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牛場鎮是全省100個重點小城鎮建設示范鎮之一,也是全國1887個重點鎮之一,位列全省“十大影響力鄉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黔南州經濟強鎮”。牛場鎮位于黔南州福泉市北部,西鄰高坪鎮,東北與甕安縣嵐關鄉交界,北與甕安縣平定營鎮接壤,205省道(馬遵公路)穿境而過,距福泉市區27公里,距湘黔鐵路、貴新高速30公里,是貴州北部縣市西南出海的主要通道。全鎮行政區域總面積244.7平方公里(其……。 |
甲良鎮位于荔波縣西北部、東南與本縣方村、播堯兩鄉相連,西北與獨山縣接壤,東北與三都縣毗鄰,獨—荔公路、荔—麻公路、甲—塘公路貫穿全鎮,交通四通八達,全鎮總人口2.2萬人。全鎮轄20個村,一個居委會,162個村民組,156個自然寨。基中:七星、丙外、金華、甲新、板培五個水族村占25%,五個水族村中唯一的板培村每年農歷九月逢亥屬相豬,作為隆重過端節日。全鎮總面積為192余平方公里,地勢總趨勢西高東低、……。 |
昌明鎮地域面積146平方公里,轄16個村、133個村民小組,共4070戶,1.8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69.8 %,共有耕地1.07萬畝,其中田8278.5畝,土2497.35畝。現有13個村通機動車,有3 個村不通公路;有8個村通程控電話,移動電話覆蓋6 個村。 昌明鎮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優越的地理位置為昌明鎮的開發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先決條件。自然條件好,氣候適宜,礦產資源豐富,有重晶石礦、鉛……。 |
猴場鎮位于黔中腹地,甕安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6公里,地處東經107 o 30′—107o38′,北緯27o5′— 27o13′之間,東與松坪、小河山鄉交界,南與雍陽、永和鎮相連,西與銀盞、木老坪鄉接壤,北與松坪鄉毗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3.9C°,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鎮域面積105平方公里,集鎮建成區2.33平方公里,規劃區5.39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173個村民……。 |
久享“貴州南大門”美稱的麻尾鎮,是大西南通往兩廣及沿海地區捷徑的必經地,是南貴昆經濟圈的結點,是貴州省南下通道經濟帶的前沿和重要橋頭堡,是國家建設部、省建設廳的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是州縣共建工業區之一,是國家級樟江風景名勝區的后花園,是獨山縣南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中心城鎮。全鎮幅員面積110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115個村民組,居住著布依、漢、壯等民族,總人口2.1萬人。鎮境內……。 |
通州歷史悠久,唐朝名為勛州,元朝為重州蠻夷長官司,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置通州里,明末王姓外委把總駐地,清朝順治末年授土里目世襲,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法國天主教傳入,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瑞士耶穌教傳入,現“兩教”教堂俱在。民國25—30年(公元1936—1941年)先后為大塘縣和平舟縣治,民國31年為通州區署機關所在地。新中國建立后,先后為區、鄉、人民公社、鎮政府的駐地。……。 |
邊陽鎮距省城約124公里,距縣城約42公里。邊陽原名漂洋,是羅甸縣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商貿重鎮,與平塘、長順、紫云、惠水四縣相鄰,素有貴州省“四大旱碼頭”之稱。全鎮轄16個村,116個村民組,4190余戶,總人口2.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0人,國土面積128.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44萬畝。200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045萬元。人均純收入648.80元,人均占有糧218公斤。近幾年來,……。 |
廣順鎮總面積146多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4.4萬畝、巖山8950余畝、水面1600余畝,草坡6.55萬畝、公嘜780多畝、、村寨住宅1450多畝、其他2310多畝。 2002年財政收入220.5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完成144.57萬元,占任務數的101.25%;地稅完成55.41萬元,占任務數的138.28%;國稅完成28.55%;占任務數的101.96%。 水庫有6 座、庫容530萬方,其……。 |
新龍山鎮轄水場鄉,草原鄉,原龍山鎮蓮花村、壩上村、新場村、余下村、新水村、橋尾村、擺谷六村、紙廠村,鎮人民政府駐地在壩上村。龍山鎮地處尤里縣城,總面積約180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人口3.76萬人,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省城貴陽約34公里,距龍洞堡國際機場僅24公里,湘黔、黔桂鐵路、210國道、貴新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鎮內礦產資源豐富,煤、硅石、硫鐵礦、石灰石等……。 |
惠水縣好花紅鎮位于惠水縣中南部,統蜒而大雨的漣江河從鄉中穿越而過,六萬畝漣江大壩的南部就座落于比。全鄉總面積8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東與鴨絨鄉、雅水鎮、抵麻鄉接壤,西與大龍鄉、長順縣威遠鎮相鄰,南與甲戎鄉為界,北與三都鎮比鄰。好花紅是通往羅甸,廣西南下道道必徑的重要鄉鎮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民族風情濃郁;旅游業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金錢桔是好花紅鄉經濟發展中強項特色產業……。 |
三合鎮位于三都水族自治縣城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物資集散中心,總面積157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數的85%。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標,以財政增長和農民增收為落腳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成為全縣經濟、文化發展的重鎮之一。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鎮現有經果林基地1萬畝;……。 |
地處東經107°47′至107°49′,北緯25°59′至26°之間。駐地普屯海拔540米,距縣城25.5公里。境內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四面環山,壩子狹長,普安河貫穿全境,多數稻田分布沿河兩岸,是縣內糧油產區之一。為農村貿易市場,逢卯、酉趕場。三都至平寨公路穿境而過,有中學1所,小學10所,清代為普安土舍之地。村民多水族、布依族,苗族次之。1987年有1840余戶,9090多人,總面積43余平方公里……。 |
周覃鎮位于三都水族自治縣南部,距縣城約50公里。全鎮總面積153多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28個村民小組1.5萬人,布依族人口占53%,水族人口占46%。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6所,初小4所。2003年底,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3809萬元,糧食總產量523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28元,財政總收入120萬元。是黔南州最大水庫——芒勇水庫的主灌區,是全縣的主要產糧地之一。 周覃鎮屬全省“雙百”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