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
根據《三國志》記載蜀將姜維圍攻臨洮,涼州軍自金城南經沃干阪馳援,后取諧音為阿干,故名。解放初,屬皋蘭縣,1953年8月屬鐵冶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屬鐵冶人民公社,1984年8月撤鄉置鎮屬阿干鎮至今。阿干村……。 |
此地位于莊浪河匯入黃河處,故名。明代洪武年間建成莊河堡,1950年1月10日成立黃慧區,區政府設在河口村;1935年成立河口村,區政府設在河口村;1956年7月19日撤銷河口區,并入西固區,1958年8月28日成立河口大隊,1982年改為河口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河口村……。 |
1949年稱張家寺村,1958年撤區并鄉后,將現在的河灣、崗子、仁和、復興、夾灘、張家寺六個村合并為永登縣紅古公社民建大隊,1960年4月劃為紅古區平安公社張家寺大隊,1968年改為東勝大隊,1980年恢復張家寺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設張家寺村委會。張家寺村……。 |
自1983年成立村委會并沿用至今。青碾村……。 |
清屬金縣長樂里,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榆中第二區,1949年8月,屬榆中縣甘草店區,1983年4月屬榆中縣甘草店鄉,同時成立蔡家溝村民委員會,后屬甘草店鎮,但一直使用此名至今。蔡家溝村……。 |
錢家窯村是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九合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0122104205。 |
地處什川鎮中心位置南部,因人口較為集中,得名南莊,村委會就駐地于此,故名。1950年屬榆中縣金崖區什川鄉。1958年為什川公社南莊大隊,屬白銀市。1961年為什川公社南莊大隊,屬皋蘭縣。1983更名為南莊村民委員會。南莊村……。 |
相傳清左宗棠往河西,路過此地,令士兵在此地植柳,隨以柳樹命名。解放前屬枝陽鎮德城保大柳樹甲,1951年為枝陽區柳樹鄉第一行政村,1957年成立柳樹高級社,1958年為大同公社柳樹大隊,1961年劃歸柳樹公社管轄,1967年改名紅衛大隊,1971年恢復柳樹大隊,1983年進行公社改革建立建立鄉鎮體質改革同年設立村委會至今。柳樹村……。 |
永和寓意永遠天下太平,先祖為祈愿天下太平遂起名永和。永和一名始于解放前,以該地屬永和保而得名。(含義是永遠和睦相處)解放前屬連城鎮永和保轄,1951年為連城區永和鄉,1957年成立永和高級社,1958年為八寶公社永和大隊,1961年為永和公社永和大隊,1964年為連城公社永和大隊,1967年改名永紅大隊,1971年恢復永和大隊至今。于1984年改設村委會至今。永和村……。 |
解放前屬枝陽鎮龍潭保轄,1951年為枝陽區中堡鄉塘土灣行政村,1957年成立塘土灣高級社,1958年為先鋒公社中堡大隊塘土灣生產隊,1964年成立塘土灣大隊為中堡公社轄,1967年改名先鋒大隊,1971年恢復塘土灣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設塘土灣村民委員會。塘土灣村……。 |
因地處山脈的分岔口,故名。1983年12月,實行體制地,改西岔大隊為西岔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東順鄉管轄。2003年10月撤鄉并鎮,東順鄉與城關鎮合并,西岔村隸屬城關鎮至今。西岔村……。 |
河程社區是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榆盤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0524110001。 |
因以張姓人氏聚居,且村內有一堡子,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張堡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張堡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張堡村……。 |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地處河邊,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設大陽鄉,屬大陽鄉管轄,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河李生產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大陽鄉,屬大陽鄉河李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河李村……。 |
高家社區是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劉堡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620525106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