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廟村概況 白廟村位于烏衣鎮東南部,轄20個村民組,人口2451人(男:1330人,女:1121人),耕地面積5481畝,水面420畝。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和村黨組織換屆選舉后共選舉產生村兩委干部6人,其中村書記1名,副書記2名,其他村兩委成員2人。另外聘用1名村計生女專干協助做好村計劃生育工作。設立村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10個黨小組,有91名黨員,其中女黨員9名。 村級主要特色經濟除常規農業……。 |
樂土鎮白廟村村位于樂土東南15公里,與立倉交界。轄 23個自然莊,38個村民組,總人口5659 人,耕地面積11246 畝。黨總支轄2個黨支部,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2名。……。 |
因據境內沿長山腳下,原是一個“賽馬場”,每逢正月十六日、四月十八日,各地騎手選精悍馬匹,佩戴整齊,來此赴會賽馬,其中一匹白馬多年超群,后白馬死,眾人為白馬修廟一座。廟內塑高頭白馬一匹,廟門橫書“白馬廟”,又因其為村委會駐地此,故得名。建國初期時屬白廟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躍進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白馬公社,1969年撤區并社時屬吳集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區,屬白廟公社……。 |
以前村莊里有個歷史悠久的白廟,又故而得名白廟村村民委員會。原為孤山鄉白廟村;1958年10月,為八一公社白廟大隊;1960年初,更名大山公社白廟大隊;1965年,曾置孤山大隊,為孤山公社白廟大隊;1983年4月,改制村委會,置孤山鄉白廟村;1992年,撤區并鄉,隨孤山鄉并入周崗鄉,置周崗鄉白廟村;2007年撤鄉并鎮,隨周崗鄉并入石沛鎮,置石沛鎮白廟村;2008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上謝村并入白廟村……。 |
1984年由白廟大隊更名為白廟村民委員會,委會有白廟自然村之義。清朝乾隆年間,白姓人家聚居此地,開荒種地,繁衍生息,逐漸壯大,莊中曾有古廟一座,故得名白廟。1958年人民公社時名稱為白廟大隊,1984年由白廟大隊更名為白廟村民委員會。2008年由白廟村委會與高邵村委會合并,合并后仍命名為白廟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白廟村轄小湖郭、周陶、小許、廟后、徐莊、路東莊、井莊、陳莊、葉莊、邵莊、姜馬、張圩……。 |
白廟村:下轄17個自然莊,24個村民組,人口4380人,土地面積8620畝。有305線蒙阜路和蒙闞路橫穿南北。……。 |
我村地處潛山縣黃泥鎮及新倉鎮交界處,全村共計918戶,3718人,黨員160人,勞動力人數2760人,所轄31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900畝,山場面積3400畝,村集體輪窯廠一座。 我村交通干道主要是“村村通”道路,貫穿全村31個村民組,村兩委職數五人,設書記一人,主任一人,副書記一人,文書、計生主任各一人,村總支下涉支部4個,即:企業支部、第一、第二、第三支部。村人均純收入1700元,主要以種……。 |
趙全營鎮白廟村是趙全營鎮轄村,位于順義城區西北8.5公里,鎮政府駐地-2公里處。東距大官莊1.7公里,西北距北郎中2.5公里。村域3.8平方公里,聚落面積630畝,共610戶,1400人。該村地勢平坦,土壤村西為褐潮土,村東為濕潮土(俗稱蒙金土)。聚落平均海拔44.5米,高差0.3米。村內有南北向街2條,東西向主街1條。該村南倚白馬路,北靠昌金路,更有藍東路(-至東水泉)穿村而過。白廟村村西有千畝……。 |
白廟村:位于北七家鎮西南3公里處。……。 |
白廟村:位于長子營鎮西南1公里處。……。 |
11、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白廟村 白廟村:位于北劉各莊村東北1公里處。……。 |
12、重慶市潼南區寶龍鎮白廟村 因其境內曾有一白廟寺,得名白廟村。1961年為寶龍公社第10大隊,1984年更名為寶龍鄉白廟村,2002年將青蓮村合并。白廟村……。 |
13、重慶市南川區三泉鎮白廟村 取境內有一古廟,墻為白色之意,故名。1959年為白廟大隊,1998年白廟村和馬水村合并為白廟村,2004年撤銷白廟村1-7社,設立白廟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白廟村……。 |
原名白云,后因境內白云寺而得名。1935年至1949年屬萬興鄉第一保。1951年為第一村。1958年改為白云大隊。1981年更名為白廟大隊。1984年改為白廟村。2001年五一村并入白廟村,撤萬興鄉并入古南鎮。村隨屬。2007年12月撤古南鎮,分別設古南街道和文龍街道,白廟村屬文龍街道,沿用至今。白廟村……。 |
清朝中期,此地建一廟,因墻體呈白色,故名白廟,村以白廟為名。1949為古佛鄉10保,1950年為古佛鄉10村,1958年為晏家(區)人民公社10管區3連,1961年為古佛公社東風大隊,1981年更名為白廟大隊,1984年為古佛鄉白廟村。2004年為鳳城街道白廟村,沿用至今。白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