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這里居住著東胡族部落。
,秦朝末年至南北朝,游牧在這里的主要民族是東胡族的兩個支系烏桓和鮮卑。
西漢,在烏桓統治區設立烏桓校尉,科左中旗這一帶歸烏桓校尉管轄。
公元一世紀中葉,烏桓人南遷,東部鮮卑開始統治這里。
唐初,在契丹地設松漠都督府。
五代,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這一帶屬上京道東境及東京道北境。
金代,屬上京路臨潢府管轄。
元代,屬中書省開原路管轄。
明代,嫩江流域和東、西遼河流域屬于兀良哈三衛(即朵顏衛、夫余衛、泰寧衛),屬泰寧衛管轄。
嘉靖年間,哈撒爾第十四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為韃靼部大酋)率部南遷,在嫩江至遼河之間的大片草原上游牧,奎蒙克塔斯哈喇號所部為嫩江科爾沁,北起嫩江南至遼河這片土地始稱科爾沁草原。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奎蒙克塔斯哈喇后裔奧巴率科爾沁部歸附后金。
清崇德元年(1636年),設科爾沁左翼中旗,直屬朝廷蒙古衙門(后改為理藩院)管轄,受哲里木盟監督,盛京將軍節制。
嘉慶八年(1803年),在科爾沁左翼中旗招墾設梨樹城。
道光元年(1821年),改設分防照磨。
光緒四年(1878年),改設奉化縣。
民國3年(1914年),改為梨樹縣。
道光元年(1821年),科爾沁左翼中旗召墾于八家鎮。
同治五年(1866年),八家鎮歸邊海撫民同知。
光緒三年(1877年),改設懷德縣(公主嶺市)。
咸豐元年(1851年),科爾沁左翼中旗放荒于鄭家屯。
光緒六年(1880年),設鄭家屯主簿。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鄭家屯設遼源州。
民國2年(1913年),改為遼源縣(雙遼市)。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科爾沁左翼中旗設四平站,隸屬于昌圖府。
民國2年(1913年),在科爾沁左翼中旗采哈新甸雙山鎮設雙山縣。
民國3年(1914年),在科爾沁左翼中旗巴林太來設通遼鎮。
民國7年(1918年),改為通遼縣。
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東三省,全境淪陷。
民國21年(1932年)4月,在巴彥塔拉溫都爾王府成立偽東科左中旗公署。
民國34年(1945年),東科中旗隸屬興安地區,受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本部領導。
民國35年(1946年)3月,哲里木省在科左中旗駐地巴彥塔拉成立,科左中旗隸屬哲里木省。
6月,哲里木省撤銷,設立哲里木盟,東科中旗隸屬遼吉省哲里木盟。
民國36年(1947年)9月至民國38年(1949年)4月,科左中旗由遼北省代管,科左中旗及整個哲里木盟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53年2月,哲里木盟撤銷,科左中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行政公署。
1954年4月,哲里木盟恢復建制,科左中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科左中旗隸屬吉林省哲里木盟。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科左中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
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設市,科左中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