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村是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金倉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683006210。 |
崔家村位于鎮政府西北11公里處,屬于大田辦事處,50戶,常住人口168人,耕地面積是294畝。以糧食作物為主要經濟來源……。 |
崔家村是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殷巷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126101223。 |
崔家村是崔家辦事處所屬行政自然村,地處河流鎮東南,距縣城2.5公里,緊鄰魯北大街,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對發展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現全村共有682人,村“兩委”班子健全,擁有黨員24人,耕地面積716余畝。崔家村“兩委”在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村群眾,結合自身優勢,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積極為群眾著想,帶領群眾們致富,崔家村還通過每月5日的“……。 |
崔姓遷此立村于三畝方園高臺之旁(高臺在1966年鏟平),故取村名臺子崔家,簡稱崔家。崔家村位于大高鎮政府駐地東北3公里處,東與臺宋村交錯銜接,西鄰航空城,南與東、西樓兩村一水溝之隔,北鄰西小楊村。村內東西主街1條,南北主街1條,皆為土路,村莊總體呈長方形分布。全村120戶,389人,有崔、王、楊、孫等姓,耕地面積600畝,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玉米、冬棗等。……。 |
崔家村位于小營辦事處南10公里,現有100戶,318口人,全村共有黨員13名,耕地936.9畝。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以運輸及種植業為主。……。 |
崔家村位于黃山街道辦事處中西部,西臨西外環,東臨黛溪河,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全村共有185戶,總人口512人,耕地面積780畝,主要包括林地、坑塘、荒地等。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土地發包為主,村民以種植蔬菜、肉鴨養殖等為主要經濟來源,人均年收入達萬元。……。 |
崔家村:位于銀河路西側。……。 |
【村名由來】崔家村位于總干東,離龍居鎮政府駐地三公里。明洪武二年(1369年),崔氏兄弟3人,由直隸省遷來,崔玉本居廣饒西關,崔玉田居廣饒縣王署部村,崔玉昆居龍居鄉,以姓立村取名崔家村。【人口與姓氏】全村共有228戶,708口人。主要姓氏有:崔趙尚李孔王史韓張等。……。 |
崔家村是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姜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785104231。 |
崔家村 崔家村位于泊里鎮駐地東側,由泊貢路與駐地相隔,北與204國道接壤,南通董家口、貢口港灣,東通瑯琊臺旅游區。村域0.75平方公里,東西1.5公里,南北0.5公里。據傳說,明末崔姓由今膠南市張家樓鎮寨里遷此立村,稱崔家莊。1980年更名為崔家。該村現有居民156戶,人口522人,耕地626畝,其中果園183畝。全村有近20個姓氏,其中以莊、丁、高、金、劉、曲等為主。崔家村歷史上以農業和個體經商……。 |
崔家村莊由來據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崔氏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桐縣遷來,定居在此,村名由此而得,隨后相繼遷來孔、鄭、王等姓,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政區人口崔家村位于膠州市西南,鋪集鎮西4公里處,全村轄區總面積71公頃,村南1公里接省交通要道朱諸公路,東靠胡家村,南靠鹿家村,北接馬家村,西鄰天臺寺村,村鎮道路相接,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是外商、內商投資辦廠、種植高效農作物和生產無公害蔬……。 |
崔家村,位于縣城東北25公里,廣青路以南。全村耕地2895畝,現有260戶,832人,其中黨員37名,村民代表16名。農業生產以糧、棉種植和禽畜養殖為主,二、三產業有棉柴加工、運輸、個體經商等行業,2011年人均純收入8057元。崔家村于1938年建立黨組織。抗日戰爭期間,崔家村黨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宣傳抗日主張,組織群眾開展英勇的抗日斗爭。2006年村集體籌資80萬元修建村內柏油路……。 |
崔家村是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乳山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083112227。 |
崔家村是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東江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681005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