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按照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鄉村振興局《關于開展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活動的通知》(陜農工辦發〔2021〕30號)要求,在各地創建推薦基礎上,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會同宣傳、民政、司法、鄉村振興部門意見建議,擬推薦西安市周至縣啞柏鎮、寶雞市千陽縣張家源鎮、寶雞市眉縣橫渠鎮等20個鎮為第二批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鎮,擬推薦西安市閻良區北屯街道李浩村、西安市臨潼區代王街道山任村、西安市長安區五臺街道西堯村等50個村為第二批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 |
啞柏鎮位于周至縣城以西11.5公里處,北與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相接,南靠秦嶺,全鎮總面積4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萬畝,轄15個行政村,158個村民小組,人口56403,其中農業人口48198人,非農業人口2663人,暫住人口9024人,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7.9億元,糧食總產量1.06萬噸,財政收入264.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072元。 1、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逐年調整……。 |
張家塬鎮位于千陽縣西北部,南接城關鎮,東臨馮坊河,西與寇家河隔河相望,北與甘肅省靈臺縣接壤。境內交通便利,有千靈(千陽至靈臺)三級公路縱貫南北。村村道路實現砂石化,其中20%的村通油路。通訊設施齊全。全鎮轄10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1.2萬人,1個辦事處,有耕地4.4萬畝。鎮政府駐地距縣城6公里。張家塬有三山一分塬之稱,塬區土地較肥沃,水利條件優越,主產糧食,是千陽四大省列產糧基地,是蘋果、奶……。 |
境內古時東西二渠于此交匯曰橫渠,北流三里入渭,故名橫渠。唐時已有橫渠,今東沙河東岸有鳳泉縣城遺址。明、清已有鎮里。1949年5月,屬郿縣一區。1956年2月,設橫渠、武家堡。1958年9月,隸屬新建太白公社。1984年4月,改為橫渠鄉。1997年7月,橫渠鄉改為橫渠鎮,將所轄的潼關寨村劃歸湯峪鄉。橫渠鎮政府駐地位于眉縣縣城以東25公里處。南依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北臨渭河,東與楊陵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 |
煙霞鎮轄46個行政村,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4萬公頃,總人口33000人。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8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8.5%,實現農業總產值6772萬元,同比增長16.8%,實現財政總收入13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0元。 優果工程:大力推廣“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四項技術,完成果樹大改形786.67公頃,在北二、盧家河、趙崖、大陽、西一等村建立了優果工程……。 |
云陽鎮位于涇陽縣中部偏東。東接三原縣,西鄰橋底鎮、興隆鎮、口鎮,南接燕王鄉、三渠鎮,北靠蔣路鄉、龍泉鄉。面積74.71平方公里,轄29個村(居)委會,人口5.8萬人,耕地8.2萬畝。云陽鎮是我縣蔬菜產業強鎮,是西北最大的蔬菜集散地。2002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4.8萬畝,其中日光溫室大棚2950個,面積5900畝,露地菜2.6萬畝,蔬菜產業總收入達到2.4億元,鮮菜包裝運銷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1400……。 |
耀縣轄鎮。1949年為照金區,1958年為管理區,1961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34公里。面積203.1平方公里,人口0.8萬。柳(林)照(金)公路橫貫東西,耀(縣)照(金)公路縱穿南北。轄尖坪、照金、田峪、芋園、北梁、胡巷、楊家、代子、臺爾、高爾塬、崾嶺、梨樹、麻地13個村委會。農產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土特產有核桃、中藥材、山貨。工業以煤炭為主,有縣辦、……。 |
銅川市郊區轄鄉。1948年設金鎖區,1958年建燎原公社,1961年更名金鎖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區境北部,距區府12.5公里。面積53.8平方公里,人口2.1萬。梅(家坪)七(里?鎮)鐵路,210國道、銅(川)正(寧)公路從境內通過。轄玉華、背塔、崔家溝、柳林溝、烈橋、何家坊、半截溝、金鎖關、紙坊、徐家溝、陳家山、袁家山、柳樹臺、蒲家山、姚灣15個村委會和金鎖、紙坊2個居委會。有以油松為主的……。 |
