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甘肅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9]
甘肅省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9]
1958年公社化時為八里大隊,后從八里分出設大灣大隊,1983年為什川鄉大灣村村民委員會,2017年8月7日撤鄉設鎮,屬什川鎮至今。大灣村……。 |
宋堡村是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621121100203。 |
1983年設華川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華川村……。 |
因山體坡面破裂不全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后屬紅星公社路園大隊,1964年屬蓮峰公社,1972年劃歸蒲川公社綻坡大隊,1983年公社改為鄉,綻坡大隊改為綻坡村村,2004年撤鄉建鎮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蒲川鄉整鄉并入蓮峰鎮,為蓮峰鎮綻坡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員會駐爾家崖。綻坡村……。 |
1958年公社化后屬上灣公社西溝大隊,1962年分為西溝、侯家寺兩個大隊,1964年合并為西溝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為上灣公社侯家寺大隊,1983年公社改為鄉,侯家寺大隊改為侯家寺村,沿用至今。侯家寺村……。 |
1958年公社化后屬火箭公社慶坪大隊,1962年屬慶坪公社線家溝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為慶坪公社線家溝大隊,1983年公社改為鄉鎮,線家溝大隊改為線家溝村,沿用至今。村委會駐地王家川上川。王家川村……。 |
1966年撤區并社,為金鐘人民公社寨子川生產大隊。1984年2月公社建置改為鄉建置成立金鐘鄉,為金鐘鄉寨子川村民委員會,2002年改建金鐘鎮為金鐘鎮寨子川村民委員會至今。寨子川村……。 |
1954-1956年設酒店鄉政府,1957年初級社時分為東風公社,東風公社后建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命名酒店大隊,1984年社改鄉時設村委會,2016年9月大草灘鄉撤鄉改鎮為大草灘鎮至今。酒店村……。 |
解放前屬耳陽鄉管轄,解放后設茶埠鄉屬梅川區管轄。1954年改為茶埠區屬茶埠區管轄,1958年成立茶埠公社屬茶埠公社管轄,1982年12月更名茶埠鄉屬茶埠鄉管轄,1983年改設岳家灣村委會并由茶埠鎮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至今。岳家灣村……。 |
唐家川村村民委員會曾用名唐家公社,坐落于白家山底,后來由于土改更名為西江人民公社唐家大隊,1988年改村名為唐家川村。1952年屬于唐家公社,1958年西江人民公社唐家大隊。1988年3月改為唐家川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唐家川村……。 |
由于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牛羊滿山,每年甚是綠草遍布,牧民都在這里建設大型牧區供給牛羊的生長,及綠水青山的旅游度假勝地,因此而得名。解放前屬偽小西鄉,西迭鄉管轄,1958年公社化后,是南川公社的一部分,1963為麻子川公社綠葉大隊,1983年設綠葉村委會沿用至今。綠葉村……。 |
“永豐”是解放后,五十年代初從甸子峽向東到祖歷河支渠修的一條十四千米長的引防洪兩用的水渠名。沿渠灌溉宋家溝、黃家坡、洞子門、王家什字等24平方千米土地。使這里永遠豐收,故取名。(出處:王智著<山村鐘聲》。1951年土地改革,永豐分為53個互助組;1954年冬入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永豐為內官人民公社下的永豐大隊,1981年實行鄉制,更名為永豐村。永豐村……。 |
馬蓮,本村山間開滿了一種名為馬蓮花的草,故取名馬蓮。1949年以前屬沙坡子管轄,建國后成立馬蓮大隊,分為9個社,管理全村整體事務,大隊長為管理主體,1956年三大改造后命名馬蓮村村民委員會,后沿用至今。馬蓮村……。 |
豐禾原來寫作烽火,意指烽火岔,即在縣北二十里的西側山岔。因岔不遠處山頭筑有軍事觀察、通訊的哨所烽火臺而得名。此烽火臺呈覆缽形(缽:音為bo,讀一聲,義同“缽”),與縣境內其他烽燧(燧:音為sui,讀四聲,義為“古代告警的烽火”)同形。臺高11米,周長56米,頂3.5×3.5米,夯層8-15厘米,西南有壕塹寬6米、高3米、長30余米。烽火墩南接沈兒峪墩(大堿溝),北與巉口墩相望。烽火現在寫作豐禾,為……。 |
因村上有楊和龐兩大姓居民而得名。1950年為漢王鄉楊龐村,后為萬象鄉楊龐村。1955年為楊家崖初級社,后轉為楊龐高級社。1958年為漢王公社楊龐生產隊。1961年為漢王公社楊龐大隊。1983年為漢王鄉楊龐村村民委員會。1986年為漢王鎮楊龐村村民委員會。楊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