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第八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
自古以來此地盛產陶瓷、煤窯,故名。1950年屬永登縣管理,稱永登縣八寶公社,1960年紅古區政府成立,1961年成立紅古區窯街人民公社上街大隊,1984年變更為紅古區窯街鄉上街村村民委員會,1990年變更為紅古區窯街鎮上街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變更為窯街街道上街村村民委會至今。上街村……。 |
因當時戰亂且有土匪作亂,當地人民在此修筑城堡一座抵御外敵,當時將其命名為坪城堡,后經更名簡化為坪城村。坪城原名坪城堡,位居松山灘南部與其灘北部的松山堡遙相對峙。據永登縣記載,松山東扼黃河,南綴蘭靖,西控甘涼,北阻賀蘭,延伸千余里。號稱沃壤兵塞要地。明萬歷年間巡撫田樂克盤踞地的番酋賓免得侵擾。并在松山灘南北古道口上建筑城堡屯兵扼守因城堡健在平灘上故名坪城堡。1983年進行公社改革建立建立鄉鎮體質改革……。 |
據查,明時屬金縣小龕里,清時屬金縣金川里,民國十六年(1927)屬榆中縣第一區,稱為裴家村。1949年屬李家營區郭家營鄉,1961年屬王保營公社,1964年6月小康營公社和王保營公社合并后屬小康營公社孟家莊大隊。1984年更名為孟家莊村村委會,沿用至今。孟家莊村……。 |
自1983年成立村委會并沿用至今。柏木村……。 |
下寨子社區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620502103005。 |
因以范姓人氏聚居,且地處山坡,故名。民國時屬汪家團莊鄉。1949年后屬天水縣;1958年公社化后改稱范山大隊屬天水公社華岐管理區;1961年,劃歸北山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成立范山村,設立村民委員會,屬華岐鄉,名稱沿用至今。范山村……。 |
因以關姓人氏聚居,故名。清代屬三岔廳。民國時期先后屬天水縣六區,利川鄉,三岔鄉。1951年至1958年8月屬立遠鄉,1958年9月至1961年6月屬葡萄園公社關莊大隊。1961年7月至1983年11月屬立遠公社關莊大隊。1983年12月至2003年12月屬立遠鄉關莊村委會。2004年1月屬今先后屬吳砦鄉,三岔鄉,關莊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改為三岔鎮關莊村村民委員會。關莊村……。 |
秦安縣魏店鎮孫陰洼村,位于魏店鎮東部,有四個村民小組,分別是孫陰洼組、王馬溝組、何上灣組、劉灣組?側丝264戶950人。其中非農戶30人。村“兩委”班子結構合理,服務能力、帶富能力較強。村組織中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實行“一肩挑”,配備一名大學生村文書,班子成員配備齊。全村主要收入來源為蘋果種植。全村耕地面積3281畝,人均耕地2.6畝,主導產業為蘋果,果園面積2100畝。道路硬化全部到達村戶,自然……。 |
因以候姓人氏聚居,且位于河灘邊,故名。1949年初期曾為葉堡鄉侯灘大隊,1958年變為葉堡公社侯灘大隊,1984年改為侯灘村村民委會,名稱一直沿用至今。侯灘村屬葉堡鎮南部,本村轄5個自然村組,侯灘組、北關組、石窯組、秦咀組、草洼組。全村總人口420戶1816人,全村耕地面積4813畝,主要經濟來源是林果、蔬菜其中桃650畝,蘋果1430畝,蔬菜325畝,花椒560畝。農業生產主要以蘋果、花椒、桃子……。 |
下街社區是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關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620524100023。 |
溫溝社區是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永清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620521100011。 |
趙堯社區是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秦亭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0521104001。 |
因內有座堡子,且地處山坡,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堡山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堡山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堡山村……。 |
因以丁姓人氏聚居,且地處河邊,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丁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丁河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丁河村……。 |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村內地勢平坦,故名。1952年屬磐安鄉;1958年屬磐安公社李家坪大隊;1982年更名為磐安鎮西李家坪大隊;1984年屬磐安鎮;2003年撤鄉并鎮,將金川鄉并入磐安鎮,屬磐安鎮。李家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