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關于申報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通知》(渝農辦發〔2020〕176號)要求,各區縣組織申報了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
以境內有馬鞍山而得名馬鞍村。20世紀80年代前為馬鞍大隊,后名馬鞍村。2004年將楊柳村和馬鞍村合并,合并后稱馬鞍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璧山撤縣設區,隸屬之,沿用至今。馬鞍村……。 |
早年,村境內有一小河流過,故名小河。2004年村建制調整得名小河村村民委員會。村境內有一小河流過,故名小河。建國后設小河大隊,后改稱小河村,2004將小河村、平橋、沿河村合并在一起命名為“小河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隸屬之。小河村……。 |
以境內大面坡而取名大面坡村。建國后設大隊面坡大隊,“大隊”后稱“大面坡村”。2004年,將大面坡村、青峰村、觀音村3個村合并為“大面坡村民委員會”。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隸屬之。大面坡村……。 |
以境內有村蔭山而得名。樹蔭村:1950年前屬水口鄉第二保。1951年命名為樹蔭村,1958年為樹蔭管理區,1961年為樹蔭大隊,1983年改名為樹蔭村。高石村:1950年前屬水口鄉第三保。1951年命名高石村,1958年為高石管理區,1961年為高石大隊。1983年更名高石村。康山村1950年前屬水口鄉第四保。1951年命名為康山村。1958年為康山管理區。1961年為康山大隊。1983年改名康山……。 |
因甘家河壩水庫建成后,庫水貫穿全村,灌溉農田,就像沿著河一樣而得名。社田村1950年前屬維新鄉第六堡。1951年命名社田村,1958年為社田管理區,1961年為社田大隊,1966年為東風大隊(“文革”背景命名),1981年復名社田大隊。1983年改名社田村。沿河村1950年屬維新鄉第八保。1951年命名元河村。1958年為元河管理區,1961年為元和大隊,1966年為光明大隊(“文革“背景命名),……。 |
以境內有西來寺得名西來村。西來村1950年前屬南郭鄉第5保。1981年重名更為西來大隊。1983年改名為西來村。2007年行政區劃調整時西來村保持不變,沿用至今。西來村……。 |
河東村地處六贏山腳,東連兩路社區,南連西來村,西與侶俸鎮接壤,北連文曲,距縣城3公里,由原河東村和大埡村合并組成,共22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3079人,其中勞動力1849人;土地面積4271畝,耕地面積3650畝,林地面積2500畝。河東村是一個合并的新村,兩委班子將堅持以-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個好”村黨支部建設的要求,積極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齊心協力,開拓創……。 |
在境內有高碑埡口而得名。高碑村:1950年前屬中和鄉第一保。1951年命名高碑村,1958年位高碑管理區,1961年為高碑大隊,1966年改為紅旗大隊(“文革”背景命名)1981年復名高碑大隊。1983年改名高碑村。久和村:1950年前屬關濺鄉第十保。1951年命名久和村,1958年為久和管理區,1961年為久和大隊,1966年改為前進大隊(“文革”背景命名),1981年復名久和大隊,1983年改……。 |
此區域原有棵大海棠樹故名而得名。海棠村1950年前系關濺鄉第二保。1958年為海棠管理區,1961年為海棠大隊,1966年改為紅旗大隊,1981年復名海棠大隊,1983年改為海棠村。大堰村1950年前關濺鄉第4保,1951年為大堰村,1958年為大堰管理區,1961年為大堰大隊,1966年改為紅光大隊,1980年復名大堰大隊,1983年改名大堰村。2007年,海棠村、大堰村合并為海棠村。海棠村……。 |
境內有一大石,形狀如盤而得名。石堡村:1950年前系高樓鄉第五保,1951年命名為石堡村,1958年為石堡管理區,1961年為石堡六隊,1983年改名石堡村。盤石村:1950年前是維新鄉第十保,1953年始名盤龍村,1958年為盤龍管理區,1961年為盤石大隊,1983年為盤石村。2007年,石堡村、盤石村合并為盤石村。盤石村……。 |
此村駐地慶云村小學而得名。堰溝村1950年前系雙河鄉(雙山鄉)第十二保,1951年始名人和村(寓人心歸向,和睦團結之意),1958年為人和管理區,1962年為人和大隊,1966年為東方大隊,1981年更名堰溝大隊,1983年更名為堰溝村。慶云村1950年前系雙河鄉第十三保。1951年始名慶云村,1958年為慶云管理區,1961年為慶云大隊,1966年改為東風大隊,1981年復名慶云大隊。1983年……。 |
由原樓房村、垣干村合并后各取一字而得名。樓房村1950年前建,因此院修有走樓,故名。垣干村1950年前屬涼水鄉第四保,1951年命名垣干村。1958年為垣干管理區,1961年為垣干六隊,1983年更名為垣干村。2007年,樓房村、垣干村合并為垣樓村,沿用至今。垣樓村……。 |
由原司馬村、東河村、武學村三村合并而來而得名。司馬村1950年前系大廟鎮二十二保。1951年命名司馬村,1958年為司馬管理區,1961年為司馬大隊,1983年更名司馬村。2007年,司馬村、東河村、武學村合并為三品村。三品村……。 |
九塘村,位于舊縣鎮東部,距場鎮11公里,全村區域面積3.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80畝,山林面積3500余畝。下設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17戶,戶籍人口2415人,常住人口2385人,村民代表35人,黨員67名。村內有2個黃沙廠、1個花椒專業合作社、1個花椒協會、1個扶貧互助社,現任支部書記為劉生權,現任村主任為劉志明。……。 |
因村境內有一大片竹林似海一般故得名。大土村以境內有一塊大土而得名。1950年前屬永嘉鄉第十九保。1951年命名大土村,1958年為大土管理區,1961年為大土大隊。1983年改名大土村。窩沱村因地處小安溪一深水沱,漲水時有大漩渦,故名。1950年前屬永嘉鄉第二十保,1951年命名為窩沱村,1958年為窩沱管理區,1961年為窩沱大隊,1983年改名窩沱村。2007年,大土村、窩沱村合并為竹海村。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