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極樂鄉吉拉口村位于省會西寧市西北方向,處于寧張公路五十公里處。全村共有310戶、1410人,有漢、回、藏、土、蒙五個民族,是一個以種植、養殖、勞務經濟為主要收入的農牧村莊。近年來,吉拉口村主要依托于以下幾方面優勢,使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村莊面貌有了改觀。首先,村干部隊伍凝聚力強,團結奮進,研究確定以“穩農業、重畜牧、活商貿、促旅游,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發展思路,繼續優化產業結構,支持生豬養殖及販運,完成了道路硬化、學校搬遷、招商引資修建了民族風情園、修建了標準化村級黨員活動室、建成了200戶的戶用沼氣池等;其次,大通縣主要河流之一黑林河流經吉拉口村3公里,在河兩岸形成了近千畝的風景優美、得天獨厚的旅游風景區,吸引著省會西寧及周邊縣城的旅游群體。近兩年,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利用了部分旅游資源,帶動了吉拉口村的經濟發展;第三、109國道、西寧至青海省海西州、海北州等主要道路橫穿吉拉口村,方便了吉拉口村群眾外出務工、經商,帶動發展了二、三產業;第四,吉拉口村總耕地面積為3777.3畝,其中水澆地400畝,人均耕地2.6畝,支持了吉拉口村畜牧業發展;第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潮的推動下,群眾思想觀念得到了進一步轉變,追求發展、謀求發展的意識得到了增強,現有個體經營戶42戶,涉及運輸、建筑、餐飲、旅游等行業;第六,群眾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團結和睦,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全村精神面貌蒸蒸日上。
但由于資金短缺、技術人才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原因,吉拉口村仍然處于貧困、落后狀態。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幫助與支持:
一、村小學教師生活用房修建、操場的整修及教學、體育器材的配置;
二、群眾文化娛樂廣場修建和健身器材的配置;
三、招商引資修建民族風情園,發展旅游業;
四、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五、村內道路的綠化、亮化;
吉拉口村今后的發展方向及需求
通過兩委會與村民代表座談,走訪農戶實地調查,吉拉口村為搞好新農村建設發展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容村貌,整治殘墻斷壁14公里,改造大門340個。
二、解決人畜飲水工程。
三、小學的操場整修和教學、體育活動器材的配置。
四、修建老年活動室,解決老年人的健身、娛樂問題。
五、利用招商引資,修建民族風情園,發展旅游業。
六、生豬育肥和販運業。
七、對部分居住在危險地段的農戶進行搬遷。
八、改善人居環境,修建衛生廁所340座。
九、村內3公里道路亮化工程,路燈30座,對沿街及主要巷道進行亮化2公里,需路燈40座。
十、推廣清潔能源使用,安裝太陽灶340個。十一、對沿街及主要巷道修建排污溝6公里,修建垃圾填埋場2處,配置垃圾箱10個。
吉拉口村附近有老爺山、察汗河景區、東峽翠谷、廣惠寺、黑泉水庫、大通娘娘山景區等旅游景點,有大通藏香豬、大通蠶豆、新莊黃瓜、大通雞腿蔥、大通牦牛肉、大通馬鈴薯等特產,有大通橋兒溝砂罐、老爺山花兒會、塔爾寺酥油花、湟中農民畫、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