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頭村委位于赤坑鎮北側,轄崗頭、樂郊、鶴發3自然村,農田耕地面積2500多畝,人口4000多人。崗頭村委會距離海豐縣城25公里處,交通方便,村有水泥公路通赤坑鎮、可塘鎮、海城鎮及汕尾等地,聚落整齊美觀,沿沙大公路向南呈塊狀分布,村子里路道水泥硬體化,建筑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部分保留了巖石瓦木結構的平房。經濟以農為主,屬赤坑鎮產糧區之一,種果是一項重要經濟收入,荔枝是崗頭村特產,此外,村民還兼……。 |
虎噉村委位于黃羌鎮西北部,全村面積6.8平方公里,有328戶1916人。轄下有14個自然村,僅有村村通水泥公路。與X126線相連,可達縣城或鎮政府,村委會距離鎮府10公里。地緣優勢很弱。近年來,為搞活村經濟,經過多年來的探索,虎噉村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將虎噉金針菜打造成一種綠色食品,暢銷全國,成為村委的經濟支柱產業。……。 |
新南村位于附城鎮南端,是最偏遠的一個村,下轄7個自然村,設立7個村民小組,全村950戶,總人口4800人,耕地面積4200多畝,淡水、海水養殖600畝,農民主導產業以種植雙造優質水稻,蔬菜等多種經營為主,人均收入4225元。幾年來,先后籌集資金500多萬元,投入了新農村建設。其中建設了占地14000平方米的新南小學,村公路實現水泥化,全村建造了6座無害化公廁,建設一座二層樓的老人娛樂場所,設立了一……。 |
1949年設為炎龍鄉,1956年并為炎龍大鄉,1959年因實行人民公社化,調整改為炎龍公社,1978年改為炎龍生產大隊,1986年改為炎龍農村管理區,1987年4月改為炎龍村委會,1994年改為炎龍農村管理區,1999年改為炎龍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炎龍村委會位于陸豐市城區南郊,面積約18平方公里,下轄七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976戶,總人口11911人,實有耕地面積1889畝,農業耕地分配到農民……。 |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2005年4月從炎龍村委會劃出六驛自然村,另設六驛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六驛村……。 |
三陂村與陸豐市博美鎮東面圖美村交界處,面積約3平方公里,三陂村是陸豐市革命老區村,管轄三陂、紅路頭、湖潭、田心4個自然村,全村總戶919戶,總人口4779人,全村耕地面積1800畝,其中:水田面積1000畝,旱地面積800畝,是一個生產生活條件差,設施落后,經濟基礎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典型純農貧困村。三彼村距離市區21公里,距離內湖鎮府5公里。……。 |
1952年設為青塘鄉,屬第九區(大安區),1958年公社化成立青塘大隊,屬大安公社,1974年從大安公社劃歸西南公社,1983年改為青塘鄉,屬西南區,1987年改為青塘村委會,屬西南鄉,1994年改為青塘管理區,屬西南鎮,1999年改為青塘村委會。此名沿用至今。青塘村地處西南鎮東北方3.8公里,總面積24平方公里,總人大約7800人,北以螺河為界與大安鎮東七村一河之隔,有大面積的山地及水力資源,村……。 |
新中國成立前屬河西鄉,新中國成立初期歐田屬螺溪鄉第一村,1954年歐田成立鄉政府是第五村,1958年歐田高級社與鄉一樣,1961年體制下放歐田分為兩個大隊(歐西、歐東),1963年合并歐田大隊,1973年歐田大隊分為三個大隊(歐東、歐西、歐田),1984年3月撤銷生產大隊設立歐田鄉,1986年改為歐田村委會,1990年改名歐田管理區,1999年改稱歐田村民委員會。歐田村是螺溪鎮的南大門,下設4個村……。 |
1949年后為萬東鄉,1958年公社化分開羅營另立大隊,萬東自成一個大隊,1974年分出桂培大隊,1975年又分出萬西大隊,萬東大隊,1984年3月撤銷生產大改設鄉政府,1986年改稱萬東村委會,1990年改稱萬東管理區,1999年改稱為萬東村民委員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萬東村位于南萬鎮西部,地處萬全河上游,過境陸紫路公路穿村而過,區域面積5.1平方公里,總人口890人,下轄5個村民小組。萬東村適……。 |
北中村委位于河口鎮北溪河的中游,是北溪片的經濟、文化中心,全村總面積15.4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千人。以種植荔枝、龍眼等水果為主。北中村“兩委”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掀起新農村建設熱潮。近年來,興建北中完美希望小學并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改善了辦學條件;興建了北中鹿洞文化廣場,給村民提供文化娛樂活動場所;興建北中堤圍1000米改造村容村貌;鋪設通自然村水泥路8公里,在全鎮率先實現所有通……。 |
1974年前與岳溪合并,1975年拆分,1984年與大徑合并為內洞鄉,1984年3月撤銷生產大隊設立內洞鄉人民政府;1986年改為內洞村委會;1990年改為內洞管理區,1999年改稱內洞村民委員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內洞村位于陸河縣河田鎮西部,交通便利,區域面積5.1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2449人。……。 |
護徑村位于上護鎮西南部,毗鄰新田鎮,是集老區、山區于一體的貧困村,轄橋面、橋下、沙坑、枝王4個自然村,全村現有總戶數242戶,總人口1886人。其中貧困戶98戶,489人,特困25戶全村山地面積5000畝,耕地面積1200畝,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年。全村以農業收入為主,無集體經濟收入。農民的主導產業是種植水稻、香蕉、菠蘿等。……。 |
新豐村委會位于榕江河東側,全村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總人口2830人,480戶,是水唇鎮最近圩鎮的村委會,離鎮政府不足1公里,屬山多地少,村集體經濟薄弱,近年來,新豐村利用新豐村資源優勢,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建設在新豐村重信公司有效的解決了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經過多年發展探索,逐步形成山上種植油茶、果樹,水田種植水稻、花,魚塘養殖與家畜養殖的發展模式。……。 |
南聯村由南町、上內寮、下內寮、坑美四個自然村組成,半徑為1.5千米,總人口5562人,全村耕地面積為1100畝,其中水田280畝。另有鹽田4700畝。經濟體系有外資企業(耀東五金塑管制品有限公司和繼成毛織廠)、家庭式個體毛織廠等。村委經濟以鹽業生產為主要來源,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毛織廠和外出務工。村容建設有市場、硬底化村道和巷道、環鄉架設巷道路燈、老人文化娛樂場所。南聯村交通方便,四通八達。全村歷來……。 |
第五村是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華僑管理區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區劃代碼為4415814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