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大溪河畔而得名,該河水清澈,與山峰相映,成為黛色,古名黛溪河,后便于人們書寫,故將“黛溪”改寫為“大溪”,故名。原名和平大隊,1981年,更名為大溪大隊,隸屬大溪公社;1984年,更名為大溪村,隸屬大溪鄉;2004年6月,合村并組,沙落村和竹葉村并入,隸屬大溪鄉至今。大溪村……。 |
因此地常年被洪水沖刷,變成一條溪溝,得名大溪。1984年前叫大溪大隊;于1985年更名叫大溪村,設立村民委員會;2001年,由原來的斑竹林村、大溪村合并成如今的大溪村。大溪村……。 |
因境內有一大溪溝,故得名大溪村。清屬大寧縣石門里九甲,民國為巫溪縣第二區銅罐鄉六保轄地。1958年,設和平大隊,1981年8月地名普查時,和平大隊因與縣內大隊同名,經縣人民政府[1981]3號文件批準,改為大溪大隊。1984年改為大溪村,2001年大溪村與烏龍村合并,沿用大溪村名,成立大溪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大溪村……。 |
因境內有一較大的溪流,故名大溪。1981年成立大溪大隊,大溪大隊隸屬石耶公社。1983年改大隊為村,隸屬石耶鄉。2000年撤鄉建鎮,將石耶鄉更名為石耶鎮,2003年合村并組時撤銷小溪村并入大溪村。該名沿用至今。大溪村……。 |
該村因財神溝河在境內匯入酉水河,因此匯流處河口較大,得名“大溪口”;該村以境內大溪口地名命名為大溪村。1949年初為酉水鄉大溪村。1951年置為村。1958年村更為管區。1961年改管區為大隊。1980年因重名更名大溪大隊。1984年改稱大溪村,隸酉水鄉。2003年12月酉水鎮的大溪村和五福鄉的土城村并入大溪村,隸大溪鎮。2012年改設為大溪社區,隸大溪鎮,2017年恢復為大溪村,名稱沿用至今。大……。 |
因該村境內有一條很大的溪流穿過,而得名大溪村。由老井村和大溪村合并而成。1949年,兩村均屬復興鄉,1958年,為老井大隊和大溪大隊,屬復興公社,1984年,為老井村和大溪村,屬復興鄉。1989年1月,焦石撤鄉設鎮,老井村和大溪村屬焦石鎮。1992年,復興鄉并入焦石鎮,老井村和大溪村屬焦石鎮。2002年,老井村和大溪村合并為大溪村,并設立村民委員會。屬焦石鎮至今。大溪村……。 |
面臨閩江,江面寬廣,故名“大溪”。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大溪村村民委員會”。民國29年(1940年)10月前屬閩侯縣,10月后劃屬閩清,初行政區劃屬梅城鎮,后屬小樟鄉,旋屬大樟鄉。民國37年復屬梅城鎮大安保。解放后,1950至1951年屬一區大安鄉。1952至1953年屬二區大安鄉。1954年改名大箬鄉。1955至1957年屬東橋區大安鄉。1958年屬火箭公社安仁溪大隊。1959至1960年屬東橋……。 |
大溪村 原為荒山野林。約在700多年前黃姓祖先開荒造田建房居住。因有大溪沿村流過而得村名,村莊座落在洋田中,視野廣闊,景色秀麗。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有住宅38棟,住54戶380人。曾為小公社駐地。1971年建成電站,解決照明;并建成大溪至下峽公路。1988年有住宅85棟,住108戶580人。現為大溪行政村駐地。大溪行政村下轄大溪、下峽等7個自然村,共有人口1217人,耕地面積2041畝,其中水田19……。 |
大溪舊稱龍溪,因上有福清、長樂、閩侯三縣市交界大溪山源泉直流而下穿過其村,溪流闊大,故名。1949年1949年后成立大溪農會,1950年7月“土改”成立大溪鄉(轄有西埔、西社、長青、阡中、瑯岐)。1958年成立大溪大隊,后改為大溪村委會并沿用至今。大溪村有1538戶,5539人。總面積約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500多畝,林地5700多畝。……。 |
大溪村地處永春、德化、仙游三縣交界處,是全鎮僅有的少數民族村,也是革命老區,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土地總面積40.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32畝,林地面積52257畝,果園面積2334畝。1999年末全村共有485戶2256人,有畬族648人,其中男1192人,女1064人,勞力505個,大部分人口在家務農。該村設有1個黨支部,1999年底共有正式黨員34人,預備黨員3人,其中女黨員5人,……。 |
以大溪為名,于1952年設大溪鄉時與各自然村聯成設大隊,故名。1949年前屬于太月鄉、太西保;1949年初屬太溪村;1956年屬大溪鄉;1958年公社化后設太聯大隊;1984年為湖坑鎮太聯村民委員會,1987年湖坑鎮析置大溪鄉,為大溪鄉太聯村民委員會至今。大溪村……。 |
大溪村位于東坑鎮境內,總面積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9公頃,其中水田28.9公頃。屬典型丘陵地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環境優美,全村5個村民小組,305戶,1522人,0黨員38名。2009年全村國民收入達98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175元。近年來,大溪村“兩委”一班人不等不靠,苦干實干,通過不懈努力,村、組公路硬底化達80%,98%的村民用上自來水,90%的村民住上樓房,家家有電視,戶戶……。 |
大溪位于旁海鎮的東北部,東與凱棠鄉村相望,西與朵基村相接,北與黃平谷籠相壤,南與王銀村對望,全村轄3個自然寨8個村民小組,269戶,人口1152人,居住的全部是苗族同胞。大溪村資源比較豐富,除傳統的種植業外,蔬菜、玉米、花生、大蒜、西紅柿等經濟相對有所調整;科技養殖、農產品加工也是大溪的一大特產,特別手工藝加工在旁海非常在名。大溪的農民樸實勤勞,文化豐富多彩,大溪蘆笙代表隊曾多次代表旁海鎮到州、市……。 |
大溪村位于大路鄉西北部,北與重慶市秀山縣蘭橋鎮相鄰,東、西接桂芽,南連沿坪村。全村有自然寨15個,國土總面積6平方公里,有耕地2169.2畝,轄11個村民組共302戶1253人。大溪村屬高山溝谷地形,山體大,切割深,土質以淺變質巖、變余砂頁巖、冰漬角礫巖為主,外圍多分布砂頁巖等殘積風化物,土壤侵蝕強烈,水土流失嚴重。……。 |
大溪村位于蒲場鎮以北5公里處,距綏陽縣16公里,距遵義市38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村,34個村民組,1125戶,5266人,主要民族為漢、苗。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99畝。屬于高山半高山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交通運輸主要依靠貫穿全村的聯盟公路。全村共有5個黨支部,轄黨員86人,其中預備黨員4人,2011年度列入考察對象的入黨積極分子4人。大溪村為典型的農業村。群眾主要經濟來源為勞務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