路井鎮地處合陽縣城以南20公里處,轄40個行政村,217個村民小組,轄內人口 4.3萬,耕地面積11萬畝, 108國道縱貫南北,西范路、安太路、七黑路橫穿東西,構造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田園化格局。在解放思想調結構,學習科技促發展的思想指導下,發展紅提葡萄5000余畝,澳洲青蘋10000余畝,興建大棚400座。通過農業開發和商品糧基地建設,平原綠化工程和小城鎮建設的實施,使路井農業……。 |
太要鎮位于潼關縣城東南13公里處,屬潼關重鎮之一,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由南向北分山地、殘塬溝壑和河道三種地貌類型,東與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接壤,南與本省商洛市洛南縣為鄰。總面積69.6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98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6910人,漢族居多,有少數回族、滿族、俄羅斯族。據史料記載,鎮區原為湖澤之地,名曰太湖,太要之名取自太湖畔要地之意,自古延用至今,為……。 |
交口鎮位于延長縣東北部,與延川縣毗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6公里,全鎮轄26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82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共有2692戶、11515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1146人。耕地總面積28905畝,其中:基本農田9878畝、有林地42895畝( 經濟林9945畝、用材林32950畝 )。 全鎮共有21個黨政企事業單位,其中鎮屬9個,縣屬12個,共有干部職工203人。有學校48所,其……。 |
安定鎮位于子長縣西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 15 公里;全鎮 3659 戶 18200 人,轄 28 個行政村 1 個居委會;總土地面積 211.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1 2 .9 萬畝。 99 年始實施山川秀美工程以來,累計退耕面積 9.3 萬畝,人均 5.1 畝。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鎮內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電力充足,水源充沛。子靖公路穿境而過,麻河川、中山川、秀延川 160……。 |
榆林市轄鄉。1958年建大河塔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市區東北部,距市區43.5公里。面積284.4平方公里,人口0.9萬。榆府公路東西穿過。轄西窯則、香水、方家畔、后畔、蘭家峁、大河塌、石灰窯、柴興梁、斷橋溝、牛圈溝、劉趙溝、青草溝、王家崖、馬家村、楊家畔、任莊村16個村委會。農產有糜子、谷子、水稻、玉米、豆類、馬鈴薯。.……。 |
老君殿鎮位于子洲縣南川邊陲,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淮寧河、子南油路穿境而過,境內交通便利,通訊方便,系子洲南川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全鎮總土地面積11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1355畝,其中壩地6263畝,水地550畝,歷年共實施退耕還林15974畝。全鎮轄29個行政村(106個自然村),1個居民委員會,15個事企業單位(包括子洲二院和老中),共3616戶14320人(其中居民589人),其……。 |
巴山鎮位于川陜交界地帶,距縣城38公里,全鎮總103.26平方公里。轄12個村,75個村民小組,2982戶,10771人。有耕地1724畝,其中小水田,旱地15281畝。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在“-”重要思想指引下,緊抓西部開發歷史機遇,按照“圍繞中心抓重點抓好重點促發展”的工件思路。立足鎮情抓結構調整,突出特色項目,退耕還林,抓經濟發展,突出招商引資抓產業化開發。目前,已發展中藥材2340余畝,……。 |
長角壩鎮位于縣城以北3公里處,是陜西省漢中市的北大門,于2001年12月由原龍草坪鄉和長角壩鄉合并而成。全鄉總面積為31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10個基層黨組織,156名黨員,總人口820戶2962人,人口密度為9.4人/平方米。2005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638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26萬元,工業產值2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9元。該鄉系典型的農業鄉鎮,大部分為高山地區,境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