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溝村[Dàɡōucūn]位于拉林滿族鎮政府所在地東北約15公里處。南距韓鄉村3公里,西距石人村2公里,東北距正黃旗村張家窩棚2公里、距楊樹林、黃花甸子各0.5公里。東經126°47′16″;北緯45°20′13″。現有518戶,戶籍人口1 459人,其中滿族人口為670余人。耕地面積9 600畝,全部是旱田。因該村境內自北向南有一條寬約200米左右,長大約1公里的自然溝渠,但不深,基本不影響種地……。 |
大溝村是黑龍江大慶市肇州縣托古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621203205。 |
因村委會位于一條大溝內,故名。民國屬留山區丹霞鄉。1947年屬留山鄉。1958年成立關莊大隊,屬留山公社。1961年析出,設大溝大隊。1984年社改鄉后屬留山鄉,更名為大溝村民委員會。1986年撤鄉改鎮后屬留山鎮。大溝村……。 |
因區域內溝大且寬得名。1946年屬奎文保。1949年歸奎文鄉。1956年屬丁河中心鄉。1958年建大隊,屬丁河公社。1961年屬大貴寺公社。1969年屬丁河公社。1983年改為大溝村民委員會,屬丁河鄉。1998年屬丁河鎮至今。大溝村……。 |
大溝村屬省級貧困村,位于龍興鄉的西北部,東接鄉政府所在地,南與楊河村為鄰,西同溝口村為伴,北同南召縣接壤,轄12個村民小組,人口2120人,面積8.5平方公里,屬于典型的淺山丘陵區。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大溝村位于亞熱帶氣候向溫帶氣候的過渡地帶,春、夏、秋、冬氣候明顯,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冬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稻谷、紅署、油菜等,種植業是這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南陽九架孤……。 |
相傳明萬歷年間,大溝屬鄖縣舒家店;清朝年間,大溝屬鄖縣舒家堡;1937年為大溝村,屬鄖縣黃龍區舒家堡;民國29年(1940年)為大溝村,屬鄖縣舒家鄉;1950年為大溝村,屬鄖縣黃龍區舒家鄉;1958年為大溝大隊,屬鄖縣東風人民公社舒家管理區;1967年為大溝大隊,屬十堰辦事處黃龍區公所舒家公社;1970年為大溝大隊,屬十堰市黃龍區舒家鄉;1979年12月大隊、公社革委會分別更名為大隊、公社管委會,……。 |
大溝村位于齊岳山,距鎮政府20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325戶。轄區總面積月10平方公里。山林11482畝。耕地面積2133畝,人均耕地面積2畝,總人口1084人,有勞動力539人,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主職干部1人。其他干部5人,黨員27人(其中男黨員21人),預備黨員7人,流動黨員4人,入黨積極分子6人,后備干部3人,實用人才27人。大溝村主產蔬菜,烤煙等經濟作物,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業和養殖……。 |
清朝康熙年間屬黃龍村。清同治五年(1866)屬西鄉大倉保。民國36年(1947)屬葉大鄉大倉保。1948年歸裕村,1951年土改,歸光裕鄉,1955年撤鄉建社,為岡興農業合作社,屬黃龍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大溝大隊,屬飛輪人民公社葉灘管理區管轄。1961年撤社建區,大溝大隊屬葉大區葉灘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大溝大隊屬葉灘公社管轄。1984年撤社并區,撤隊改村,更名為大溝村,屬葉大區……。 |
明成化十二年(1476)設鄖陽府,大溝村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初,沿襲明末建置,大溝村隸屬鄖縣十堰鎮。清同治5年(1866)大溝村隸屬鄖縣南鄉茅塔保,晚清,大溝村隸屬鄖縣茅塔保。清光緒10年(1884)推行地方自治,廢里甲,設鄉村。均州設8鄉54村,大溝隸屬均州西鄉白浪村。清宣統3年(1911)10月底,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國民軍政府裁府州廳,設縣、鄉,大溝村隸屬均縣西鄉白浪村。民國初年,大溝村隸……。 |
大溝村:2024年6月成立,由原老茶、馬鬃嶺、何家坡等3村合并而來。東至宣恩縣李家河鎮湯灣村,南至甘溪村,西至三胡鄉金橋村、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師溝村,北至宣恩縣李家河鎮湯灣村。……。 |
一、概況王家畈鄉大溝村位于宜都市西部邊緣,村委會位于大溝村六組,三面與五峰接壤,東北角與本鄉全福河相鄰,村中心位置距市城71公里,距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僅13公里之隔。由一條琪琳而過的小河,而得名為大溝,河流有16條小溪匯集而成,長年水源豐富,山間泉水隱現,清涼可口,隨處可飲天然礦泉水。大溝村土地改革時期稱建國大隊,1987年改稱大溝村,2001年3月由獅子山袁家嶺,大溝,大淌4個村合并為大溝……。 |
草盤地鎮大溝村位于草盤地鎮西部,英山八景之一簍子石腳下,全村版圖面積10.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2000畝、耕地面積888畝,平均海拔高度850米,森林茂密,交通便利。人口現狀: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318戶,總人口1028人,外出務工208人,貧困戶185戶480人,低保戶88戶100人,五保27人。村組織:村黨支部班子成員3人,黨員35人,60歲以上老黨員9人,37歲以下年輕黨員10人,入黨積……。 |
大溝村位于走馬鎮東南部,離走馬鎮13.5公里,國土面積7.9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256戶,人口801人,勞動力454人。耕地面積1870畝,林地面積1406余畝,茶葉面積870畝,人均面積14.8畝。村“兩委”3人,黨員23人,男性黨員18人,女性黨員5人,流動黨員3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全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茶葉、油菜籽作物、養殖業、木材,勞動力轉移,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400多元。柑橘和茶……。 |
因莊邊有條南直河大溝而得名。解放初期,新蕩、平建、大溝合并,建立大溝高級社。1958年為大溝大隊。1967年,劃為新蕩、平建、大溝三個大隊。1983年,大溝大隊改名大溝村,沿用至今。大溝村:位于平建社區西北1公里處。……。 |
清末民國初,黃河決口沖刷一條大溝,附近村以大溝得名,1958年建村時以村委會所在地自然村大溝得名。解放前后場屬倉集區古城鄉,1953年為古城高級社,1958年為鄭樓人民公社大溝大隊,1984年為鄭樓鄉大溝村,2001年5月鄭樓鄉改為鄭樓鎮,立新村并入大溝村,2004年隨鎮劃歸宿城區,2013年7月劃入洋河鎮托管。大溝村:位于古城小學北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