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湖西岸、宜興市東北部的周鐵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緊臨蘇、錫、常,西靠錫宜高速公路,直達滬、寧、杭只需一個半小時車程。全鎮總面積 73.2 平方公里,總人口 5.88 萬人,下轄 14個村民委員會和 2個居委會, 400 多家工業企業。周鐵鎮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據史-載,早在周朝就形成建制的周鐵鎮距今已有 2700 多年的歷史。湖山毓秀,人杰地靈,尊禮重教的優良傳統造就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
湖父鎮位于江蘇省宜興市南部。東連丁蜀鎮,南接浙江省長興縣,西與張渚鎮毗鄰,北靠宜興林場。面積93.18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0.1萬畝,常住人口2.333萬人。湖父鎮人民政府駐金湖路,在市政府駐地西南15千米處。湖父鎮駐地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湖父是宜興山區的一個集鎮,是山貨和土特產的集散地,客商云集,市場繁榮,向有“銀湖父”之稱。 湖氵父山中大市也,宋時置務于此,今作氵父,亦務字之訛。大水別……。 |
西渚鎮位于我國著名陶都--宜興市的西南。地處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腹,地滬、寧、杭大三角中心,水陸交通十分發達。全鎮總面積66.6平方公里,有10個行政村,289個村民小組,9204戶,2005年末總人口29261人。西渚鎮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宜工宜農宜商宜居。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00余家,亞麻紡織、銅材、鋁材加工已成為本鎮的支柱產業;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農業資源極為豐富,花卉苗木,優質……。 |
宜興地處太湖之濱,滬寧杭三角的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豐富的旅游資源,素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為主要旅游特色,每年吸引中外游客25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萬余人次.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首批“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陽羨景區”.199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宜興為“我國著名的陶都、太湖風景區的游覽城市。”2000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太華鎮位于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中心……。 |
鳳凰鎮位于張家港市最南端,與常熟、江陰交界,因境內鳳凰山而得名,2003年8月由原鳳凰、西張、港口三鎮合并組建而成,鎮域面積78.8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6個社區,戶籍人口約6萬余人、流動人口約6萬余人。歷史上,鳳凰鎮先后走出4位狀元、32名進士,被譽為“進士之鄉”;現如今,鳳凰鎮擁有恬莊古街、紅豆樹、永慶寺等物質文化遺存,以及河陽山歌、河陽寶卷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鳳凰鎮以新時代“……。 |
碧溪鎮位于泰和縣西部、革命圣地井岡山腳下,與遂川、永新、井岡山三縣(市)相鄰,屬三縣一市邊緣結合部,被譽為泰和的“西大門”。1999年撤鄉設鎮,行政區域面積159平方公里,下轄18個村、1個居委會,戶數3451戶、人口16200余人,勞力7857個。全鎮現有耕地31897畝,林地面積19萬余畝,其中竹林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9.6%。碧溪土地革命時期為紅軍游擊區,境內現既有萬泰遂邊區蘇維埃政府……。 |
南豐鎮位于張家港市東北部,中國“黃金水道”長江下游南岸,東靠上海,南接蘇州,西鄰無錫,北峙南通,204國道和滬通高鐵穿境而過,地域面積62.49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2023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586.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4.83億元、工業投資27.6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165萬美元、進出口總額23.5億美元。在最新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中,……。 |
昆山市轄鎮。1949年為巴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11.3公里。面積53.7平方公里,人口2.3萬。有公路通市區,陽澄湖、巴城湖、鰻鯉湖、傀儡湖、雉成湖環抱全鎮,張家港、楊林塘、清水港、新開河、茆沙塘等航道縱橫鎮境。轄北潭、楊北、東河、三浜、溝巷、和平、黃泥、雉城、雉浜、楊木、枉金、宋家、聯豐、勤豐、毛涇、加緊、塘北、龍興、新鳳、共幸、洲江、……。 |
常熟市轄鎮。1949年稱橫涇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蘆蕩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更名沙家浜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10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1.9萬。有多條公路通達,南瀕陽澄湖。轄廟王、永南、辛石、潘洪、徐石、張涇、陸家、洋浩、安全、新涇、龔浜、三家、草蕩、倪家橋、下浜、北橋、曹浜、王曹、雙浜、湖浜、前蕩、漁業22個村委會和沙家浜居委會。農產以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特產陽……。 |
常熟市轄鎮。1949年稱支塘鎮,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24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3.1萬。204國道過境,白茆塘、鹽鐵塘在鎮北交匯。轄陽橋、孟涇、馬坊、新廟、賀舍、三聯、窯鎮、雙橋、楓塘、黃涇、梅園、八赤、渡船橋、長橋、牌樓、西門、棋盤、前道、支東、漁業20個村委會和東街、南街、北街、窯鎮4個居委會。農產以水稻、棉花為主,村……。 |
梅李鎮位于常熟市東北部,東靠上海,南頻蘇州,西鄰無錫,北依黃金水道長江,距常熟港10公里。鎮域面積78.6平方公里,中心鎮區面積5.27平方公里,耕地5.79萬畝。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8個行政村、3個社區委員會;全鎮總人口7.85萬人。梅李鎮是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百強鄉鎮、江蘇省現代化新型小城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范鎮、蘇州市現代化建設示范……。 |
張浦鎮位于上海、蘇州、昆山之間的黃金三角地帶,是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重要城鎮之一。張浦鎮行政區域116.27平方公里,下轄1個工商管理區、2個街道辦事處、5個社區居委會、1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6萬,外來人口近7萬。這里產業特色明顯,環境優雅。橫貫鎮域東西的機場路,把現代工業與生態農業自然分割,更顯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機場路為分界線形成了“南園北城”的城鎮風格。以“回歸大自然”為主題的丹桂苑……。 |
木瀆鎮地處太湖之濱,靈巖、天平山麓,是一個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中國園林古鎮,吳文化底蘊深厚,名山風光秀麗。全鎮面積62.2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8.6萬,外來人口超20萬,歷來是吳中重鎮,素有石雕之鄉、書法之鄉、園林之鄉之稱,享有“吳中第一鎮”的美譽,并先后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億萬農民健……。 |
千燈舊稱千墩。據清陳元模著《淞南志》載,昆山縣東南36里, 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統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來歷傳說有二:一謂文人雅稱;一謂因墩上長滿茜草之故。1966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改名千燈迄今。千燈位于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昆山市,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3萬,其中本地人口5萬,外來人口8萬。她位于昆山市南15公里。東……。 |
江南水鄉古鎮——震澤,位于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部,與浙江省毗臨,古稱“吳頭越尾”,東距上海90公里,北至蘇州54公里,318國道、京杭大運河穿梭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震澤全鎮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4萬畝,全鎮總人口5萬余人。全鎮基礎設施完善,現有22萬伏、11萬伏變電所各一座,有2.5萬噸級地面水廠,開通移動通訊發射臺,提供國際互聯網服務,電力保證、供水充足、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