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莊村:位于延壽鎮政府所在地。……。 |
北莊村:位于流村鎮西北側。……。 |
北莊村:位于北莊鎮以西1公里處。……。 |
北莊村位于新民鎮西部,東與觀音庵居委會一溝相隔,西與五馬鄉廠河村一溝相隔,北與中嶺村接壤。南與中臺中興隔河相望。全村四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500公尺。轄14個社,860戶,3321人。有村級小學一所,在校學生382人(包括中學),村建有一棟辦公樓。有村衛生室2處。北莊村支部現有正式黨員31名。村黨總支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團結拼搏,真抓實干,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強村富民的道……。 |
此處以魏姓始原,居多。以北莊村命名。舊屬孝義鄉隆仁里,有嘉興境,元沿之,明屬北一隅隆仁里,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龍田鎮,1943年屬西林保,1950年屬3區為玉瑤大隊,1984年改為玉瑤村委會,1986年成立北莊村委會。北莊村簡介 北莊村位于龍田鎮西部的革命老區村,地理位置靠山,面積0.4平方公里,山地面積700畝,土地500多畝,人口數1335人,人均收入10350元,農民收入靠養殖和種菜為……。 |
北莊村1956年前隸屬涇川縣荔堡區管轄,當時由原西莊(今下山、核桃溝、王洼)、中莊(今溝圈、西面)、北莊(今路嶺村的上山、六路)三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轉為“高級社”因在荔堡區最北方位,故取名為“北莊”。1958年前隸屬涇川縣荔堡區,1958年行政區劃撥時北莊劃歸為上肖區。1963年社教運動結束時二次行政區劃,將上山、六路兩隊劃到路嶺大隊,撤并原劉趙大隊,將劉塬、劉山、趙塬、趙山、王坳劃撥到北莊大隊……。 |
聽說北莊門宦第一位老人家由果園鄉李平村白莊社遷移至今北莊村,故取名為北莊。1958年隸屬于鎖南大公社,1960年為北莊大隊,隸屬于春臺公社。1983年成立春臺鄉人民政府,北莊大隊改設北莊村民委員會至今。北莊村……。 |
北莊村是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南義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1026205201。 |
北莊行政村所在轄區因解放前柏樹較多,因此得名為柏莊村,后衍化為北莊村。中華民國時期,屬城關鎮第九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寧縣第四區(南義)第六鄉(哇喔jiǎn);1958年成立任堡大隊,屬城關公社;1978年,從任堡大隊分出北莊大隊;1982年,屬新寧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時更名為北莊村,屬新寧鄉;1985年撤鄉建鎮,屬新寧鎮。2007年,原屬任堡村的莊科、呂塬兩個自然村劃歸北莊村。北莊村……。 |
因地處中山鄉北部,故名。1984年實行鄉制以來,一直沿用北莊村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北莊位于中山鎮西部,距離鎮政府5.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北莊組、腰莊組、康灣組和后子溝組,九龍組,焦灣組,武坡組。總人口385戶、1685人,實有耕地面積5139 畝……。 |
因其村委會坐落于北莊社,故名。早期北莊村委會稱為北莊大隊,隸屬于種田人民公社,下轄野雞崖、屈家莊、連家圈、黑水、白家莊、花道子六個生產隊,1983年人民公社改稱為鄉后,北莊大隊改為北莊村村民委員會。北莊村……。 |
因位于西屯之北,故名。解放初歸西郊鄉管轄;1957年歸西屯鄉;1962年設北莊、邵家莊、西坡三個大隊;1962年合并為北莊大隊,屬西屯人民公社。1983年撤大隊改村民委員會時,設北莊村民委員會,屬西屯鄉,2015年6月撤鄉改鎮屬西屯鎮至今。北莊村……。 |
地處什川鎮中心位置北部,因人口較為集中,得名北莊,村委會就駐地于此,故名。1950年屬榆中縣金崖區什川鄉。1958年為什川公社南莊大隊,屬白銀市。1961年為什川公社南莊大隊,屬皋蘭縣。1980年從南莊大隊劃出,為北莊大隊。1983更名為北莊村民委員會。北莊村……。 |
1953年稱北莊鄉;1958年稱北莊生產大隊;1983年稱北莊鄉;1987年稱北莊村委會;1989年稱北莊管理區;1999年稱北莊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北莊村……。 |
北莊村位于灑坪鄉政府以西,距政府駐地6公里,東與青山村接壤,南與東莊村毗鄰,西與中明村和五江村緊緊相連,北臨高寨村和麻窩村。村境東西寬3公里,南北長4公里。原有北莊小學一所,2000年到2001年被并入中寨小學。居住以漢族為主,總人口831人,均為農業人口。全村地質大部分屬寒武系地層,以石灰巖為主;地貌屬丘陵地,全境都屬喀斯特地區,露頭以石灰巖和白云巖為主;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由于受季風氣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