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鎮又稱昌都鎮,是藏東地區第一大重鎮,有西藏的東大門之稱。位于縣境中南部,瀾滄江的兩大支流扎曲、昂曲在這里匯合成江向南奔騰而下,是縣政府所在地。西距自治區首府拉薩1121公里,東距四川成都1294公里,南距云南昆明1547公里,北距青海西寧1436公里,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面積195.39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8平方公里。……。 |
俄洛鎮俄洛鎮位于昌都縣西北部,昂曲河下游的廣大河谷地帶。317國道(那昌公路),昌都至馬查拉煤礦公路縱貫全境。其四周分別與昌都鎮、本縣若巴鄉、類烏齊縣乓達鄉、本縣沙貢鄉、如意鄉相接,鎮域面積776.7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村民小組),鎮政府距昌都鎮13公里。昌都地區師范學校,地區第二中學,俄洛鎮小學及原昌都寺廟園林式建筑(帕巴拉夏宮)都在鎮所在地附近。著名的唐代古柏林,黃教名剎……。 |
卡若鎮因1978年發掘的在全國乃至國外都有很高聲譽的卡若遺址而得名。位于昌都鎮的南部,瀾滄江上游。其四周分別與本縣的城關鎮、埃西鄉、若巴鄉及察雅縣的吉塘鄉、八宿縣的賓達鄉相接,面積約為649.42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村民小組)。該鎮村莊、土地大都分布在沿江兩岸的河谷地帶,平均海拔大都在3200米以下,氣候相對溫和濕潤,是全縣的主要農業產區之一。近幾年建成蔬菜大棚600多畝,為……。 |
自2001 年江達鎮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級文明鄉鎮示范點以來,江達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鎮8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路,村村開通了廣播電視,5個行政村通電,4個行政村通電話,3個行政村通自來水。農牧民家用電器逐年增加。全鎮精神文明戶已達286戶,占全鎮總戶數的80%以上,五好家庭138 個,占總戶的40%。“一帶四創”和“六個一工程”在江達鎮初步建立,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全鎮群眾的思想、道……。 |
很久以前有一個商人到達此地,饑餓疲憊的說:“哎喲,真是又渴又餓。”崗“是渴的意思,”托“是餓的意思。后取名崗托。1960年設崗托鄉,屬崗托區。1971年改為崗托人民公社。1984年10月復稱崗托鄉。1989年4月,在全區撤區并鄉中,保留崗托區;將崗托、矮拉合并,設置崗托鄉。1999年5月,在全區行政區劃調整中,撤銷崗托區;將崗托鄉改設為崗托鎮,直屬江達縣。江達縣轄鄉。1959年建崗托鄉,1970年……。 |
莫洛鎮是貢覺縣城駐地,面積607平方公里,鎮境內平均海拔3640米,年平均氣溫6.3℃,年降雨量約48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時,年無霜期約80天。全鎮31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其中:3個牧業行政村,全鎮1845戶,10314人,其中農村戶933戶,8473人,城鎮戶數852戶,1841人,總勞力4532人,全鎮耕地面積16723.58畝人均耕地約2.3畝,草場面積45萬畝,森林面積(含灌木……。 |
類烏齊縣轄鎮。1960年建類烏齊鎮,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撤區并鄉時將烏齊、尼扎、君達、則桑等鄉合并復建類烏齊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677平方公里,人口0.5萬。214國道過境。轄覺恩、尼美、羅那、扎古、君達、莫達、新然、宗龍、尼多、京達卡、達郭、約洛、扎日、香青、扎沙、納波16個村委會。屬半農半牧鄉,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牧養牦牛、黃牛、山羊、綿羊。境內有類……。 |
