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境,西漢初置昭陵縣;漢元始(5年),境內封昭陽侯國。三國時期,東吳寶鼎元年(266年)改昭陽侯國為昭陽縣,與昭陵縣同屬昭陵郡。晉代,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武帝司馬炎因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陽縣為邵陽縣。 |
1947年析邵陽、武岡、新化三縣置縣,隆回,寓名龍回。相傳古時有一蒼龍攜八小龍自境內九龍山麓起程,往東海騰飛,中途回望,昔日盤地,云蒸霞蔚,靈秀鐘聚,頓生戀故之情,于是折首回歸,安營九龍。從此,潤物造化,衍肓眾生。 |
1952年自武岡縣析置,距縣城4公里處有2個大石洞,320國道由此穿過,洞上奇石林立,洞右懸崖陡壁,有一深水潭,名曰洞口塘,縣因此而定名。 |
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始建蒔竹縣,遭土著強烈反對,朝廷數次派兵鎮壓以后,崇寧二年(1103)寓“綏之以寧”之意而更名綏寧縣,沿用至今。 |
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平定當地“蠻夷”以“新近安寧”之意置新寧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地處湘西南邊陲,古為南楚與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極邊”之苗疆;現南鄰廣西龍勝、資源二縣,西接懷化通道縣,總面積2646.07平方公里,現轄10個鄉鎮,10個國營農、林、牧、漁場,總人口25萬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漢、侗、瑤10個民族于這片盈滿靈性的沃土上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城步歷史悠久。在縣北西巖鎮朝園里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證明早在4000年前,就有剽悍、智慧的苗、侗族先……。 |
武岡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處在邵陽市西南五縣市中心,素有黔巫要地之稱。全市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共74萬人口。武岡歷史悠久。東周時系楚地,秦屬長沙郡。公元前179年,始設武岡縣于今市郊七里橋,后置都梁侯國。明代兩代為府、州。1913年9月廢州為縣,1994年2月18日撤縣設市。武岡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有山林面積99.24萬畝,主要有松、杉、柳等材林和油桐、油茶、板栗、……。 |
1952年分拆邵陽縣東部置縣。 |
以縣治位于天岳山(幕阜山)之南得名,當年設置的岳陽縣在今天汨羅市、平江縣一帶,而今天岳陽市區一帶為巴陵縣,后世地名發生轉移。 |
得名于“四大名樓”中的岳陽樓。 |
境內有新橋溪,兩岸山巒重疊,云霧繚繞,又名云溪,區名源此。 |
因境內君山島而得名。君山之稱源于傳說的神話故事。據傳說堯女湘君來到此山,曾住在這里,因此故名“君山”。 |
以縣治位于天岳山(幕阜山)之南得名,當年設置的岳陽縣在汨羅市、平江縣一帶,而岳陽市區一帶為巴陵縣,后世地名發生轉移。 |
古華容縣縣治在今天湖北省監利縣境內,是春秋時的容邑,以“華麗的容城”得名,后世復設華容縣,只有南半部了。 |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汨羅、益陽、湘西三縣地置縣于湘水之陰,故名湘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