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地舊有修建一山寨,取安定安詳之意而得名定安寨。1953年設立定安村,1961年改為定安大隊,1984年更名為定安村,建立定安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銷原安定村與原向陽村的御筆、石壩、上灣村民小組及原金易村的桃園、武臺村民小組合并設立定安村,此名沿用至今。定安村……。 |
定安村位于琯頭鎮北側,敖江入海口處,東接曉沃鎮長沙村,西鄰本鎮下歧村,南臨閩江口,北面有群山環抱,東繞城高速穿村而過,201省道橫貫村前,距琯頭鎮鎮區11公里。全村總人口3184人,15個村民小組,850多戶,旅居海外華僑700多人。農田1500多畝,山地面積5500多畝,海水養殖地300多畝,村民以農為主,養殖,內海捕撈、海產品加工為輔。 定安村原地名為永福鄉安慶里,歷史悠久,后由明朝漢武帝朱元……。 |
取四海澄清,繁榮安定之意,故名。民國初年,縣以下行政區劃為區、村制。第六區區公所設定平村領定安等五村,民國28年,區、村制改為鄉(鎮)保甲制,定安村屬常明鄉第八保,1953年6月調整區鄉,三區區公所設黑泉堡,領定安鄉等6鄉,1955年撤區并鄉,撤銷區建制建定安鄉,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下設生產大隊,定安鄉改為定安、定平兩個大隊。1968年4月,隊成立革命委員會定安更名為“前進”,1983年……。 |
定安村委會下轄23個村民小組,20個自然村(分別為羅容、河頭、馬王塘、高崗、四巷、都林口、用咀、嶺頭、白墳腳、遼景、大東田、垌表、金冠咀、林沖口、林沖表、大水、湖、佳偶頸、大埌),現有464戶,1562人。“朱霞焰焰山枝動、綠野聲聲杜鵑來”的巢頂杜鵑花觀賞景區座落在轄區內,巢頂山為德慶縣海拔最高的山峰(1049米)。……。 |
定安村委會位于龍塘鎮西南面,距龍塘墟鎮約6公里,東與沙溪村相鄰;南與長沖村接壤;西與辦沖村相連;北與民平村隔河相望。面積約為500公頃,下轄有15個自然村小組。耕地面積1680畝,水田2570畝,人口有3686人,另外來人口2350人。定安村地處丘陵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歷代村民以農業耕作為主,主要是生產水稻花生及其它雜糧。定安村地處交通要道,省道S269線貫穿全村,村集體在省道S269線旁建……。 |
定安村是廣西河池市東蘭縣長樂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224102202。 |
定安村是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定安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51029102201。 |
定安村是廣西梧州市藤縣平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422200202。 |
定安堡原名塘堡,塘指古時的驛站,堡通鋪,也指驛站,因此地曾設驛站而得名。后取“平定安穩”之意改稱定安堡。1940年為定安堡村,屬茶嶺鄉。1949年屬兩江區。1952年并入臨桂縣第四區花嶺鄉。1954年屬臨桂縣第七區花嶺鄉。1958年屬兩江公社花嶺大隊。1959年屬茶洞公社花嶺大隊。1961年析置定安堡大隊,屬茶洞公社。1962年并入茶洞區花嶺公社。1966年析花嶺公社定安堡、宿棠公社善良自然村置定……。 |
因原駐定安廟得名定安村民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和風鄉第七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第五區和風鄉第九農會。1952年為潭埠鄉第二農會。1956年由十五個初級社轉為定安高級社。1958年為潭埠公社巷教管理區定安中隊。1962年為觀上公社定安大隊。1984年更名為定安村民委員會。定安村……。 |
定安村簡介定安村與韓洪村,王壁村相鄰,位于郭下線中段。人口普查后總戶數為64戶,總人口230人。定安村有林地面積1401.7畝,宜林地1185畝社。定安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主要種植農作物有玉米、谷子等,村內資源分布有芒硝、石膏、沸石、磁鐵礦等。近年來,定安村抓住新農村發展的契機,興建了定安村辦公大樓,實施了移民工程,真的的讓人民的得到了實惠。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們將繼續落實好各項惠農、支農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