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江蘇省環保廳公布了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名單。 |
錫山市轄鎮。1949年建堰橋鎮,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設鄉,1991年復設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3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3.6萬。錫澄、堰(橋)玉(祁)公路和滬寧、錫澄高速公路在境內縱橫貫通,錫澄運河和錫北運河在境內縱橫交匯。轄新塘里、戴圻、姑亭廟、麻岐、北許巷、西膠山林業、堰橋、胡家渡、北高田、楊東、楊西、丁塔、界涇、村前、劉巷、漳涇、倉橋、……。 |
“中國水蜜桃之鄉”陽山鎮地處江南水鄉,南臨美麗的太湖,北靠京杭大運河,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水陸交通便捷,旅游資源豐富。全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總人口近5萬人。 境內景色秀麗,有獅子山、長腰山、大陽山、-山4座山丘,因周朝封姬安陽侯于此而統稱安陽山。這拔地而起的小丘,猶如鑲嵌在水網湖域的綠色明珠,水山相映,風光旖旎。安陽山為華東地區唯一的火巖層山。……。 |
洛社鎮位于無錫市西北側,2004年2月,由原洛社鎮、楊市鎮、石塘灣鎮三鎮合并而成,是惠山區“一區四組團”中最大的一個組團,是無錫市主城區西側的衛星城。全鎮總面積93.45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7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1.58萬),設有3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洛社鎮東接無錫,西臨常州,南依太湖,北近長江。京杭運河,312國道,京滬(高速)、滬寧、新長三條鐵路,滬寧、錫澄、錫宜三條高速公路或穿境而過……。 |
無錫市郊區轄鎮。郊區糧食、蔬菜基地。1927年設胡埭鎮,1950年改胡埭鄉,1958年改胡埭公社,1983年復置胡埭鄉,1989年復建胡埭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城區中心18公里。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3.5萬。緊靠312國道,錫宜公路從鎮內穿過,南瀕太湖,京杭大運河縱貫境內,地下水質優良,太湖十八灣環境優美。轄劉塘、歸山、張舍、蓮桿、孟村、胡埭、鴻翔、西溪、淀溪、沙灘、閭江、馬鞍、河西、上山、湖山……。 |
碩放位于無錫市東南郊,距離無錫市區10公里左右,距離蘇州市區20公里左右,為兩中心城區之間。國內生產總值在無錫市92個鄉鎮中名列前茅。碩放人口4.3萬,土地面積為46平方公里。 碩放街道位于無錫市濱湖區東南郊,隸屬無錫市新區管轄,有17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本地人口4.5萬,外來人口約5萬,總面積46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政通路9號,在濱湖區駐地的東16公里處。東接錫山區鴻山鎮,南傍望虞河、京杭大……。 |
無錫市新區梅村街道在太湖之濱、泰伯故里,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名字叫梅村。梅村,位于無錫市新區,南臨無錫機場,北枕建設中的-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錫太路穿境而過,江南第一條人工運河——伯瀆河貫穿全境。街道現有區域總面積15.5平方公里,總人口7.49萬,其中本地戶籍人口3.19萬,下轄12個村委、7個社區。泰伯高風孚先德梅村,古稱梅里,擁有3200多年歷史。商朝末年,周太王長子泰伯為成全……。 |
2003年10月8日,鴻聲鎮與后宅鎮合并設立鴻山鎮,鎮0駐后宅。鴻山鎮行政區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5.2萬人,轄三個居委:后宅居委、鴻聲居委、鴻運苑社區,15個村委會:鴻西村、鴻山村、鴻聲村、鴻新村、友聯村、馬橋村、七房橋村、后中村、建新村、南塘村、大新村、東塘街村、大方橋村、蕩東村、梁鴻村。鴻山鎮位于無錫市東南部,北依鴻山,南臨望虞河,東起漕河西底,西接梅村,是吳文化發源地的古鎮之一,具有深……。 |
