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國家四部門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傳統村落名錄的要求和省住建廳等部門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閩建村〔2014〕11號),為有效保護我省優秀的鄉土建筑和傳統民居,促進傳統村落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和延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文化和旅游廳、財政廳聯合組織開展了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的申報認定工作。根據《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福建省文化廳 福建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福建省傳統村落評審認定辦法>的通知》(閩建村〔2014〕36號),經過調查摸底、各地申報、專家初評、專家復評,提出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鎮后溪村等188個村落擬作為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
洪田村位于桂陽鄉政府東北部,距離鄉政府18公里,西與葛坑鄉連界,北與楊梅鄉接壤,東與水口鎮毗鄰。全村土地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28畝,林地面積29274畝,果園面積453畝,共4個自然村,設10個村民小組。1999年末全村共有313戶1258人,漢族,全部李姓,其中男614人,女644人,勞動力470個。明嘉二十年(1541年)李勝旺由漈頭徙居啟基。村民農林兼營,林副產品有松脂、筍……。 |
陳溪村位于桂陽鄉南端,地處覆鼎山,東與南埕鎮毗鄰,西與上涌鄉接壤,包括陳后祠、黃村里等自然村落。全村土地總面積8.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3畝,林地面積11000畝,果園面積470畝。1999年末全村共有153戶684人,其中男342人,女342人,勞動力254個。陳后祠,位于大寨尖東南坡山地,原為陳、胡兩姓開發生息,合稱“陳胡嶼”。明洪武二年(1369年),肖君達由縣黃石林遷入,改稱陳后祠……。 |
永嘉村位于赤水鎮西部大尖山下,與福全、蘇嶺、吉嶺村和美湖鄉小湖、上岸等村毗鄰,有許、易姓氏319戶1973人,分別居住在上洋、中洋、外洋3個自然村落。全村土地總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19.94畝,竹林、林地面積4425畝,村民以種水稻、甘薯、外出勞務、養豬為主要經濟來源。1999年,全村農業產值280.1萬元,工業產值40萬元,企業產值79萬元,村財收入0.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 |
其地由數條山脈組成,形似蛟龍,故名“龍地”。設立于元襲宋制,明為積德鄉崇信里,建國后屬西坪人民公社龍地大隊,1982年9月劃分龍地村,1984年改為西坪鄉龍地村民委會,1992年8月西坪鄉改為西坪鎮龍地村委會。東至柏葉村,北與龍坪村接,南至西源村,西至燒酒員。全村總人口3024人,有林、鄭姓,其中林姓2718人,鄭姓306人。面積為5.5平方公里。……。 |
原上堯村、南巖村、堯陽村、堯山村,解放前叫堯陽鄉,解放后為堯陽大隊,60年代初拆出,我村地處南山尖山峰腳下,故稱堯山村。明、清時期屬積德鄉崇信里,民國三十五年屬西洋鄉堯陽保,1952年屬第七區堯陽鄉,1958年屬西坪公社堯陽大隊,1961年從堯陽大隊拆出成立堯山大隊,1984年改為西坪鄉堯山村委會。堯山村共有人口2445人,面積4.5平方公里!。 |
系1956年西坪區堯陽鄉總稱,原堯陽鄉包括堯山村、堯陽村、南巖村、上堯村,原因堯陽村地處四村中心,故稱堯陽村,全村均姓王。宋、元、明、清隸屬崇信里,祖先王毅庵于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由蘆田外洋遷入,傳衍至今二十多世,后裔衍播堯陽、堯山、南巖、上堯等村。堯陽村是鐵觀音的發源地,王士讓(1687年)生于本村,本村村民以茶產業為主,主要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茶種豐富,有鐵觀音、本山、黃金桂、奇蘭、……。 |
龍居村位于安溪縣蓬萊鎮西北部,距鎮政府駐地14千米。東至上西村,西至龍溪村,南至吾邦村,北至溫泉村。境內有一古老的龍居街道,元尚公路穿街而過,交通便利。人口與土地面積:龍居村共1300戶,人口5200人,主要有林、胡、姚、鄭、楊、魏、唐7個姓氏。全村面積8.58平方千米。下轄:大謀、下土樓、鳳斗、中厝、鄭厝、陳坑、大樓、福卿、大路邊、頂寨、大垵、烏石、橫路、深內、龍居圩共15個自然村,33個村民小……。 |
