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鎮位于太和縣西南部,面積64平方公里。全鎮轄18個村委會,142個自然村,耕地61790畝,人口5.3萬人,是一個以農為主、商貿并重的近郊型鄉鎮。太臨公路穿境而過,潁河自北向東繞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大新鎮系清朝“兩廣”總督徐廣縉的故鄉,土特產“玉皇貢椿”,遠近聞名。全鎮有鄉鎮企業、個私企業329家,初步形成以制藥、棉紡、麻紡、窯業、預制、腌制、木材加工、商貿為一體的特色鮮明的八大產業。.……。 |
大新鎮地處五河縣城西南25公里處,依淮傍沱,南望鳳陽,西眺蚌埠, 306省道即五蚌路貫徹全境,區域優越,交通便利。全鎮面積52.8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人口2.7萬,集鎮人口5000人。2004年全鎮實現經濟收入1億元,人均純收入2850元。淮河北岸的大新,土厚水清,無公害、無污染,宜糧、宜蔬、宜魚、宜林,已建成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盛產大白菜、馬鈴薯、毛豆等,常年可供應蔬菜7000公斤。大……。 |
大新鎮位于平南縣南部,省道容太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611畝,其中水田42300畝。轄13個行政村,人口84288人。 大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人杰地靈。80年代起一直是廣西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廣西人均產糧、畝產糧食最高的鄉鎮之一。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高速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優質谷、石硤龍眼、優質瘦肉型仔豬生產基地。大新石硤龍眼曾獲全國農業……。 |
扶溝縣轄鎮。1956年建大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6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9公里。面積83.6平方公里,人口3.6萬。扶(溝)太(康)公路和許(昌)鄲(城)鐵路穿境。轄許樓、大祝家、南洼劉、新北、新南、寺后劉、劉方宇、霍堂、楊莊、鄭營、陳樓、寺崗、小崗、坡賈、姜紹業、陳堂、瓦屋、姜老、河沿劉、軒西嶺、姜郭莊、百黨崗22個村委會。工業有鑄造、冶煉、木材加工、皮毛、天然大……。 |
豐店鎮位于大悟縣東北部,屬江淮兩大水系交匯處。因素有物產豐富,居民生活豐裕之稱而得名。現轄26個行政村,總人口35000人,國土面積156平方公里。2002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4億元,財政收入128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052元。 豐店東距漢(武漢)信(信陽)公路9公里,南距武漢120公里,西距107國道40公里,京廣鐵路45公里,北距信陽9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35公里,到天河國際機場6……。 |
大新鄉地處新邵西北邊陲,全鄉土地總面積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萬畝,其中水田0.9萬畝,多為梯田,林業用地占全鄉面積的72%。現轄42個行政村,250個自然村,總人口3.58萬人。大新鄉山高水急,旅游資源豐富。全鄉四面高山,最高峰銅鼓嶺,海拔1225.1米,最低處磁溪村,海拔183米。資水自南至北從中切割,把美麗的大新分成東西兩半,銅柱灘、青溪灘、大河灘、栗灘、岣嶁門等險灘風光旖旎,景色秀……。 |
大新鎮位于張家港市北部,西鄰保稅區、南接經開區、東連冶金園、北濱長江,擁有長江岸線7.9公里,鎮域面積40.48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約7.7萬,享有“全國五金之鎮”美譽。近年來,大新鎮狠抓招商突破,提優城鄉品質,做實民生事業,強化黨的建設,始終圍繞“活力、精致、幸福”這三個關鍵詞加壓奮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活力大新: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202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 |
銀川市郊區轄鄉。銀川市副食品基地。1949年分屬永寧縣第三、四、五、六區,1951年劃歸銀川市。1958年屬東風公社,后改名紅花公社,1961年析紅花、掌政公社及永寧縣望遠公社建大新公社,1970年永寧縣望遠公社塔橋大隊劃入,1972年劃歸郊區,1983年置鄉。位于郊區東部,距區府7公里。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1.1萬。109國道、銀古公路、銀通公路、銀橫公路過境。漢延渠、惠農渠、大新渠流經鄉……。 |
梓潼縣轄鄉。1951年為大粉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1.2萬。梓(潼)鹽(亭)公路過境。轄石馬、重陽、龍泉、曙光、元寶、青云、秋樹、里仁、兩河、金罐、彌江、白衡1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畜牧業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