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有興東、興明兩個互助組,1955年,各取其尾字,成立“東明農業生產合作社”。寓意“日出東方”“明天更美好”。故得名東明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磚橋公社成立時,筍山、糍店、巴灘、關廟四個大隊屬之;1984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筍山、糍店、巴灘、關廟村,置磚橋鄉,屬之;2003年村級規模調整,巴灘村并入關廟村。2005年7月關廟、糍店、筍山村隨磚橋鄉并入礬山鎮;2005年底,關廟村、糍……。 |
因毗鄰東池堰,池水清澈明亮,故名東明村。1949年12月,隸屬梁山縣中城鎮,1952年7月1日成立東明村黨支部,1958年土橋大隊與東明大隊合并為天竺人民公社8區隊,1966年天竺公社更名為東風公社,隸屬東風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隸屬天竺鄉,1992年9月撤區并鄉,天竺鄉并入梁山鎮,隸屬梁山鎮。2009年11月,撤鎮建梁山街道,隸屬梁山街道,名稱沿用至今。東明村……。 |
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取名,寓意為東方的太陽照耀在村子里無限光明,也含有鼎新“東面的一顆明珠”向著東方迎接光明之意。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東明四、五聯社。1961年分為東明、頭分兩個大隊,1972年恢復東明大隊,1983年3月金塔縣實行分置,設人民公社為鄉,設生產大隊為村,2004年合鄉并鎮,合村并組,改為東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東明村……。 |
1951年稱東明鄉;1958年稱東明大隊;1983年稱東明鄉;1986年稱東明村委會;1990年稱東明管理區;1999年設東明村委會,沿用至今。東明村……。 |
東明村,在鄉政府東北面2.5公里。東與大山、文祠隔溪相望,西連高原,北接高升,南和東山毗鄰。有79戶,392人,耕地232畝,山地3044畝。1974年以前屬鳳東鄉,高升大隊,1974年后分拆出來而建東明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時為東明鄉,后改為現名。大印村,有文、陳二姓。文姓祖先于清乾隆年間從鳳凰黃涂坑移此定居。陳姓從饒平移此定居。有村民21戶,113人,耕地65畝。烏石村,姓文,清乾隆末年從鳳……。 |
土改后,由東澳村、明新村兩村組成,因各取一字,故名。1953年土改后,明新村、東澳村成立東明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淡水公社東明大隊,1977年分公社時,劃入沙田公社,原東明大隊分為東明、東澳二個大隊,1999成立東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東明村……。 |
東明村簡介東明村位于谷饒鎮西部,與貴嶼鎮下隴村交界,是谷饒鎮的西大門,東與東星村毗鄰,南與銅盂鎮樹香村接壤,北靠本村牛頭山,新洪和公路橫貫而過,交通方便。東明村大約創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距今大約700多年,由福建莆田縣遷創貴山都仙湖,昔稱“小北山。全村均同一姓氏“翁。現有住戶735戶,人口4538人,黨員63人,支村兩委干部共6人,支委3人,村委3人,無交叉任職。旅外僑胞(泰國、港澳臺)近萬人。全村……。 |
東明村是廣西賀州市平桂區公會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103104207。 |
東明街地處霸州市勝芳鎮西部,現有耕地1330畝;總人口1015人,總戶數245,戶黨員人數32人。兩委班子5人,分別居住老街老區、北環路兩大片。村街主要以農耕為主。村委設有黨支部和繁榮街街道委員會,兩委班子成員包括書記:樊云華;街長楊東升。委員兼兩委成員:楊立,楊東升;兩委班子成員:楊立,楊東升,陳欣,薛秀芳,全村共有黨員32名。東明街黨支部自成立以來成績優異于2013年被勝芳鎮政府授予“街村進步……。 |
東明村是黑龍江黑河市嫩江市科洛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1121107205。 |
東明村是黑龍江雙鴨山市寶清縣尖山子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523204207。 |
東明村是黑龍江鶴崗市蘿北縣東明朝鮮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421200200。 |
東明村是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雞林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321200202。 |
東明村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泰來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224100200。 |
東明村是黑龍江哈爾濱市延壽縣延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129104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