、農光、莊頭、青口、團結、文華、青秀、紅旗、升旗、幸福、青圃里、青圃嶺、宏一、宏二、宏三、宏四、吉山、后福、蓮峰、傅筑、梅嶺、船尾、長樓、前街、后街、坊口、大埕、溪東、梅溪、西臺、聯光、聯豐、……。 |
閩侯縣轄鎮。1958年置上街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城9.5公里。面積155平方公里,人口6萬。316國道貫穿全境,通水運。轄上街、侯官、沙堤、新峰、厚美、莊南、紅峰、榕橋、聯心、金嶼、青洲、美岐、浦口、岐安、中美、建平、厚庭、蔗洲、新洲、馬保、馬排、溪源宮、岐頭23個村委會。鎮辦企業發達,其中煙花及木畫、木雕、脫胎等工藝品,暢銷國內外。盛產茉莉、荔枝、橄欖。沿江……。 |
閩侯縣轄鎮。1958年置南通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112平方公里,人口4.3萬。316、324國道過境,通水運。轄南通、澤洋、新岐、馬騰、文山、陳厝、羅洲、洲頭、上洲、澤苗、橋街、廷宅、銀安、瓜山、建南、古城16個村委會。主要企業有建筑、磚瓦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雪柑、福橘、橄欖、生豬。盛產銀魚。十八重溪為省級天然旅游區。古跡眾多,有朱熹講學……。 |
位于連江縣東部沿海,地處黃岐半島內沿,北臨羅源灣。轄有8個行政村,總人口2.75萬人。全鎮面積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2萬畝,海域面積1.05萬畝,灘涂面積4252畝。所轄的8個村環抱著面積達4.3萬多畝的養殖基地——連江縣大官坂墾區的東區,已初步建立了網箱養殖、池塘養殖、淡水養殖、水產育苗、水產品加工五大產業化生產基地,是連江縣水產重鎮。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7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