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關于組織申報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建規函〔2016〕177號)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等21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大汖村是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梁家寨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0322203999。 |
蔭城鎮琚寨村住宅以一、二層建筑為主,居民住所主要分為南北兩片區,在各居住片區內部每一個小組團布局整齊。村內的琚寨玉皇觀始建于宋金初,至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其中典型建筑“九龍一鳳影壁”為明代本村琉璃傳統工藝,被專家認為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具有極高工藝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建筑藝術品。另外還有賈桂故宅、賈家中醫世家、琚家大院、張家大院、車家大院、許家大院、石家窯樓等建筑。琚寨村位于長治且東南山區,蔭城鎮……。 |
東莊村概況石城鎮東莊村位于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北依臥牛山,南瞰濁漳河,離平順縣城60公里。324省道依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戰備渠居高臨下,橫貫全境,土地皆可灌溉。全村現有居民352戶,1108口人,國土總面積8680畝,海撥528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500-600毫米,平均氣溫13°,無霜期約220天左右。一年兩作,主要有小麥、玉米、谷子大豆、油菜、棉花、芝麻等作物,無礦產資源和工廠……。 |
平順縣石城鎮岳家寨村,位于國家AAAA級景區――太行水鄉風景區東部,海拔1350米,群山環繞,風景優美,人文景觀突出。全村現有38戶,97口人,村中以岳姓占絕大多數,據口耳相傳,此村岳姓于河南湯陰岳飛家族有歷史淵源。岳家寨東臨懸崖絕壁,有“太行空中村”之稱。由于歷史上這里交通不便,與外界物流不暢,歷代村民就地取材,用本地特產的石板蓋房、鋪路,甚至將石塊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形成了石墻、石板房、石……。 |
虹霓村處在溝谷之間,南北兩山高矗云霄,中隔有一條長年河流。當太陽西下,河面的霧氣被陽光照射呈現出色彩斑斕的一道彩虹,人們將此河稱虹霓河。因村民委員會在這里,故名。歷為主村,建縣初,屬張井里;及至民國初年,屬第二區。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隨區劃變更,先后屬第二區、第七區、平北縣第一區、平順縣第六區。新中國成立后,隨行政體制變化,先后設村公所、管理區管委會、生產大隊管委會,先后上屬第六區、虹……。 |
霞莊概況霞莊村是停河鋪鄉所轄行政村。地處東經113。25;北緯36。22,位于黎城沉積盆地的北部,全村國土面積2.5平方公里,全村256戶,797口人,共有耕地1950畝。東距東陽關十五華里,北行五里是蟒山,東北接蘇村,東南鄰北停河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霞莊村有“遠見近不現”的地理特點,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霞莊村歷史文化悠久,相傳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便有人定居,曾由余李兩姓共同居住建村! |
古寨村簡介王和鎮古寨村位于鎮南端5公里處,全村共480戶,1700口人,共有黨員50人,設四個黨小組,2007年以來,古寨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以社會主詭譎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切實加強村細胞質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創新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先后投資427萬元,新建了功能齊全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新建的活動場所為古寨村的中心地帶。占地面積3600平……。 |
村西南靠山,山勢如牛身,村東北有古廟一區座,兩邊有兩個小水池,視同牛眼,村四周成彎形,像兩個牛角。整個形狀如牛,故名牛村。清代實行都里制,屬第二十七都;1912年廢都里制為區村制,先后屬三區(喬村)、七區(河西);1956年至1983年先后設牛村眾義農業生產合作社、管理區、生產大隊,屬河西鎮、河西鄉、河西管理區、河西工作區、河西人民公社。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設牛村村民委員會,屬河西鎮。!。 |
南安陽村簡介基本情況南安陽村位于縣城東6公里獲澤河南岸,全村620戶1503口人,分8個村民組,現有耕地1200畝。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8個黨小組,共有56名黨員,兩委班子成員共10人。企業狀況全村現有陽城縣綠之戀農林花卉有限公司,陽城縣溢綠農業園區、大型采石廠、金鴻特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松峰日用陶瓷廠、鑄造廠、預制板廠、加油站、潘鋒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個企業。經濟構成2012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8……。 |
堯溝村簡介堯溝村位于北留鎮高速路出口處,全村有六個村民小組,共395戶,1071余口人,耕種著760畝土地。全村村民主要以農業為主,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全村現有支村兩委干部6人,黨員40名。自2009年開始堯溝村黨支部就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于原先的活動場所已經破舊,經支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和村民代表會決議,于2009年投資20萬余元翻……。 |
上伏村,位于沁河的東岸,陽城縣東北部,有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625戶人家,1727口人,耕地面積1405畝,F有黨員80名,元。有女黨員4名。上伏村古有上伏一條龍言傳。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映入人們眼簾的是:高樓林立街寬敞,花木蔥蘢樹成行。體育場上雄姿展,公園游人享悠香。夜來明珠一串串,疑是銀河落太行。一個很不起眼的農村,成為大名鼎鼎的全國文明村。上伏村,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比比皆是:集雕塑、噴泉……。 |
府底村位于縣城西10公里處,全村總面積2.91平方公里。共有360戶,1100口人,有黨支部1個,支村兩委8人,其中交叉任職兩人,下設3個黨小組。黨員53人。6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31人。耕種著2044畝土地,有科技種植蔬菜大棚示范戶12戶,規模養豬戶5戶,養雞廠一座,民營砂鍋廠一個,是全省新農村建設推進村之一。這里人杰地靈,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瓣栐坡贰贝┐宥^,果菜煤并駕齊……。 |
澤城村位于陽城縣城西12公里、固隆鄉東2公里處,陽云線穿村而過。歷史上為獲澤縣治所在地。村坐北朝南,山明水秀、土地肥沃、礦產豐富、人杰地靈,F有6個村民組,360戶,1200口人(其中黨員52名),有勞力450個。全村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耕地面積1850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9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200元! |
原名為柴家莊,因姓氏名,舊為陽城八小鎮之一,相傳在宋代造里商賈茂盛,不少外地人在此開辦商號,店鋪林業生意興隆,十分繁榮昌盛,為希望繁榮昌盛景象鞏固,故改名為固隆。解放初期屬四區;合作化時為陽光農業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屬星火公社;1959年屬演禮公社;1961年屬固隆公社;1984年改為固隆村村民委員會;2021年3月,根據陽城縣人民政府《關于調整轄區劃的通知》撤銷固隆鄉整建制并入次……。 |
“東溝”之名來源于“洞溝”一詞。意指在東溝冶鐵業的鼎盛時期,村中遍是來集鐵礦所留下的洞口,便取名“洞溝”之諧音“東溝”,故名東溝村。1956年建立東溝大隊,1984年改為東溝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屬東溝鄉、常莊鄉,1958年屬東溝鄉。1962年屬東溝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屬大東溝鎮。東溝村……。 |
賈泉村坐落于澤州縣西北部,北靠關山,南接賀坡村,西面東大公路村,東與關莊村相連,全村有653戶,總人口2593人,耕地面積3763畝。距市區23公里,離鎮政府4公里。 一、村機構為: 村、支兩委共9人. 二、村集體收入情況: 村集體經濟薄弱,主要經濟渠道,以籌集資金為主,爭取國家資金,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三、村民收入情況:(1)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大豆、玉米。(2)外出務工。 四、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