一、大沙河地理位置及概況豐縣大沙河位于江蘇省西北部,位于豐縣城南18公里處的蘇皖兩省三縣結合部?偯娣e128平方公里,有耕地5.34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04畝。全鎮下轄1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2004年未全鎮計有12819戶,總人口5.8萬人,有回族、壯族3個少數民族不足100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鎮區位于鎮域的西北部,面積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 |
豐縣轄鎮。1948年屬華山縣,1950年為華山區,1956年并入城關區,1958年析建華山公社,1983年建華山鄉,1986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5.2萬。徐豐公路過境。轄華山、棗園、尹長莊、劉胡屯、虎王集、石莊、尹雙樓、徐屯、蘆樓、大張莊、大史樓、小史樓、大毛樓、郭河、棗胡集、滿莊、渠樓、蔣樓、趙劉莊、胡莊、郭廟、大程莊、段莊、趙屯、三拔莊、付莊、謝集、史店……。 |
江蘇名鎮——豐縣師寨鎮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轄28個行政村,6.58萬人,耕地面積9萬畝,鎮域面積84.9平方公里。區位優越,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經濟繁榮,素有“蠶桑大鎮和鑄造之鄉”的美稱。師寨鎮是農業大鎮,工業強鎮,江蘇名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富民強鎮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高效農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張,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億元。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六大名優農產品“菜、果、菌、瓜、蠶、棉”享譽淮……。 |
沛縣轄鎮,縣府駐地。1950年建,1958年更名為城關公社,1962年析城關公社設城鎮公社,1983年分別建沛城鎮與城關鄉,1985年城關鄉并入沛城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12萬。徐沛鐵路及徐沛、沛龍、沛豐公路穿越城中,徐沛運河、蘇北堤河在鎮中縱橫交錯。轄小街子、劉園、韓壩、李瓦屋、李堂、北孔莊、二堡、苗林、蔣莊、白莊、孟橋、南孔莊、曉鳴寺、馬廟、蔡莊、鄧園、郝小樓、楊彭莊、六里井……。 |
沛縣轄鄉。解放后屬龍固區,1957年成立安國公社,1983年建安國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4.2萬。沛王公路穿境。轄安國、丁莊、灌嬰、劉邦、蔡家、張雙樓、周田、汪塘、魏小樓、葦子園、二郎廟、廟道口、辛家、張莊、劉河涯、孫井、吳廟、劉碼頭18個村委會和袁莊居委會。農業以種養業為主,主要農副產品有小麥、水稻、水果等。企業有大理石廠、繅絲廠、鑄造集團公司、造紙廠等。地下……。 |
沛縣轄鎮。1958年建大屯公社,1983年建鄉,1985年郝寨鄉并入建大屯鎮,1992年郝寨鄉析出。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3.5萬。徐濟公路、沛龍公路縱貫境內,蘇北堤河從鎮中穿過,直通京杭運河。轄大屯、大屯蔬菜村、馮新、安莊、挖王莊、吳莊、宋莊、豐樂、小營、小屯、三岔路、石大屯、馬寺、賈廟、王坑15個村委會。農業以種養業為主,主產小麥、水稻。鄉鎮企業以化工、機械……。 |
李集鎮位于睢寧縣西郊,距縣城25公里?偯娣e63平方公里,有耕地57875畝,人均占有耕地1.06畝。下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82個自然莊?側丝5.33萬人,有回族、苗族、壯族、彝族、白族、土家族、布依族等12個少數民族17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33人。鎮區位于鎮域東部,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05人。鎮黨委下設4個黨總支(東圩、西圩、供銷、五里袁),30個支部,其中機關支……。 |
雙溝鎮畜牧業和林果業十分發達。雙溝于1996年發展波爾羊產業,到2003年全鎮的年飼養量已達到20萬只,其中雜交波爾羊飼養量達到11萬只,山羊產值達到2550萬元,養羊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成為農業主導產業之一。鎮內有專業山羊交易市場2個,山羊專業屠宰村2個,日屠宰量能達到1千只,成立了羊業協會,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銜接起來,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奶牛生產。到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