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國家四部門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傳統村落名錄的要求和省住建廳等部門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閩建村〔2014〕11號),為有效保護我省優秀的鄉土建筑和傳統民居,促進傳統村落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和延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文化和旅游廳、財政廳聯合組織開展了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的申報認定工作。根據《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福建省文化廳 福建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福建省傳統村落評審認定辦法>的通知》(閩建村〔2014〕36號),經過調查摸底、各地申報、專家初評、專家復評,提出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鎮后溪村等188個村落擬作為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
開基人由高地遷來定居,地勢比原住地低,其后裔稱為下地,1949年前池陛亮生活富裕,在此建成了幾座華廈住宅,遂改稱廈地。宋屬河源下里,明、清屬河源里,1949年初屬朋口區屏山村,1952年9月為朋口區廈莊鄉,1955年成立廈地鄉,1958年并入莒溪公社廈莊管理區,1961年劃為廈地大隊,1984年屬莒溪鄉為廈地村委會,1993年屬莒溪鎮為廈地村委會,至今沿用。下轄:廈地、下坪、磜下、上曾屋、下曾屋、……。 |
嚴婆田村位于客家母親河汀江支流南山河北溪下游,居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紅色小上海汀州(長汀)城東南部,相距38公里,為福建長汀南山集鎮北郊第一村,也是著名的客家女性文化村。該村南鄰南山村2里,北與大田村接壤,東與連屋崗村重山隔望,南與河田鎮群山相連,贛龍鐵路縱貫東沿(預設嚴婆田站居于中段),南館公路穿村而過,距319國道2公里,距廈汀高速公路涂坊互通10公里、河田互通12里,距連城機場45公……。 |
長汀縣鐵長鄉張地村與江西省會昌縣一山之隔,被稱為“世外桃源、生態圣地”的省級生態村,坐落在海拔800多米高的一個山坳里。全村2519多人口,22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其中,黨員82人。張地村民風古樸,民居瓦房與青山秀水、原始森林和諧地融為一體。該村村民自古有每年農歷正月初十、十五鬧元宵的習俗。他們用宣紙、當地豐富的毛竹為材,用竹篾扎制游龍、麒麟和魚等各式動物紙燈,還有忠孝廉禮福祿壽等字燈,里面……。 |
將軍村位于巖前鎮政府以南,是巖前的一個邊遠的革命基點村。全村共有8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312戶1248人,黨員52人。全村共有耕地1232畝,人均耕地1.03畝,全村山林面積37230畝。東面與本縣象洞接壤,西鄰廣東蕉嶺,交通便捷,距國道205線10公里。2013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1374.6萬元,村財年收入約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10元。主要農產品:馬鈴薯、食用菌、大豆、李子等;村內……。 |
大布村位于閩粵交界處,是武平縣的南大門,205國道、長深高速穿村而過,是一步跨兩省的地方。全村有19個村民小組,1028戶,3904人,村黨支部現有黨員112人,其中正式黨員110人,預備黨員2人,離退休黨員34人,分5個黨小組開展工作。全村外出鄉賢有近300人,離退休人員有80多人。有處級以上干部9人,其中現職7人,離退休2人;科級干部現職有6人。全村涉臺的血親、姻親有近30戶。全村有耕地面積1……。 |
位于老城和新城之間,故稱城中。1949年-1957年,中山三城為一個鄉,稱中山鎮,屬第三區管轄。1958年分為城中、新城、老城三個大隊,屬中山公社管轄。1984年改城中村委會,屬中山鎮,地名沿用至今。城中村地處中山鎮東南方向,特色產業為烤煙、靈芝種植,全村總人口2004人,共有16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全村土地約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29畝,林地面積6880畝,全村勞動力1230人。201……。 |
湘洋村是武平縣北部最偏遠的山村,是中國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將軍的故鄉,村平均海拔356m,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674毫米,無霜期280天。該村距縣城60公里,離鄉政府2公里,省道205線穿村而過,全村分湘東片、洋泉片、石子砱下和龍歸寨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868畝,山林面積22463畝。湘洋村設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28戶,總人口2728人,0黨員55名。當地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為種養業,……。 |
原有一座孤院,院廢,吳姓開發,故名。1958年成立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在八都鎮東北方向6.2公里,尖峰頂山南側。轄后樓、厝坪里、塘下3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341戶,1328人。出過大學文化20人,耕地1448畝,林地9780畝。以農為主,主要產稻谷、茶葉、甘薯、桃、李等,林業有毛竹、杉、松等。 日用商店4間,年銷售值約30萬元,小學1所,醫療站1所。……。 |
下洋村是三縣交界的偏遠山村,屬省級貧困村,位于寧德蕉城區天湖山峰東南側,虎貝鄉西北部、西南與古田縣鶴塘鎮毗鄰、西北與屏南縣代溪鄉三縣交界帶,東與本鄉黃家村、下樓村相接。轄上洋、下洋5個自然村,下洋村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貧瘠,山高水冷,海拔860米以上,只有少量的毛竹與樹木等作物。全村擁有耕地1498畝,林地11105畝,毛竹100多畝,全村人口1393多人,除水稻、香菇外,經濟收入主要為外出打工和蒸……。 |
因地處高山,路陡難走,如踏“水車”而上,故名。唐天佑二年(905年)從古田杉洋遷入建村,路徒難行,如踏″水車”故名。當時屬長溪縣管轄,宋朝時屬福安縣管轄,明清時期設福安縣秦溪鄉沿江里二十八都文峰境,1938年屬三塘鄉,1941年大車保屬三塘鎮,1950年為甘棠區大車鄉,1958年村改大隊屬嶺尾公社,1967年屬甘棠公社,1984年大隊改村組建村民委員會。大車村……。 |
因是山倪姓最先居此,故名。1945年(民國34年)屬三塘鎮倪洋保,1950年屬甘棠區倪洋鄉,1956年為鸛洋鄉倪下高級農業合作社,1961年7月為觀洋公社倪下大隊,1984年組建村民委員會。同時,生產大隊更名為倪下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簡稱倪下村。倪下村……。 |
因村位于山南,取平安之意,故名。960年(宋建隆元年)始建村。1445年屬秦溪鄉沿江里二十九都,1929年屬甘棠區大留鄉,1938年屬雙留聯保,1942年屬雙留鄉,1946年屬大留保,1950年屬雙留鄉,1956年屬雙江鄉,1958年屬雙江公社,1967年與小留合并稱小留大隊,1984年大隊改村時設立南安村民委員會,屬甘棠鎮。2012年5月屬羅江街道辦事處。南安村……。 |
湯姓人氏在洋田的一塊較大的平地邊建村,故名。1950年初屬一區許井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湯洋大隊。1961年屬許洋公社湯洋大隊,1966年屬坂中公社許坪大隊,1984年改為湯洋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湯洋村……。 |
因村后有一大片坪地,故名。1950年屬一區許井鄉,1958年成立后門坪大隊,1961年為許洋公社后門坪大隊,1966年屬坂中公社許坪大隊,1980年6月又分出成立后門坪大隊。1984年改為后門坪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后門坪村……。 |
因落建于似馬形的山中,故名。1958年分設立馬山大隊;1984年改為馬山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馬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