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指境內有座山為大河山,簡稱大山。2004年裕豐村、皂灣村合并為大山村,屬西坪鄉;2005年1月,西坪并入冶溪鎮,屬冶溪鎮,地名沿用至今。大山村:位于冶溪鎮西北部,與太湖縣和湖北英山縣接壤,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離岳西縣城105公里,岳武高速通車后減少至75公里。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265戶1078人,全村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7.5畝,山林面積20217畝!。 |
大山村村情:該村成立于1984年3月,轄區面積10.84平方公里,現有16個村民小組,住戶493戶,常住人口1600人,流動人口965人,轄區內有小學1個、村級衛生服務室1個、個體商業網點5個,茶葉合作社1個,茶中加工廠5個,有志愿者隊伍一支6人。 大山村隊伍建設情況:村兩委工作人員5名,其中區林業局單位選派包國勝到村任第一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徐壽全,男,47歲,大專文化,0黨員。村委會主任馮賢……。 |
大山村村情簡介 大山村位于天華鎮西部,屬典型的山區山頭村,距211省道5公里。東與本鎮朱河村、西沖村相連,南與宿松縣、趾鳳鄉毗鄰,西與宿松縣陳漢鄉、大明村僅一山之隔,北與本鎮黃苗村相連,境內最高峰芙蓉寨海拔920米。白果組有千年銀杏樹一株,樹高20米。胸徑2米多。至今枝繁葉茂,每年掛果800多斤。 2005年村級區劃調整時由原大山、大坂、向坪三村合并而成,轄9個村民小組(其中最大組大坂組,人口4……。 |
大山村:系國家2A級景區,“全國先進綠化千佳村”,“長江中下游地區低丘灘地綜合治理與開發項目點”“中國森林生態網絡工程體系建設樅陽點與示范基地”,合銅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生態環境歷史悠久,現有百年以上古屋22間,古樹18株。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山內有洞有瀑,有數十處的“山石景點”和“民間傳說”。生態文化該村歷史悠久,是享譽海內的“東鄉武術”的發源地。如今,練拳習武仍為村民們強身健體的必修課。同……。 |
在皖南九華山脈,與祁門、東至縣交界處,有一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村”、安徽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范工程”示點村、“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安徽省100個特色農業示范村”。她坐擁9村民組,318戶,1067人,耕地面積442畝,山場面積20600畝,茶園面積2550畝,她是一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村---大山村。大山村自然風景十分優美,境內群峰逶迤,峽谷幽深,流泉飛瀑,有翠綠的生態茶園,梯……。 |
此地有山,名大山,故名。1958年屬婁莊人民公社大山大隊,1984年為大山村村民委員會,屬婁莊區,1992年屬婁莊鎮,2005年將坨南村的李圩莊、方家莊、安家莊、小婁莊共4莊并入大山村,名稱沿用至今。大山村位于婁莊鎮南部,黃灣鎮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全村人口3758人,土地面積8512畝。全村共有10個自然莊。魏純喜同志任黨支書記兼第一支部書記,負責村全面工作。周偉同志任村委會主任,主要負……。 |
此山溝兩邊山高且大,故名大山村。1949年前屬酉陽縣濯河鄉第13保。1951年改保為大山村。1952年劃入黔江縣。1958年為水市公社大山管理區。1962年置大山大隊。1983年更名為大山村。2002年撤銷核桃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大山村,沿用至今。大山村……。 |
因其境內大山,故名。1951年1月,廢除保甲、改保建村,建山坪村,1953年屬楊河鄉,1955年劃歸河口鄉將尖山村并入,1956年并入騎河村,1958年11月改騎河村為騎河管理區隊,1961年從騎河大隊分出陳家大隊,1967年改為新民大隊,1975年復名陳家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更名為大山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1992年并入涼風鎮,1999年改為河口鄉,2004年9月村組規模調整,將……。 |
此地一較大山頭系劉羅坪山延伸而來,故名。1949年前屬三江鄉第2保。1951年命名大山村。1958年改為大山大隊。1984年復為大山村。1993年隸三江鎮。2001年圈河村并入大山村。2007年隸三江街道,沿用至今。大山村……。 |
以境內大尖山簡稱,故而得名。1958年命名為大山大隊。1984年由大山大隊改為大山村。2004年村組規模調整時,尖山、保和兩村并入大山村。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大山村……。 |
11、重慶市忠縣黃金鎮大山村 因境內有一大山得名。民國時為㽏井鄉9保,1951年為8村,1953年以境內有一棵大柏樹命名為大柏村,劃歸紹溪鄉,1956年并入口井鄉,1958年為東風公社大柏大隊,1959年為口井公社大柏大隊,1962年為紹溪公社大山大隊,1984年設立大山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隨鄉并入黃金鎮。2002年,原五豐村并入大山村。大山村……。 |
12、重慶市涪陵區石沱鎮大山村 因境內有大頂山,故得名大山村。1950年9月為村,屬石和鄉,1958年村改大隊、鄉改公社后為大隊,屬石和公社,1984年大隊改村、公社改鄉后為村,屬石和鄉,1992年石沱鄉改鎮、石和鄉并入石沱鎮后,屬石沱鎮,1998年復置石和鄉后屬石和鄉,2002年將大山村、半坡村、玉鳳村第5村民小組合并為大山村,并設立村民委員會。仍屬石和鄉,2008年石和鄉并入石沱鎮后屬石沱鎮至今。大山村……。 |
村舍位于崩山,大山母之麓,故名。宋屬感德鄉方成里有大王境。明屬西隅方成里。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阪。1943年屬七社保,?阪傇堗l。1950年屬2區七社鄉。1952年屬11區七社鄉。1956年屬?趨^七社鄉。1958年成立大山大隊,屬海口公社。1961年屬城頭公社。1981年屬南嶺公社。1984年屬南嶺鄉至今。1985年成立村委會,有6個村民小組,由單斜埔、高厝樓、吃菜厝、盧厝樓、下底樓……。 |
大山村地處金山鎮一個山區小村,地勢較高,峰巒連綿,道路崎嶇,海拔高324米。東與金山村接壤;西與下永村相鄰;南與內安村連接;距金山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有5.5公里,全村總面積為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00畝,全村人口778人,212戶,轄36個自然村落,8個村民小組。 [歷史人文]大山村舊屬湧山鄉(今下永村)管轄,全村為王吳二姓氏,王姓占大多數,據王氏族譜記載,王氏源遠流長,宗支綿延世澤,開……。 |
大山村距大池鎮集鎮1.5公里,319國道和贛龍鐵路貫境而過,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336戶,1300人,勞力730人,其中外出經商務工人員200人,村財年收入約6萬元,人均年收入約5210元。全村耕地面積1450畝,山林面積4000畝。該村充分發揮中心位置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本村的經濟,并結合實際發展種養業!褒垘r花生看大池,大池花生看大山”。2011年大山村花生種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