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明初翟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清代,孔姓遷此,且家族較大,故改名孔翟莊,后簡稱翟莊,故名。1958年8月成立翟莊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翟莊村民委員會,屬小宋鄉。2018年10月13日小宋鄉撤鄉建鎮,屬小宋鎮至今。翟莊村……。 |
明初,翟姓從外地遷此建村,故名翟莊。1981年,為區分另一個翟莊,又因位在張君墓公社的南部,故名南翟莊。1954年6屬六區。1955年11月屬張君墓鄉。1958年8月建翟莊生產大隊,屬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7月屬張君墓區。1962年9月屬張君墓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南翟莊村民委員會,屬張君墓鄉。1986年12月屬張君墓鎮。2014年7月張君墓鎮更名為考城鎮,屬考城鎮至今。翟莊村……。 |
山西洪洞縣翟氏遷此建村,以翟姓命村名,故名。1958年8月成立翟莊生產大隊,屬南彰公社。1961年7月改為南彰生產大隊,屬南彰區。1962年9月改為翟莊生產大隊,屬南彰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東翟莊村民委員會,屬南彰鄉。1996年屬南彰鎮至今。翟莊村……。 |
姓翟的最早在此居住,初名翟家莊,演為翟莊,故名。1949年3月屬土山崗鄉。1955年10月屬土山崗中心鄉。1957年隨陳留縣并入開封縣。1958年8月屬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7月屬土山崗人民公社。1963年2月屬八里灣人民公社。1976年成立翟莊生產大隊,屬土山崗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翟莊村民委員會,屬土山崗鄉。2005年屬羅王鄉。2018年屬羅王鎮至今。翟莊村……。 |
一、基本情況 翟莊村位于沙堰鎮西南1公里處,東臨S103南新公路,西與樊集鄉潦口村接壤,西北兩面緊臨白河,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1.5公里。轄翟莊、小翟莊、陳莊、陶莊、小程莊、岳莊、高寨、江莊等8個自然村,13個村莊小組,耕地4032畝,其中,沙黃壤土耕地3610畝,占耕地面積的84.1%,690戶,2642人。全年工農業總產值5413萬元,人均純收入3817元。二、組織建設該村支部共有12個黨……。 |
明代,翟春揚從河北遷此,為人好善。去世后,鄰居給他立石碑,并取村名為翟春揚村。后來“春揚”二字省略,變為“翟莊”。后因翟姓增多,分成大翟莊和小翟莊,為大翟莊。1949年屬四區。1955年屬孔集鄉。1958年9月屬孔集人民公社。1959年為孔集公社大翟莊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并,為睢縣孔集公社大翟莊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為寧陵縣孔集公社大翟莊生產大隊。1983年12月為孔集鄉大……。 |
翟莊村位于人民路以北,金山路以東,銀鴿大道以西,濱河路以南,總占地面積300畝,村黨委下設7個黨支部,黨委成員6人,黨員118名;村委會成員5人(交叉任職3人),村務監督委員會3人。全村1193戶,在冊村民4200人。村兩委班子團結務實,實干創新,以“發展村組集體經濟,改變村容村貌,服務群眾”為工作目標,以制度管理全村事務。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有限集體資源,大力發展三產和服務業,全村上下呈現出和諧、……。 |
明初,翟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形成村落,取名翟莊。1949年屬長垣縣。1958年為翟莊大隊,屬長垣縣趙崗公社。1964年屬封丘縣趙崗公社。1984年為翟莊村民委員會,屬趙崗鄉。2001年屬趙崗鎮。翟莊村……。 |
明初翟氏從山西洪洞移居此地居住建村,故名。清康熙年、乾隆年和民國《安陽縣志》均稱翟家莊。1985年《安陽縣標準地名手冊》載有翟莊,沿用至今。1949年后,胡莊、翟莊合并成立胡莊村。1958年成立胡莊生產大隊,屬崔家橋公社。1962年,兩村分設成立翟莊生產大隊,屬崔家橋公社。1984年成立翟莊村民委員會,屬崔家橋鄉。2010年撤鄉建鎮,屬崔家橋鎮至今。翟莊村……。 |
翟莊行政村轄4個自然村,共有481戶,2012人,其中黨員55人,村支部、村委會健全。翟莊村位于空冢郭鎮政府所在地,漯河市沙澧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前沿,為產業集聚區發展提供了近2000畝的項目用地,農民收入以種植和務工收入為主。目前翟莊道路修建基本完善,實現戶戶通電通水工程,村內擁有兩個衛生室、兩個大型超市,醫療、購物非常方便。根據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共4戶15人,分別為邵玉昌3口人、……。 |
明洪武年間,翟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翟莊。1949年屬二區。1955年屬喬樓鄉。1958年9月屬喬樓人民公社李伯引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并,屬睢縣喬樓人民公社李伯引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屬寧陵縣喬樓人民公社李伯引生產大隊。1977年為魏寨人民公社翟莊生產大隊。1982年為喬樓人民公社翟莊生產大隊。1983年12月為喬樓鄉翟莊村民委員會至今。翟莊村:位于喬樓鄉西南5公里處……。 |
約明代正德二年(1506年),坡頭翟圪套翟姓一支離祖北遷,落戶于廟凹山北麓,立村翟莊(后稱中翟莊)。翟氏家族艱苦創業,勤勞耕織,逐漸人丁興旺。約清朝中期,后代又另立門戶,建村南、北翟莊。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孟縣湯溝村湯姓一家搬遷至中翟莊村東,因居住地舊有寨墻,故取名湯寨。清嘉慶年間,趙禮莊趙姓搬到石嘴(因地方多石,形狀如嘴,故名)墾荒生活,安居樂業。之后,李、姚、岳、王、原、靳、衛、許等……。 |
翟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后以地理位置前后之分為前翟莊、后翟莊。1956年屬劉營高級社。1959年屬丁集公社苗閣大隊。1975年屬茴村公社翟莊大隊。1984年改置為茴村鄉翟莊村民委員會。2010年茴村撤鄉設鎮,屬茴村鎮轄。翟莊村:位于茴村鎮以西5公里處。……。 |
明成化年間,翟捷攜子世興由朱營遷此,因地處曹旗屯路口,稱曹路口。后翟氏居多稱今名。1949年屬五區。1955年屬周堂鄉。1958年為周堂人民公社前曹生產大隊。1965年為周堂人民公社前曹生產大隊。1984年為周堂鄉前曹村民委員會。1992為周堂鎮翟莊村民委員會。翟莊村:位于周堂鎮西北2公里處。……。 |
相南宋時期,翟氏自寧陵邏崗遷此,故名。原屬睢州。1912年屬睢縣。1948年劃歸民權縣,屬龍塘(六)區。1955年屬伯黨鄉。1956年屬伯黨鄉,稱翟莊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龍塘人民公社,稱翟莊生產大隊。1969年屬花園人民公社,稱翟莊生產大隊。1983年屬花園鄉,稱翟莊村民委員會。1984年劃歸伯黨回族鄉,稱翟莊村民委員會至今。翟莊村:位于伯黨回族鄉西北1公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