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根據《浙江省民政廳關于開展革命老區村鎮調整認定工作的通知》(浙民助〔2021〕102號)要求,經各設區市民政局審核上報和浙江省民政廳研究,認定鸕鳥鎮等515個鄉鎮(街道)為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
羅陽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是縣委、縣政府駐地,鎮域總面積102.8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5.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萬人。2004年工業總產值近2億元(主要以食品、木制玩具、化工為主);地方財政收入1179.2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28元。鎮屬學校包括城關中學、羅陽二中、羅陽鎮小、羅陽鎮二小、鶴巢小學等7所,共有教職員工424……。 |
泰順縣轄鎮。歷為縣內水運埠頭。建國時稱百丈鎮,1958年稱管理區,1962年稱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復改鎮,1992年黃坑鄉并入。位于縣境北部,飛云江南岸,距羅陽17公里。面積52.4平方公里,人口1.1萬。境內公路與省道線云(和)壽(寧)公路相接。境內建有縣內唯一的水文站。轄百丈口、東岸、西岸、朱垟、下革、朱嶺、陳莊、雙嶺、上林、葉垟、南坑垟、臺石12個村委會。農業以稻谷、番薯為主。鄉……。 |
泰順縣轄鎮。為縣境東南部農產品集散地。建國時為泗溪鄉,1958年稱管理區,1962年稱公社,1984年復改鄉,1958年置鎮,1992年南溪鄉并入。位于縣境西部,三都灣水系上游,距羅陽30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人口1.07萬。筱(村)蓮(頭)公路過境,與省道分(水關)泰(順)公路相連。轄白粉墻、溪源、坑尾庵、半溪、筠竹坑、上院、三*O垟、下橋、半地垟、蘇家坑、前坪、南溪、企石、洪坑、秀垟15個村……。 |
駐地雅陽,雅陽有烏巖尖形似象牙稱“牙陽”,后雅化得今名。泰順建縣前今雅陽鎮大部分屬平陽縣歸仁鄉三十八都,北部國嶺、上仁垟、下仁垟、秀澗、東安屬三十九都。立縣至清代,原三十八都地改為八都,原三十九都地改為六都。1935年今雅陽鎮域分屬福巖、同仁、埠下、孔嵐、太平、松東、秀仁、卓國、秀梧、墩頭等鄉。1938年福巖、同仁、埠下、孔嵐、太平5鄉及孔嵐鄉孔目洋并為雅洋鄉。解放時今雅陽鎮域分屬雅洋、秀東、東溪……。 |
駐地仕陽。仕陽古地名稱“時垟”(見《雍正縣志·復仕洋義渡記》:“仕陽者,時水洋洋也。”),或稱“是垟”。南宋時又名茌陽(地處石人尖之南,故稱“陽”),后雅化稱之為“仕陽”。明代泰順建縣前屬平陽歸仁鄉四十都,建縣后至清代分屬六都、七都、八都。民國24年(1935)今仕陽鎮地設仕陽、雪臨、下東溪、章仙、成林、榅城、萬排、章山、龜伏等鄉,隸屬第三區;民國27年(1938)萬排鄉的上排、下排并入仕陽鄉,雪……。 |
駐地彭溪。彭溪因地處西坑、北坑兩溪匯合處,水流洶涌澎湃得名。1958年11月實行人民公社體制,今彭溪鎮域分設彭溪、峰文、月湖、富垟4個生產大隊,隸屬彭溪人民公社,次年分別稱管理區。1962年調整公社規模,分別改為彭溪、峰文、月湖、富垟公社。1984年5月,公社改為鄉,隸屬彭溪區。1992年彭溪區撤銷,彭溪、富垟、五里牌3鄉,合并為彭溪鎮。彭溪鎮位于浙、閩兩省交界之處,與蒼南、福鼎兩縣緊緊相連,是泰……。 |
舊時境內最大溪流玉溪,沿溪盛產筱竹。明代泰順建縣前大部分屬瑞安縣義翔鄉五十七、五十八都,部分屬五十六都;建縣后分屬泰順二、三、四都,個別村莊屬東隅。1958年11月實行人民公社體制,今之鎮域設筱村、南浦、翁山、新山、葛垟生產大隊,屬筱村人民公社,翌年2月上述5個生產大隊改為管理區。1962年公社規模調整,管理區改建為新的公社。1984年5月公社改為鄉,屬筱村區。1992年5月,原筱村、葛垟、玉溪3……。 |
