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河子鎮行政隸屬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位于庫倫旗西南部,地處兩省(區)三旗(縣)交匯處,為通遼市“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個中心小城鎮之一、全國重點鎮,是遼寧等東南部地區進入科爾沁草原旅游的必經之路。
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西鄰奈曼旗,南接遼寧省阜新縣,全鎮總土地面積60萬畝。2006年5月,蘇木鎮機構改革,六家子鎮簸箕村劃回。
扣河子鎮轄扣河子村、酒局子村、白家灣子村、雙廟村、丁家杖子村、先進村、燒鍋地村、四家子村、喇嘛稿村、萊草洼村、平房村、秦家溝村、興發村、韓家杖子村、解家杖子村、五星村、西下溝村、達錄山村、牛古圖村、葦子溝村、平安村、羅家杖子村、簸箕村23個行政村,有8800戶,3.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扣河子村。
扣河子鎮城鎮建設獨樹一幟、布局合理,6.5萬平方米臨街商業樓和兩橫四縱六條主街路8千延長米黑色路面硬化工程,使主鎮區形成了六條主街路交匯貫通的“目”字型大框架。是自治區百鎮工程項目鎮和通遼市“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個中心小城鎮之一,2014年列為全國重點鎮。先后獲得了國家級生態鄉鎮、自治區級重點鎮、自治區級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自治區級先進文明鎮、自治區級縣域經濟“四個一批”典型示范點和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鎮等諸多殊榮。
扣河子鎮處在遼寧、內蒙古兩省(區),阜新、庫倫、奈曼三旗(縣)交匯地帶。地形復雜多樣,南部為淺山丘陵區,中部厚很河沿岸為沖積平原區,北部系黃土溝壑區。
扣河子鎮歷史遺跡眾多,主要有四家子遺址、黑城子古城、酒局子古城等。
四家子遺址為祭祀遺存,位于扣河子鎮西北約15公里。其表面形狀為殘損的丘狀人工墊土高臺,平面略呈長方形,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南、東南有人工挖掘的5個穴坑,內填埋筒形器殘片和石塊等數千件,專家判斷其為先民們寄托愿望和埋藏“神秘”的祭祀坑。
黑城子古城位于庫倫鎮西南54公里處的扣河子鎮四家子村,東南距扣河子鎮2.5公里、西2.5公里有官山、城東有厚很河的兩條支流匯合。古城方形,方向為南偏東18度,墻殘高5米,城內有許多殘磚斷瓦。在城內出土一方“靈安州刺史印”,該城為遼金時代靈安州治所。
酒局子古城位于庫倫旗扣河子鎮酒局子村西北l華里處,城為長方形,夯土板筑、座北朝南,南北長500米,東西長300米,墻殘高2米,破壞嚴重。城內遼代遺址較多。據考證該城為遼代某個州縣的治所。
扣河子鎮距庫倫旗政府所在地78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大廣高速公路G45(大慶至廣州)奈曼旗至營口聯接線-奈營高速G4513過境,在本鎮西部設有扣河子出口。扣河子至青龍山連接線起點位于扣河子鎮西側水泥路頭,終點在青龍山鎮內接大阜線,全長19.89km。高速出口與鎮區之間為一級路,通往庫倫、奈曼和阜新三地的公路在鎮區交匯。庫大公路S205南北向縱貫本鎮。
巴新鐵路是一條貫通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東部的鐵路大通道,在鎮東設中間站-扣河子火車站(扣河子鎮文家杖子村),2007年11月10日在遼寧省阜新市開工建設,成為一條連通中蒙俄三國的新歐亞大通道。巴新鐵路從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出發,跨越兩省區、9旗縣,直至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巴彥烏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