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泉鎮地處烏裕爾河北岸,位于克東縣北端,鎮所在地紅星村距縣城15公里。北與愛華林場、紅旗種奶山羊場、建業農場接壤,南與金城鄉、克東鎮毗鄰,東與玉崗鎮相連,西南與克山縣相望。寶泉鎮的泉水清涼無比,口感發滑,略有甜味,多喝不脹肚,食欲大增,腸胃通暢,做飯“宣騰”,香味四溢,眾人稱泉水為“神水”,稱此地泉子為寶泉,寶泉鎮的名字由此而來。 齊北鐵路貫穿全鎮,哈黑公路橫跨南北,鄉村公路縱橫交錯,是黑河、綏化……。 |
拜泉縣轄鎮。1945年為三道區,1949年改第五區,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59年更名三道鎮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32公里。面積176平方公里,人口2.5萬。拜泉至海倫、明水至海-路于此交會。轄利華、聯心、合心、革新、富業、久勝、民心、齊心、眾心、群心、同心1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服裝、農具、糧油加工、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玉米、小麥、大豆、水稻,盛產甜菜、亞麻,特產大蒜……。 |
是1951年12月份國家政務院批準的首批建制鎮,位于兩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三江(嫩江、龍門江、博榮江 )交匯處。幅員面積83.36平方公里,城區10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鎮內設有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行政村。鎮內有引嫩管理處、嫩江農墾科研所、22萬高壓局等二十二個外駐單位。域內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瀕于嫩江,故水域遼闊,砂石資源極其豐富,素有“磚都、沙城”之美譽。風光旖旎的引……。 |
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全鎮 15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8.5萬人,土地面積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萬畝。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總產值17489.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實現5280萬元,農村人均收入3200元,糧食總產8132萬噸,蔬菜總產8169.4噸。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從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重點,依據雞東鎮的自然條件和圍城靠市的地緣優勢,我們發揮區域農業……。 |
向陽鎮于 1980年1月由鄉改為鎮建制,位于雞東縣東南部,距縣城35公里。東與密山接壤,南與俄羅斯搭界,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區,31個自然屯,有人口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耕地面積1.25萬畝,水田2.27萬畝,轄區內有半截河水庫、曲河水庫是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向陽鎮特產干豆腐享譽雞西地區,山產品有蘑菇、榛子、黑木耳、蕨菜等,主要作物有大豆、水稻、玉米等,經濟作物有……。 |
虎林鎮位于虎林市中南部,全鎮行政區劃面積96平方公里,周邊分別與東風鎮、慶豐農場、856農場、寶東鎮、新樂鄉接壤,耕地面積7.9萬畝,共轄11個行政村,23個自然屯,五個社區居委會,25個居民小組,農村人口1.3萬人,城鎮人口6.4萬人,轄區居民有漢、朝、滿、僮、蒙、苗、回等七個民族,其中以漢族居多,約占97%。虎林鎮是虎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集全市政治(決策、領……。 |
位于虎林市東部65公里處,西通慶豐農場,東連珍寶島鄉,與俄羅斯伊曼市隔江相望,全鎮國土面積960.17平方公里,總人口13000人,轄下10個行政村,境內有市屬四場,月牙良種場、奶牛場、林場和漁場,1998年,被國家正式批準為省級旅游經濟貿易開發區。1984年3月7日撤區建鎮,改為虎頭鎮,轄內10個行政村;1996年1月,原新興鄉并入虎頭,行政村增至17個;2000年行政村撤并,17個行政村又重新……。 |
位于密山市西部,地處北緯45º31′東經131º47′交點附近,東與密山鎮接,北與裴德鎮為鄰,西與黑臺鎮毗連,南隔穆棱河與檔壁鎮相望,全鎮總面積228.74平方公里,鎮城區面積5.3平方公里,鎮政府設在鎮城區東側,距市政府僅10公里,是密山市重鎮。 連珠山鎮下轄11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委員會,街道委員會下設11個居民委員會,全鎮共有人口33619人,其中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是朝鮮……。 |
由紅旗公社演變而來。1954年建立新建村。1956年3月,并村劃鄉,建設新建鄉。1957年3月,將湯原縣峻德鄉劃入鶴崗市。1958年3月,將峻德鄉并入新建鄉,9月改稱新建人民公社,11月將新建公社所轄各生產隊分別劃給興安、南山、大陸、經濟區,1962年又從經濟區劃出重設新建公社。1968年更名為紅旗公社。1984年2月,政企分開,改為紅旗鄉。2011年,將鶴崗市東山區紅旗鄉撤鄉變鎮整建制劃歸興安區……。 |
設在新華鋼鐵廠舊址。原為湯原縣永祥鄉。1957年12月,劃歸鶴崗市管轄。1958年9月,將永祥鄉劃入新華經濟區,1959年改為新華人民公社。1984年2月,設置新華鄉。1985年5月,撤銷新華鄉,改設新華鎮,名稱沿用至今。1960年成立新華公社,1984年置鄉,1985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25公里。面積210平方公里,人口1.7萬。鶴佳鐵路、201國道過境并設車站。轄永興、永勝、東安、西崗……。 |
位于縣城之東、哈蘿公路之北、黑龍江之南,與蘇聯阿穆爾捷特隔江相望,其余 3 面,布滿名山農場的生產隊。鎮轄之山江村、山河村、山海村如一塊飛地,在鎮西南 10 公里 處之蓮花泡畔,居于共青農場與名山農場的生產隊之中。鎮轄區內除中蘇界河黑龍江流經該鎮 6 公里 外,別無河流。鎮西有一孤峰雄峙江岸,相對高度 63 、 8 米,稱之名山,日本侵略者曾誤認為托蘿山。除此一山,余均為平原,地貌屬平原階地。土壤……。 |
綏濱縣轄鎮。1956年置綏東鄉,1958年成立東升公社,1960年更名綏東公社,1984年建綏東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214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綏東、綏興、永興、保安、陳大、臨江、興安、長治、六里、大成、風賢、振東、大林、東山、慶勝、大興、東勝、新立、永安、新興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大豆、小麥。經濟作物有甜菜、烤煙等。.……。 |
綏濱縣轄鎮。1949年為十四區,1956年置集賢鄉,1962年成立公社,1984年置忠仁鄉,1989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242.6平方公里,人口1.9萬。轄集賢、忠仁、德勝、富源、黎明、東興、富山、榮邊、興隆、永和、鎮邊、福錄、聯合、新安、新建、永發、福太、榮盛、興邊、小永合等21個村委會。鎮辦企業有糧油加工、建材等廠。農業主產玉米、大豆、小麥。經濟作物有烤煙、甜菜等。 .……。 |
名源于集賢街名。賢人集聚之意。民國初,定名為集賢街,屬富錦縣管轄。1938年集賢保改稱集賢街公所。1946年6月1日,合江省政府決定,將富錦縣西南部的集賢、三道崗地區劃出,設置集賢縣,縣政府駐集賢街,隸屬合江省管轄。1949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改歸松江省管轄。1950年全縣分設10個區,并設雙鴨山礦區。1954年7月,將縣境南部雙鴨山礦區正式劃出,設置相當于縣級的礦區,由省直轄。1954年8……。 |
集賢縣轄鎮。原屬富錦縣地。1946年劃歸集賢縣,1956年置升昌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132平方公里,人口2.3萬。福前鐵路過境并設站。福饒公路過境。轄太昌、太升、三方、治安、大興、興東、立新、友利、友好、新林、愛林、豐林、青林、東方紅、保豐、五星、長星、永勝、德興、華山、振太、中安等2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煤炭業及農機修配、糧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