龜湖鎮是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的南大門,位于泰順縣的最南端,東北與仕陽鎮毗鄰,西、南與福建省的福安市、柘榮縣隔溪相望;西北與洋溪鄉接壤,是一個兩省三縣五鄉鎮之中心的邊貿集鎮。龜湖鄉原為仕陽區轄鄉,仕陽區撤消后設立龜湖鎮;2011年撤消龜湖鎮并入仕陽鎮,設立龜湖社區;2016年恢復龜湖鎮建制。全鎮總面積52.7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2460戶,10200人。轄區內擁有特大型礦產資源——……。 |
西旸鎮是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轄鎮,轄9個行政村及1個居民區,鎮域總面積37.9平方公里,共10532人(2005年統計),是泰順中部的交通、教育、貿易和工業重鎮。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西旸鎮位于泰順縣中部,總面積37.9平方公里,人口10532人,其中農業人口9955人,建成區人口5000多人(2005年數據);黨支部17個,其中駐外支部2個,387名黨員;58省道穿境而過,發展腹地廣闊。自國家實施“八……。 |
南浦溪鎮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南浦溪鎮轄14個行政村(庫村、新倉、新興、雙坑、周新、孫坪、南嶠、龍前、新廠、箬垟、新源、朝頭垟、包坑、培坑),鎮政府駐新浦路23號。鎮轄市級風景區南浦溪景區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南浦溪是飛云江上游一條支流、惟妙惟肖的潭石、神秘莫測的幽林、各具姿態的飛瀑以及沉淀唐宋遺風的古村落,是一個青山碧水環繞、環境優雅清新、具有原始特色的風景區。南浦溪風景區主要包括庫村古村落文化……。 |
駐地三魁,三魁因境內有趙垟尖、西岙尖、牛頂尖三峰巍峨聳立得名。明代屬歸仁鄉四十都。清時屬七都。1949年設三魁鄉,屬大安區。1952年劃分為三魁、劉宅黃鄉。1956年二鄉合并,仍稱三魁鄉,屬大安區。1958年改稱三魁管理區,屬大安公社。1962年稱三魁公社,隸屬不變。1984年8月復稱三魁鄉,同時大安區改為三魁區。1985年5月改設三魁鎮。1992年戩州鄉、夏盧鄉并入三魁鎮。2011年4月西旸鎮、……。 |
泰順縣轄鎮。建國時為司前鄉,1958年設司前畬族鄉,旋改司前管理區,1962年稱公社,1984年復稱司前畬族鄉,1992年與里光鄉合并,建立司前畬族鎮。位于縣境北部,西北界景寧,東北與文成毗鄰,距羅陽13公里。面積114.5平方公里,人口1.1萬,其中畬族占26.6%。省道線云(和)壽(寧)公路穿境。轄司前、上地、大住、垟、和莊、上升、葉山、新橋、里光、臺邊、溪口、林山、左溪、筱條14個村委會。……。 |
包洋鄉位于泰順縣東北部,三面珊溪水庫環抱,周邊旅游資源豐富。鄉政府駐地海拔450米,距離泰順縣城66公里,全鄉總面積36.2平方公里 ,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8600多人。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圍繞“生態小康鄉”建設目標,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目前,全鄉蔬菜基地面積達1100多畝(其中大棚蔬菜600……。 |
泰順縣轄鄉。建國時稱西鳳翔鄉,1952年劃分西溪、潘洋、鳳洋3個鄉,1956年3個鄉合并為鳳洋鄉,1958年稱管理區,1962年改公社,1984年改鳳垟鄉。位于縣境東部,三都灣水系上游,距羅陽27公里。面積36.5平方公里,人口0.9萬。泗(溪)筱(村)公路過境。轄鳳垟、梧桐垟、沙洲、坑下、半路、李垟、乾頭、后斜、下村垟、垟頭、梨垟、土塆、南陽13個村委會。竹木、水力資源豐富,特產茶葉、黃花菜,以……。 |
東溪鄉位于泰順東南方,泰分線、文福線和泰分復線穿越其中,交通十分便利。人口1.1萬,是泰順第一人口大鄉。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多樣,高山云霧彌漫,丘陵溫暖濕潤,森林覆蓋率高,污染少,生態環境好,適宜發展茶葉生產。東溪鄉是泰順的傳統產茶區,是著名音樂家周大風先生《采茶舞曲》的發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