鶴前村,即建居于山前,地形如仙鶴騰飛。明、清時期屬修仁鄉崇善里;民國35年(1946年)屬蓬萊鄉蓬中保;1952年屬第三區魁美鄉;1958年成立蓬萊公社,屬美濱大隊;1965年從美濱大隊析出,成立鶴前大隊;1984年改稱蓬萊鎮鶴前村,設鶴前村委會。鶴前村……。 |
漢口村位于永春縣中部腹地,方圓1.3平方公里,僅有耕地600畝,山地300畝,全村812戶,3170人,人多地少,基礎薄弱,又缺少資源。1978年人均收入只有60元,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1994年組建黨總支,下設1個農業支部,2個企業支部,村兩委帶領全體黨員干部群眾敢闖敢拼艱苦創業,走上了山區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多年來,漢口村先后獲得 “全國模范村民委會”、“……。 |
德田村位于仙夾鎮偏西端, 距離鎮中心6公里的一個小村莊;我村山清水秀、民風純樸、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村里設有小學、老年人活動場地等主要農副產品有蘆柑、介菜等;幾年以來,村兩委堅持以“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富村強民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抓班子,帶隊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優化機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進了全村經濟建設和各項公益事業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
頂太村地處中村鄉東北部,村莊座落在蓮花峰山麓下,海拔930米,距鄉政府所在地14.8公里,離三明市區28.3公里。全村共有96戶356人,2個村民小組。村黨支部有黨員15名。頂太村民居沿習清代末建筑風格,以庭、院、廂房屋結構,F留有清代末古居建筑一座。并保存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太保廟”一處。頂太村以筍干為主,并以“頂太紅”酒而聞名。“頂太紅”酒是精選優質釀酒糯米、高海拔(1507米)……。 |
史稱巖坑,與西燕并鄉稱西安鄉,西安之“安”與“巖”方言諧音,故取名元安。明清時屬大田東區三十一都;民國時屬京仙鄉;1950年2月屬大田第七區西安鄉,1955年與仁東合為東安鄉,均屬七區,1958年建立湖美公社時為西燕大隊,1961年分出成立元安大隊,1984年稱湖美鄉元安村,并沿用至今。元安村位于湖美鄉東南部,距鄉政府5公里。海拔450米,有3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9戶1118人。村……。 |
朱坂村位于大田縣文江鄉西部,東與文江村交界,西與建設鎮建愛村接壤,南與瓊口村毗鄰,北與大安村相連。西北兩面群山相映,文江河在兩山之間穿流不息,河兩岸形成了狹長的洋面,村子坐落于群山腳下。全村共601戶,總人口2056人,12個村民小組,2個自然村,土地面積 17782畝,其中耕地面積1554畝,林地面積14174畝,森林覆蓋率達79.70%。 朱坂村自古以來就是大田后路片中較為富裕的村莊,姓氏以廖……。 |
境內河流桃溪,村名史稱桃溪。1958年桃溪與嶺頭合并叫溪嶺大隊,后又因地處上京溪的下游,故名。原屬漳平縣聚賢里;明嘉靖十四年(1535)劃給大田,清代屬永春州聚賢里;民國時屬上京鄉;1950年2月屬大田縣第二區;1957年撤區屬上京鄉溪嶺大隊;1958年屬桃源公社;1961年屬上京公社;1984年改制稱上京鎮溪嶺村村民委員會,1988年稱上京鎮下溪口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下溪口村……。 |
廣平村位于廣平鎮集鎮所在地。全村共有977戶,4158人,24個村民小組,黨員85名。全村山林面積8783畝,耕地3326畝,人均0.8。全村共有勞動力1676人,主要以農業為主。2006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14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860萬元,農業總產值228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630元。我村林業面積廣,資源豐富,生態工藝林達到4千多畝。有效保護了全村水土,改善了居住環境。我村以盛產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