類烏齊縣轄鎮,縣府駐地。1960年建桑多鎮,1972年縣政府由類烏齊鎮遷至桑多鎮,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撤區并鄉時將寧塔、何日馬、色扎恩達合并入復建桑多鎮。位于縣境東部,面積701平方公里,人口0.5萬。317、214國道過境。轄如多、扎西貢、桑多、雅巴、熱扎卡、恩達、馬唐、拉則、達日通、扎通卡、生格貢、賀日瑪、如君瑪等13個村委會。屬半農半牧鄉,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牧養牦……。 |
丁青縣尺牘鎮有8327人,轄區有11個行政村,鎮政府所在地緊臨317國道,距縣城67公里。優越的地理條件為尺牘鎮小城鎮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該鎮鎮政府所在地已經初具小城鎮規模,個體工商戶已達93家,居丁青縣之首。這些工商戶有的開茶館,有的經營日用百貨,有的做服裝生意,有的開飯店,有的跑運輸。個體工商戶上成都、那曲、拉薩等地進貨,各種商品價格低于縣城價,商品齊全,應有盡有,占據了具有8000多人……。 |
氏族名,因傳說一鳳凰在此地生了一個黃色孩子而得名。“色扎”意為“黃孩”(氏族名)。1960年設卡通鄉,屬色扎區。1974年,卡通鄉改稱卡通人民公社。1975年5月,將卡通人民公社劃分為卡通、仲巴2個人民公社。1984年卡通人民公社復稱卡通鄉。1989年4月,在全區撤區并鄉中,撤銷色扎區;將原汝化鄉、貢桑鄉、卡通鄉、索巴鄉、木查鄉合并,設置色扎鄉,直屬丁青縣。丁青縣轄鄉。1960年建色扎鄉,1974……。 |
因此地寬闊,像雄鷹自由飛在天空一樣而得名。“協雄”意為“心灘”。1960年設協雄鄉,屬協雄區。1974年,協雄鄉改稱協雄人民公社。1984年協雄人民公社復稱協雄鄉。1989年4月,在全區撤區并鄉中,撤銷協雄區;將原協雄鄉、協麥鄉、朗通鄉、夏拉鄉、協堆鄉合并,設置協雄鄉,直屬丁青縣。丁青縣轄鄉。1960年建協雄鄉,1974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城東,距縣城3公里。面積623平方公里,人口……。 |
行政村27個;總戶數1106 戶;人數6901 人。 區域面積360 平方公里,林地面積 17322 公頃 ,其中經濟林 650 畝,耕地面積 9505.59 畝,水澆地 5577.14 畝,旱地 3928.45 畝;牲畜總數40032 頭 (只、匹)。氣候特點: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干濕分明,氣候溫和 科學教育:達巴村支部 + 協會 1 個,全鎮共有 0-6 歲兒童 763 人,其……。 |
香堆鎮有行政村13 個,兩個純牧業村,兩個半農半牧村, 9 個農業村。 自然村(組)60 個;總戶數1239 戶;總人口8222 人:男; 4070 人,女: 4152 人;勞動力3156 人。全鎮區域面積960 平方公里,草場面積12061 畝;耕地面積7765.45 畝;全鎮共有土地 7764.45 畝。 水澆地: 4115.81 畝;全鎮牲畜總數73973 頭(只、匹)。 香堆鎮平均海拔37……。 |
吉塘鎮有行政村數11個;總戶數679 人;人數4342 人;牲畜總數17957 頭(只、匹);區域面積533 平方公里;氣候特點屬于溫帶半干旱性氣候,具有發展種養業的自然優勢條件。全鎮有一所中心小學,八個村級教學點,學校總面積為3264 平方米。 醫療衛生情況 全鎮有一所中心衛生院 2003 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03 年我鎮國內生產總值達 1370 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 2132 元,其中……。 |
白瑪鎮 昌都地區八宿縣轄鎮,縣政府駐地。位于縣境中部。白瑪,系藏語“蓮花”之意,曾名白馬。1959年建鄉,1974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7年將沙馬、丁卡、白瑪鄉合并為白瑪鎮。面積約964.11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有19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地白瑪村。總人口3 415,有藏、漢兩個民族。八宿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經濟以農牧業為主。耕地面積3 493畝,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產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