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17]
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17]
2021年2月20日,根據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評選活動的通知》和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關于印發《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評選推薦實施辦法》要求,將建擬推薦表彰的第六屆省級文明城市、第十四屆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非公組織單位、社區、風景旅游區)和第二屆省級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候選名單進行公示。 |
上杭縣轄鎮。1950年設藍太區,1960年改藍溪公社,1984年改鄉,1987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7公里。面積71.6平方公里,人口2萬。鎮政府駐厚里崗。上(杭)永(定)公路貫穿全境。轄黃潭、沈田、湖里、梅永、覺坊、藍溪、龍豐、載厚、巖華、白水、馮石、岐灘1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化工、工藝、橡膠、電子電器、烏梅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煙葉、生豬,兼產食用菌、蠶繭。.……。 |
上杭縣轄鎮。1949年設附城區,1958年析設城郊公社,1984年改城郊鄉,1986年更名臨城鄉,1993年建鎮。位于汀江中游,縣城四周。面積188.5平方公里,人口3.8萬。汀江、205國道過境。轄石砌、白玉、古石、新塘、玉女、九州、宮橋、水西、富古、城東、城北、新豐、城南、龍翔、黃竹、土埔、城西、古郊、西南、西陂、六甲、上登、璜崗23個村委會。礦產資源有金、銅、鈾、鐵、黑色花崗巖等。鄉鎮企業有……。 |
永平鎮位于縣城北部,距縣城26公里,省道221線穿鎮而過,是承接縣城、武北四鄉鎮的交通要道,素有“武北南大門”之稱。全鎮轄15個行政村(扶貧開發重點村4個,其中市級1個,即唐屋村,縣級3個,即昭信村、杭背村、梁山村,杭背村已于2017年年底退出,昭信村、梁山村已于2018年年底退出,唐屋村于2019年年底退出),2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2.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1戶961人),轄19個……。 |
桃溪鎮地處武北四鎮中心位置,距縣城44公里。省道221線(武汀公路)貫穿新田、田雁、亭頭、新礤、桃溪、湘里6個村。縣內第二大河——桃瀾河,流經本鎮小瀾村注入汀江。全鎮人口3萬余人(其中桃溪村、小瀾村人口均超過5000人),下轄15個行政村、197個村民小組,下設18個黨(總)支部,現有黨員812名,其中女黨員137名。桃溪是開國少將藍文兆的故鄉,是武平革命史上著名的“小瀾暴-動”和亭頭土地革命斗爭……。 |
中堡鎮轄21個行政村、193個村民小組、7555戶、26962人(公安戶籍人口2020年底)。全鎮26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21個;鎮直支部5個,其中一個是兼合式支部),1193名黨員。全鎮有三個貧困村(其中省級貧困村章豐村、縣級貧困村新湖村于2018年底摘帽退出,縣級貧困村梧地村于2019年底摘帽退出),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621戶1561人。2020年12月15日中堡鎮被評為武平縣第十四屆省級……。 |
湘店鎮,宋代屬永寧鄉,明時屬大湘亭里。民國初設湘湖區,民國24年(1935年)改為第十區,民國29年設湘店鄉。蘇維埃時期屬桃瀾區,有7個鄉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建國初劃為十三區,1952年12月,與十一區合并為桃瀾區。1958年4月撤區設湘店鄉,11月改湘店公社。1960年2月并入桃溪公社,1961年4月又從桃溪分出,恢復湘店公社。1984年10月撤銷湘店公社,設立湘店鄉。2019年1月撤銷湘店鄉,設……。 |
東留,原名河坑洞,宋代設和順鄉;明正德十年(1515年)為邱留東里;民國初設東留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為東留鄉;新中國建國初設東留區;1984年10月撤銷東留公社設東留鄉;2014年3月,撤銷東留鄉,設立東留鎮。〖地理位置〗東留鎮位于福建省武平縣西北部,武夷山脈最南端,東經115°59,北緯25°08,為閩贛兩省三縣六鄉接合部,西與江西會昌縣筠門嶺鎮、洞頭鄉和尋烏縣羅珊鄉接壤,東鄰萬安鎮……。 |
