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天津市普法辦、市司法局、市民政局決定命名濱海新區新河街南益社區等68個村(社區)為“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
小蘇莊村位于鎮政府駐地渡口村南偏東13公里,青靜黃排水渠南側。面積4.67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40戶,602人。村呈品字形分布,南北向村路1條貫通全村。明永樂14年,有蘇氏從洪洞縣遷此建村,以姓氏和建村規模命名。原屬河北省靜海縣,1963年屬天津市北大港區,1970年屬天津市南郊區,1979年劃入大港區,2009年并入濱海新區。經濟以工為主,村辦企業至上塑料有限公司、三山塑料有限公司,屬華北地區最……。 |
沙井子三村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南部,座落在大港油田腹地,北臨大港水庫,是海濱街一個重要村莊,沙井子三村距濱海新區中心區45公里,距天津市中心60公里,距天津機場55公里,距天津港40公里,距天津海濱浴場22公里。沙井子三村總面積5.33平方公里,有耕地4000余畝,水面1000畝,另有開發、建設用地2700畝,青靜黃河在村南自西向東流過。截止到2014年全村共有506戶,1768人。……。 |
第六埠村隸屬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全村4650人、1538戶、種植面積12000畝。土質肥沃,生態環境良好,資源豐富,交通方便距市區25公里、天津國際機場60公里、天津港75公里、著名于世的子牙河、大清河、獨流減河環抱,村莊景觀宜人,自古稱為九河下梢魚米之鄉。是天津市菜籃子工程基地,全國綠化千佳村,市級文明生態村,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素有京津蔬菜第一村之稱。獲得天津市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資質證……。 |
付村位于精武鎮東北部,與天津師范大學僅隔豐產河相臨,土地面積1.1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35戶,人口2287,勞動力1300余人,黨員84人。共有商業116家,在第三產業的帶動下,村民的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15年預計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村集體經濟實力得到長足發展,付村先后被評為市級治安先進村、市級千村美院。2014年以來,付村積極響應精武鎮黨委打造“村級小老虎”的號召,經過兩委班子和全體村……。 |
南義村根據原北義“卡子房”、中義五丈河、南義中溝三個相對集中點,命名為南義心莊、中義心莊、北義心莊。經過上級批準“南義心莊”已經更名為南義村。南義村西靠星耀五洲,南鄰濱海新區中塘鎮。全村總戶數1135戶,總人口3265人(其中農業戶數957戶,農業人口2934人;非農業戶數178戶,非農業人口326人)。全村實有耕地面積1400畝。……。 |
大張莊村位于津圍公路兩側,距鎮政府駐地0.3公里,面積43.2萬平方米,村呈正方型,東西大街7條,南北大街2條,有民房3500間,住房為磚混結構。大張莊位于津圍公路左側,鎮政府駐地,清順治年間由張、吳二姓建村。“文革”時稱“四新”。2009年全村有耕地282.73公頃,全村居民1520戶,3910人,其中外來人口415人。糧食總產量1387噸,農業增加值1255萬元,企業77家,有天津市金錨家居用……。 |
南王平村建于明永樂年間,始有廣東海豐人士沈英石來此定居,因北有王平村遂稱王平村。清初,隨北王平定名而稱南王平。“文革”時稱紅心。在示范鎮建設中,于2011年9月2日啟動拆遷。2014年全部還遷至新還遷區。……。 |
后堡村建于清代道上間,建村人馮自成、劉常富。初名大直莊,后因地處前常家堡北而改稱后常家堡村。1883年時已有15戶。位于雙口鎮西部,東距鎮政府駐地4.5公里,面積0.156平方公里,人口871人,村有耕地1480畝。……。 |
永興莊村位于高村鎮北部,交通便利,全村現有167戶,611口人,黨員35人,耕地876畝,林地297畝,村內集體企業0家,私營企業1家(從事印刷)。目前村集體固定經濟來源為補助收入,每年大約5.21萬元;年支出一般11.47萬元,主要用途為管理費用等。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4萬元左右,主要依靠種植大田作物及設施農業。……。 |
小雷莊村位于武清區梅廠鎮,全村現有65戶,265口人,村“兩委”班子共有6人,黨員17人,耕地470畝,林地10畝,村內集體企業1家(從事機械生產),私營企業1家(從事服裝生產)。目前村集體固定經濟來源為企業收入,每年大約200萬元,另外廠房租賃;年支出一般200萬元,主要用途為福利及服務等。無負債。村民人均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主要依靠在村企業上班。……。 |
王杜莊村位于鎮駐地西南4公里,東距津薊鐵路1公里,鄉村公路北3公里通楊崔公路,北臨黃沙河排水干渠。127戶467人,其中農業人口417人,非農業人口50人,農村從業人員223人。除漢族外,有壯族2人。聚落呈正方形,占地11.4萬平方米。村內有東西走向街道1條,南北走向街道1條,呈十字形。皆為磚木結構平房住宅。明永樂年間,山西移民王、杜兩姓氏在此定居成村,以姓氏得名王杜莊。2011年有耕地580畝,……。 |
南雙廟村位于豆張莊鎮西南部,104國道南側,距離鎮政府4.5公里,全村現有447戶,1343口人,黨員59人,耕地3199畝,林地616畝,村內無集體企業,有私營企業3家(分別從事紙制品、球制品加工)。目前村集體固定經濟來源為廠房出租、土地發包、環境整治專項補貼、轉移支付辦公費等,每年大約14萬元,另外鎮每年補貼大約4萬元;年支出一般30萬元,主要用途為保潔、路燈、垃圾清運、環境整治等。無負債。村……。 |
忠辛臺村全村現有171戶,461口人,黨員27人,“兩委”班子共6人,耕地469畝,林地0畝,水面2731畝。2014年村集體年收入為132.7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59元左右,村民收入主要來源為水產養殖、大田作物、外出打工。……。 |
1、楊場村現有總人口244人、70戶、黨員13人,耕地面積737畝,2013年村集體收入7.96萬元,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為上級幫扶和補助收入。2、“兩委”班子共有6人。其中:黨組織班子3人、村委會班子3人、“兩委”無交叉任職;初中及以下學歷2人、36至59周歲4人。……。 |
老莊子村位于寶坻區口東街道南部,距離城區18公里。現有農戶201戶,人口695人,黨員14名,村民代表17名,現有耕地1050畝,人均耕地1.5畝,到2014年底,全村人均收入7250元,村民收入以農業為主。現有企業1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