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下文中所指的普寧泛指包括普寧市區與普僑區以及其他鄉鎮在內的普寧市轄區,有關普寧市區的信息請參照普寧市區)市名普寧市(英語:Municipalityofpuning漢語拼音:pǔníngShì)。簡稱普。經緯度 地處東經115°43′10″——116°21′02″,北緯23°05′40″——23°31′48″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鄉鎮 全市……。 |
臨泉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邊界,與皖豫兩省9個縣市區接壤,面積1839平方公里,2021年戶籍人口231.3萬(常住人口164.9萬),轄5個街道、21個鎮、2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南北共建產業園,406個村(社區)。臨泉歷史悠久。古稱沈子國,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的封地,距今30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姜子牙、百步穿楊養由基的故里。該縣地處祖國東部,安徽省的西北邊陲。地理坐標為東……。 |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因西晉永嘉年間,中原百姓避戰亂南遷,據江居住而得名。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5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1公里。1992年撤縣設市,轄13個鎮、6個街道,398個行政村(社區),戶籍人口123.25萬,外來人口115.64萬,2021年GDP完成2986.41億元、增長10.5%;財政總收入256.93億元、增長12.85%,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第4,城市投資潛……。 |
一、地理位置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廣西簡稱“桂”就是源自于桂平。桂平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介于北緯22°52′—23°48′與東經109°41′—110°22′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市境中部,地處低緯地區。大瑤山盤亙于西北部,為天然屏障。郁江、黔江在境內交匯,潯江從此起點,順潯江可至梧州、廣州、以至港澳;溯郁江、黔江可達南寧、柳州。郁江、潯江沿岸,是廣西最大的……。 |
沭陽,因位于沭河之陽而得名。沭陽縣總面積2297平方千米。古有厚鎮、渠頭、劉莊口等鎮,惜毀于兵火。明清增至36個鎮。民國期間,裁鎮設9市1鄉,后改為10區162鄉鎮,大小集鎮星羅棋布。新中國成立后,區鄉屢有更動,至20世紀80年代相對穩定,計35個鄉鎮(場),另有10多個集市。186.45萬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縣;郵編:223600,代碼:321322,區號:0527。拼音:Shuya……。 |
博白,古稱白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屬于玉林市。東接廣東省湛江市,南依北海市,西鄰欽州市,北靠玉林市。地處東經109°38′-110°17′北緯21°38′-22°28′.屬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9℃,年均降雨量為1756毫米,全年無霜期一般長達350天以上。商品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初具規模,名牌產品有編織工藝品、優質米、桂圓、荔枝、香蕉、博……。 |
高州市,位于粵西南部,靠近南海,是廣東省省轄縣級市。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齊全,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人杰地靈,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粵西重鎮。高州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史稱潘州。地理坐標東經110°36′46″—110°22′45″,北緯21°42′34″—22°18′49″。東西最大距離79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5公里。全市總面積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377萬畝,耕地面積80萬……。 |
潁上縣位于淮河、潁河交匯處,總面積1987平方公里,耕地12.5萬公頃,2021年戶籍人口179.43萬,常住人口119.8萬人,轄30個鄉鎮、348個村(社區),先后榮獲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生態休閑農業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水利建設管理先進縣、全國綠化模范示范縣、全國政務公開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 |
太和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轄31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186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78.3萬,常住人口137.2萬,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桔梗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著名醫藥集散中心、全國最大的發制品原料集散地。太和歷史悠久。屬古《禹貢》豫之域。春秋時為鹿上,戰國時為新郪。自秦始為縣,其后縣治幾移,縣名幾易,先后為新陽、細陽、潁陽、萬壽、泰和等。……。 |
固始縣位于河南東南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北臨淮河水,南依大別山,縣域面積2946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85萬,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勞務大縣,是全省五個加快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十個省直管縣之一,先后獲得中國金融生態縣、中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柳編之鄉、全國首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省級雙擁模范縣等榮譽稱號。固始歷史悠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