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姚兩姓分別從山西洪洞縣與襄城縣韓村遷此建村,因位于冢頭鎮鎮區北部,故名。清代屬貴梨保。1929年屬北區。1934年屬三區(冢頭)。1947年屬冢頭鎮。1948年屬五區(冢頭。1958年屬冢頭人民公社,置冢頭北街大隊。1961年屬冢頭區。1965年屬冢頭人民公社。1984年屬冢頭鄉,設冢頭北街村民委員會。1989年冢頭鄉撤鄉建鎮,屬冢頭鎮,襲設冢頭北街村民委員會。北街村……。 |
相早年村中有一小廟,廟頂上只有三壟瓦,故名“三壟瓦村”。后來崔姓人家在村西建了座小橋,名崔家橋,故以此橋名作為村名。北宋《相臺志》載有崔家橋。明萬歷《彰德府續志》載有崔家橋集。1962年分為兩個行政村,此村居北,故名“北街大隊”。因重名,1981年更名為崔家橋北街,沿用至今。1949年后成立崔家橋村。1958年成立崔家橋生產大隊,屬崔家橋公社。1962年分為北街、南街兩個生產大隊,屬崔家橋人民公社……。 |
相在明末清初,這里原有相距不遠的三個小村落,即:南臺、北臺、西小官司。當時靠近湯河南岸有一個大寺院,寺內和尚種植許多蔬菜,除自己食用外,便拿到集市出售,物美價廉,遠近聞名。后來,居住人口逐漸增多,三村連接起來,形成集市,得名菜園集。清朝中期,東八里之青冢集也移于此,集市日益繁華,成為一個物質交流的中心集鎮。此因處于集鎮中心北部,故稱為菜園北街,沿用至今。1950年,設村。1958年成立菜園北街生產……。 |
北街村:位于毛堌堆鎮北側。……。 |
據因建于黃河故道“鯀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沖開,一村分為兩村,為防水患及盜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為南寨、北寨。八十年代北寨分為北寨北街、北寨南街兩個大隊,名稱沿用至今。清光緒十八年(1892)《內黃縣志》載有“北高堤”。1950年設村。1953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高級社。1958年成立北寨大隊,隸屬高堤公社。1984年成立北寨北街村民委員會,隸屬高堤鄉至今。北街村……。 |
北街村是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半坡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10526115999。 |
明朝《河南總志·彰德府》記載:“堯城在安陽縣東永和里,俗傳堯嘗居此地因筑城。三國時載有長樂郡。唐末《元和郡縣圖志》載有永定縣。宋天圣七年(1029)改永定為永和(避真宗永定陵諱),永和取“結束戰爭,永遠謙讓和諧”之義。明萬歷九年(1581)《彰德府續志》載有永和里或永和集。清康熙年、乾隆年和民國時《安陽縣志》均稱永和鎮。1985年《安陽縣標準地名手冊》為永和村。永和分為三個行政村。此村居北故名永和……。 |
郭店鎮北街村位于郭店鎮政府北面,南面是郭店南街,西面是小李莊,東鄰鄭新快速通道,北鄰陵后。有一個自然村。九個村民小組,北街一共有403戶,人口為1564人。現在全村入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為253戶,1107人。現在村里有五保戶1戶,有低保戶8戶。其中有兩戶為優撫對象。參加養老保險600人,105人已經享受老年人生活補貼。全村土地面積4695平方,其中耕地面積2346平方。黨支部現有黨員68人,其中女……。 |
舞陽縣舞泉鎮北街村地處舞陽縣城區北部,緊鄰舞泉鎮政府。全村共5個村民小組,全村有502戶1528人,其中黨員52人。沒有可耕地,沒有村辦企業。村民主要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為生。村中主干道和小巷均為水泥路,村風文明,村容整潔,民風淳樸,有整套的村規民約,村民素質較高。新建村室小樓三層,面積共300多平米,辦公設備配套齊全。村領導班子的建設情況:村黨支部書記1人,村主任1人,副書記1人,村委副主任1人,……。 |
北街村位于黑龍潭鎮東北部,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06人,390戶,耕地面積1591畝,黨員38人,村兩委干部6人,村兩委干部以實際出發,開拓創新,扎實苦干,帶領全村廣大黨員群眾新建36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完善村級基礎設施,硬化文化廣場,綠化村莊,成立環衛隊伍,實現人居環境整治清運常態化。……。 |
唐代形成村落,郭氏居此后,因村中十字大街縱橫相交,交通便利,漸在此興集市,得名郭村集。1975年以地理位置把郭村集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村莊,此為北街。清代屬郭村里。1913年屬郭村區第一保。1938年屬郭村鎮第一保。1949年復屬郭村區第一保。1952年屬郭村區郭村鄉。1956年屬郭村鄉郭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61年屬郭村區郭村人民公社。1965年屬郭村人民公社郭村生產大隊。1975年屬郭……。 |
宋代,縣城設在今舊縣村,東莊在縣城東,故名東莊,后為內黃縣四大集鎮之一。東莊集分設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因居北,稱北街。四街原本一體,共稱東莊集,東莊北街沿用至今。明嘉靖十六年(1537)《內黃縣志》載有“東莊集”。1950年設村。1953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高級社。1958年成立東莊北街大隊,隸屬東莊公社。1984年成立東莊北街村民委員會,隸屬東莊鄉。1987年東莊鄉撤鄉設鎮,稱東莊鎮東莊北街……。 |
位于杜集鎮北部,故稱北街。1949年屬商丘縣.1951年劃屬谷熟縣杜集區,稱北街行政村。1956年稱北街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虞城縣杜集中心鄉。1958年稱北街生產大隊,屬杜集人民公社.1961年屬杜集區.1965年復屬杜集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更名為北街村民委員會,屬杜集鄉。2009年撤鄉設鎮,屬杜集鎮,沿用至今。北街村:位于杜集鎮西南1公里處。……。 |
北街村:位于薛湖鎮以北1公里處。……。 |
1977年因起臺發展壯大,集市繁榮,在S326省道北側建村。1949年稱起臺村公所,屬起臺區。1955年稱起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起臺區。1957年稱起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起臺寺鄉。1958年設起臺生產大隊,屬起臺人民公社。1977年從起臺生產大隊析出設起臺北街生產大隊,屬起臺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起臺北街村民委員會,屬起臺鄉。1989年鄉改鎮,屬起臺鎮至今。北街村:位于起臺鎮政府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