中赤鎮宋代屬和平鄉,明時屬歸郡里。民國初設中赤區,民國29年(1940年)改為萬成鄉。蘇維埃時期屬中赤區,有二個鄉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建國初先后劃入城廂區、下壩區。1958年4月設立中赤鄉,11月成立中赤公社。1960年2月并入下壩公社。1961年4月恢復中赤公社。1984年10月撤銷中赤公社,復設中赤鄉。2018年11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撤銷中赤鄉,設立中赤鎮。2019年1月2日舉行撤鄉設鎮揭……。 |
長汀縣汀州鎮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脈南端,是縣人民政府駐地。轄區劃10.6平方公理,設九個居委會,6.26萬人.自唐以來就是州、君、路、府的所在地,是客家人祖地。是歷史悠久的著名手工業城市,為閩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新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贊美汀州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市之一,1931年中央蘇區設汀州市,有紅色小上海之稱,一九九二年被命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 汀州鎮 駐水東街,轄9個居……。 |
長汀縣轄鎮。五代時在此筑城,名“古城寨”。1949年設第十三區,1956年改古城區,1960年改古城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236平方公里,人口17萬。319國道過境。轄古城、中都、井頭、長塅、下增、溜下、青山、苦竹、梁坑、黃泥坪、元坑、南巖、丁黃、元口、黃陂、楊梅溪、馬頭山1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蔬菜,兼產煙葉、竹木。是閩贛邊境地區物資集……。 |
三洲鎮位于長汀縣東南部,距縣城34公里,東北與河田鎮毗鄰,東南與涂坊鄉相接壤,西北與河田鎮交界,西南與濯田鎮相鄰。汀江河由北至南貫穿小潭、蘭坊、三洲、丘坊、戴坊、曾坊六個村,南山河由東往南與汀江河在曾坊村交會,桐壩、小溪頭村分布在南山河兩岸。三洲鎮于1987年10月從河田鎮劃出建制。鄉政府設在三洲村,全鄉土地總面積6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23畝,山地面積66900畝,河灘壩地1000余畝……。 |
童坊鎮位于縣境東部,東鄰連城縣,南接南山鎮,西連新橋鎮,北鄰館前鎮,境內有兩條公路通過,一是汀連公路(長汀至連城),東西橫穿八個行政村,東接連城205國道,西與新橋境內省道洋萬線相連;二是南館公路(南山至館前),南北縱穿13個行政村,南與319國道相接,北與省道福三線相通,兩條公路與童坊鎮集鎮成十字交會,使集鎮成為交通樞紐。全鎮有24個行政村,227個村民小組,6801戶,28420人,鎮區域面積……。 |
境內有一庵,庵北有河水匯合的峽谷,稱“庵頭峽”,簡稱庵峽,因“峽”與“杰”方言諧音,故取庵杰。1949年設庵杰鄉,1961年改庵杰公社,1984年復置鄉。長汀縣轄鄉。1949年設庵杰鄉,1961年改庵杰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62.7平方公里,人口0.9萬。轄庵杰、涵前、上赤、黃坑、長科5個村委會。盛產竹木、土紙、松脂、筍干、香菇、棕。特產“玉扣紙”。龍門洞為汀江……。 |
紅山鄉位于兩省四縣(長汀縣、武平縣和江西省的會昌縣、瑞金市)交界處,山高林密、地廣人稀,全鄉210平方公里,僅有人口8300人,11個行政村星星點點分散在大山之中。紅山鄉是長汀縣的主要林區,曾有過“小鄉鎮、大財政”的輝煌。但近年來,由于木材資源逐漸枯竭,為了保護天然林,縣鄉政府實行了全封山,原來賴以支撐的林業經濟陷入了困境,鄉財增長也持續低迷,農民收入增幅下降。鄉領導班子經過調研,認為最根本的問題……。 |
長汀縣轄鎮。1949年設第十二區,1956年改策田鄉,1960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168.1平方公里,人口2.6萬。319國道過境。轄策田、策星、林田、當坑、高田、紅江、德聯、陳坊、河梁、李城、李田、南坑、南溪、黃館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大豆,兼產煙葉、油萘、西瓜、竹木。境內有“長嶺寨戰斗勝利紀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