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里河鎮位于寧城西部,地處燕山余脈七老圖中段東麓,是西遼河主干流老哈河的發源地之一。東與右北平鎮相連,南與河北省平泉縣接壤,西與河北省承德縣、隆化縣相鄰,北與喀喇沁旗交界。全鎮總面積531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50個村民小組,10039戶、26354人。基層黨支部28個,黨員1048人。
【財稅】 發放耕地補貼、退耕還林、低保等惠農補貼類資金47項,共3246.42萬元。規范銀行賬戶管理,經自查,未發現盤盈固定資產,新增資產及時逐項錄入固定資產管理平臺,保證固定資產不流失。全年非稅收入共有5筆,合計金額15.61萬元,全部上繳國庫。
【農林牧業】 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2762.13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54.2公頃,糧食總產量17778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66.1公頃,總產量2806噸。新增藥材種植面積196.67公頃,其中蒼術133.33公頃、五味子10公頃、刺嫩芽等其它藥材53.33公頃,帶動142戶農戶投入到藥材種植建設中,其中種植面積達到1.33公頃以上的共有20戶,每畝可補貼300元。藥材種植成為全鎮農業結構調整新亮點。新建八溝道村占地面積13.33公頃產業園1處,建設農用大棚64個,以發展冷棚葡萄和軟棗獼猴桃林果種植為主,已全部栽種完成,預計2022年進入盛果期。全鎮6月末牲畜存欄20704頭只口,其中肉牛12137頭、驢155頭、羊2700只、生豬5672口。加大春、秋兩季對高致病性-、口蹄疫等疫病防疫力度,免疫生豬9082頭次,肉牛免疫春秋兩季20712頭次,肉羊免疫7809只次,禽類免疫71294羽次,免疫密度100%,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擋”。
完成果樹經濟林造林183.93公頃、沙源生態林79.73公頃,成活率達到95%以上,已全部驗收合格。投資1193萬余元,打造“種植-加工-儲存”一條龍式山楂產業鏈,其中投資433萬栽植山楂183.93公頃,山楂果樹示范園2處,經縣林草局驗收全部合格,預計到2023年,山楂經濟林可全部到達盛果期,屆時每畝收益約3000元。增強防火意識,與各村簽訂防火責任狀、管護合同以及智障殘疾監護責任書200余份,發放防火宣傳單2萬余份,懸掛防火旗、防火標語600余條。各村組建半專業撲火分隊22支,負責各村的巡邏工作,全年無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封山禁牧初見成效,全面鞏固綠化成果。發放宣傳手冊,講解封山禁牧法律法規政策相關知識,野外放牧現象比去年同期下降57%。
【工業】 黑里河鎮工業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金谷礦業、永興鐵選廠、西泉鐵礦廠三家礦山企業相繼獲得復工批復,至年末實現稅收370萬元;黑里河御泉坊酒業、六圓食品廠、玉和山野菜加工廠、益豐食用菌加工廠等多家企業總產值2100萬元,帶動就業96人;投資700萬元的寧城縣果源食品加工廠投入生產,山楂加工制品年產量達2000噸,預計年產值約180萬元,幫助落實就業80余人。投資60萬元,新建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的冷庫1處,幫助企業解決山楂制品倉儲問題。
【旅游】 整合優勢資源,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旅游重點項目建設進程,其中道須溝二期升級改造項目已完成;紫蒙湖水上運動基地運動員公寓項目已完成投資380萬元,主體建筑已封頂,相關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由鎮旅游部門牽頭,成立黑里河鎮餐飲服務協會,推行星級戶掛牌,提升餐飲服務接待水平。
【社會事業】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年共調處矛盾糾紛70件,調解成功率達100%。受理信訪案件7件,全部辦結。推進禁毒“大掃除”工作。參與市級鏟毒工作1次,開展大規模野外-踏查行動1次,未發現種植-原植物行為。打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官之戰,組織58次集中宣傳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活動,發放宣傳材料2.09萬余份(冊)。嚴防安全隱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87次,下達安全生產檢查整改指令書13份,整改完成13家,整改率達100%。
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全年累計發放農村低保、五保、三農、臨時救助等各類補貼資金2137萬余元。完成第八至十一批社保卡發放工作,累計發放社保卡3022張。黑里河鎮敬老院集中供養特困人員60人,床位總數65張,院民平均年齡超過75歲。
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3所、幼兒園3所,有在職教師187人,在校學生1474人。有衛生院2所,其中黑里河鎮衛生院有在職員工25人、床位30張,西泉衛生院有在職員工22人、床位15張。
【新農村建設】 全鎮投資135萬元建設人飲工程13處,解決1500余戶飲水安全問題;穩步推進“廁所革命”試點工作,加速四道溝、山神廟、大營子、西打鹿溝4個村的旱廁改造進程,已改造旱廁649個;投資120萬元,新建2500立方米的冷凍保鮮庫2處;配合省道505線建設,道路途徑的13個村莊征地工作全部完成,撥付補貼資金3200萬元;投資530萬元,完成四道溝至大廟線8.4公里路面硬化以及北毛、西溝、山神廟村的橋梁修建,改善村民出行條件。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保潔員隊伍建設,每村配備公益性崗位保潔員11~13人,劃分責任區,將責任落實到人,使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常態化。完善硬件設施,新建垃圾填埋場2處、垃圾中轉站1處,投放制式垃圾桶200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衛生清理轉運難題。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610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756噸。強化生活污水治理,黑里河鎮污水處理廠項目主體工程施工完畢,正在安裝變壓器等配套設施。落實河長制,強化河湖管護,拆除河道旁牛圈等違建280余處,形成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