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關于組織申報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建規函〔2016〕177號)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等21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下曹村地處寧化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與曹坊鎮相連,省道205線從村中穿過,交通便捷。全村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43畝,林地面積8873畝。全村7個村民小組,382戶,1672人,其中勞動力約1100人,經濟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以烤煙和水稻為主,近年來村民大面積種植檳榔芋、紅心地瓜、辣椒等經濟作物。這里還是全鎮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和太子參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200多畝。下曹村是一片歷史悠……。 |
樟腳村概況樟腳村位于泉港區涂嶺鎮西北部山區,距鎮政府約11公里,是原0泉州特委軍委書記、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總指揮陳平山烈士的故鄉,也是泉港區老區革命據點村。全村現有戶口數694戶,人口2584人(其中蒙古族265人),下設11個村民小組。全村山地面積約8000畝,耕地面積約905畝。全村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常年農作物以水稻、地瓜為主,兼作花生、大豆、芋頭、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這里四季風光旖……。 |
因地處五里街鎮西部,取平安之意,故名。新中國成立后屬西安鄉;20世紀60年代成立西安大隊;1983年成立西安村;2005年5月19日改稱五里街鎮西安社區,設西安社區居委會。西安村……。 |
福林村位于龍湖鎮西部,有檀林、粘厝埔2個自然村,人口2657人。元、明屬晉江縣十七、八都,以陳氏最早開基于山林而名“陳林”。又因檀樹成片,而稱檀林;又弘一法師,曾至該村福林寺隱居,今改名福林村則取自福林寺名。大多為許姓,陳氏次之。粘厝埔則全部姓“粘”,為滿族。即古代女真族。其裔分衍港澳臺、菲律賓等。……。 |
河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50627108200。 |
因先祖遷居時從高處往下處,地處各家叫“塌下”諧音雅化稱為塔下,故名。解放前屬梅江鄉塔下、大壩二保;解放后,屬第五區塔下鄉,1956年,僑聯處初高合作社,公社化為塔下大隊,1984年改為塔下村民委員會。塔下村……。 |
因建居時在濱背洋有一座自然結構的石橋,故名。解放前居梅江鄉石橋保,解放后居第五區曲江鄉石橋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石橋大隊,1984年改鄉為石橋村委會。石橋村……。 |
金坑村地處武夷山脈西段,東面與下堡村交界,東南面與重下村接鄰,南面與湖溪村、下黃街村相連,西面與江西省黎川縣熊村鎮接壤,距邵武市區45公里,是金坑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名稱由來因金坑村境內的金溪出產砂金而得名。政區沿革 歷代隸屬金坑管轄。2012年,轄上坊、下坊、麻灣、關上、橫坑、麻嶺、邱家、留家山等8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人口面積 2011年末,全村有518戶1780人,均為漢族;村民以李姓、危……。 |
原名遂應場,1951年改稱今名。民國時期有南平山,洋口、榜店、碇頭4個小村,70年代,擴建住房,將4個村連接起來,1977年后,先后建成小學、村部辦公樓等。下轄5個自然村,共有人口2086人。特色經濟:錦屏現在耕地面積3291畝,竹林面積4000畝,茶山1000畝,錐栗2000畝,工農業總產值524萬元,人均收入2000余元,主要特色產品有:錦屏仙巖茶、錐栗、野生牛根干等。礦產資源豐富,有古銀礦1……。 |
初溪村委員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與漳州平和蘆溪鎮交界,距離下洋鎮15公里,初溪村位于初溪上游,故名麤溪村。初溪村群山環抱綠水環繞,山上蒼松翠竹林立,樓后梯田層層疊疊。初溪土樓群,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它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呈現出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其中集慶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永定現存最古老的土樓(鑒于明清正年間),和機構最特殊(72道樓梯)的圓土樓。作為革0據村的初溪村,解放前是一……。 |
丁黃村基本情況丁黃村地處古城全鎮最為邊遠的一個行政村,與四都、策武毗鄰,距集鎮25公里,縣城24公里。全村6個村民小組,288戶,1048人,分布于6個自然村即:丁屋嶺、嶺背、石工寨、大黃田、芒斜。現有耕地918畝,林地2.5萬畝,其中竹林面積六千多畝、油茶面積兩百多畝。丁黃村有村兩委干部7人,黨員26人,勞務輸出268人。全村養殖業主要有:生豬養殖10戶、河田雞養殖3戶、小規模養牛2戶。種植業主……。 |
水頭村位于長汀縣濯田鎮北面,全村土地總面積36860畝,林地28470畝,耕地1631畝,海拔382米,總人口1500多。水頭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名人薈萃,歷史悠久,集人文與自然景觀于一體。村口有俗稱為“獅象把水口”的兩座山巒穿插環抱,清澈見底的溪流穿村而過。遠眺整個村莊云霧盤繞、古樹林立,令人陶醉留連。沿溪兩岸楊柳婆娑,綠樹環繞,鐘靈毓秀。穿行在彎彎曲曲的村道上,數十幢明清古民居分布兩邊,連成……。 |
湯屋村簡介 長汀縣四都鎮湯屋村地處四都鎮西南部,距集鎮18公里,全村共有4各自然村155戶,總人口642人,黨員2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530畝,林地面積13692畝,其中竹林面積200畝。湯屋村是長汀縣著名的紅色革命基點村,主要盛產毛竹,村民以種養殖、種植為主,村域范圍內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竹海連綿、風景優美,旅游開發潛力巨大。湯屋村始終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習總書記關于水土……。 |
社前地處撫市鎮政府所在地,省道“福三線”穿境而過,距永定縣城30公里,龍巖46公里,廈門170公里,交通極為方便,經濟十分活躍,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村700湖,2687人,二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是撫市鎮最大的行政村。社前歷史悠久,原名社壇,是一片洋段荒丘,社前的先輩胸懷大志,見識高遠,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園1478年)遷到這塊群山拱秀,撫溪索繞的寶地定居創業。早在兩百年前,這里就是條絲……。 |
上山村地處洪山鄉中心地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集鎮,是全鄉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由上塔、小墩、柘林三個自然村組成,分15個村民小組,504戶,1690人;現有村兩委干部8名,其中支委5名,村委3名;支部共有黨員59人,入黨積極分子6人,全村有森林面積2萬多畝,耕地面積3437畝;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王壽山旅游風景區,現雖未開發,但有很多人上王壽山觀光風景。有明朝時期建造的寺廟;有豐富的紅色花……。 |
璧洲村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莒溪鎮西部,東靠莒市、莒蓮村,南連新泉鎮蕉坊坑自然村,西依朋口鎮垂珠壩自然村,北面為丘陵山地,位于美麗的世界4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麓。村莊內部經過近年來新農村的建設,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僅讓村民住進了新房,也使村內古建筑得到了保護。村內主要道路于2010年完成道路硬化,便于村內外的交通聯系;人飲工程基本完善,保證了家家都有入戶自來水。生活污水基本還是依靠每家每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