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樓村總人口6000多人,耕地面積6100畝。有多年的食用菌種植經驗,目前食用菌大棚已發展100畝左右,有平菇、金針菇、小雞菇、猴頭菇、靈芝、黑木耳等品種。一畝地第一年投入成本近4萬元,第二年成本可降低至1萬元左右(塑料大棚可連續使用),每畝每年產出效益4萬元(除去成本費、工時費、菌種費用外)。質量上乘,味道鮮美,屬綠色、無公害食品。年產鮮木耳800噸,平菇1000噸,年產量占阜陽市食用菌的60%……。 |
褚蘭鎮馮樓村位于褚蘭鎮東北部,由原陳橋村、馮樓村和寶里村合并而成,面積17平方公里,人口6282人,耕地面積10575畝。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近年來已經建成投產的采石場有9家。農業上,除了保證糧食的穩產以外,在陳橋大力發展了大棚養鴨子,在馮樓發展蠶桑和棉花制種,在寶里發展生豬養殖,涌現了一大批種養殖能手,并形成一定規模。新村成立后,村兩委班子也積極依托在鎮黨委政府周圍,集思廣益,謀求發展,致……。 |
馮樓村基本概況 馮樓村位于三覺鎮西南部,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0295畝,人口9828人,全村1241戶,均為農業戶,全村共有41個村民小組。村辦小學1所,衛生室1個,企業主要有養雞場、水產養殖場、水利建筑工程隊。全村有中小型拖拉機850臺、配套農機具1210臺,農用運輸車28輛,變壓器9臺400kv。主要農副產品為優質雜交水稻、小麥、油菜籽、花生、打(西)瓜等,副業主要有生豬、羊、雞、鴨、鵝等,年糧……。 |
清初,馮姓遷此建村定居,故名。1950年稱余寨鄉。1956年稱紅星高級社。1958年建長臺關大隊。1961年改馮樓大隊。1983年稱馮樓村民委員會。屬長臺關鄉至今。馮樓村……。 |
馮樓村位于新縣周河鄉中部,距新縣縣城22公里,距周河鄉政府2公里,是淮河支流涼河口段河流之源,全村總面積9100畝,其中耕地面積670畝,油茶面積2600畝,板栗面積2000余畝,茶葉300余畝,杉木林2000余畝,轄10個村民組,229戶871人。一個村級黨支部,28名黨員,于2010年被新縣人民政府評為“全縣先進村級黨支部”稱號。一、馮樓村地處四處環山,三山六水一分田,人杰地靈,上有五馬南山疊……。 |
馮樓村位于隆古鄉東北部,東鄰方店村,西連徐莊村,北與高營村相連,南與隆古村望。106國道至312國道外循環路經村由西向東穿過,是隆古鄉貧困村,距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潢川縣城7公里。轄12個村民組,648戶,2084人,44名黨員,6名村干部。耕地5286畝,集中土地流轉1890畝。 馮樓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共189戶854人,現有貧困戶17戶43人。……。 |
明天順年間,馮氏在此蓋樓建村,故稱馮樓。1913年屬觀堂鄉。1928年屬謝集區第六保。1938年屬謝集區關莊保。1949年屬觀堂區關莊鄉。1956年置觀堂鄉丁雙樓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置馮樓大隊,屬觀堂人民公社。1961年屬王樓區丁樓人民公社。1962年廢大隊屬王樓區丁樓人民公社。1965年復置馮樓大隊,屬觀堂人民公社。1983年改馮樓村民委員會,屬觀堂鄉。2017年屬觀堂鎮,沿用至今。馮……。 |
清代,馮氏先祖遷此建村,蓋樓,得名馮樓。1949年屬會亭區。1958年屬會亭人民公社,名為馮樓村生產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屬會亭鄉,名為馮樓村民委員會。1986年撤鄉建鎮屬會亭鎮,沿用至今。馮樓村:位于會亭鎮以北4公里處。……。 |
清康熙年間,馮氏先祖從馮閣遷居石家樓村,后馮氏人丁興旺把石家樓改為馮樓。1952年由商丘縣劃歸夏邑縣,屬第九區。1955屬濟陽中心鄉,名為馮樓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屬濟陽人民公社,名為馮樓生產大隊。1977年屬沙河人民公社。1981年屬中峰人民公社。1984年屬中峰鄉,名為馮樓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馮樓村:位于中峰鄉西南1公里處。……。 |
明萬歷年間,馮姓遷此,原曾用馮莊,后建樓一座,易現名馮樓村。原屬考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屬睢州。1912年屬睢縣。1928年劃歸民權縣,屬王橋二區。1948年屬堤角鄉,1956年屬王橋鄉,為馮樓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王橋人民公社為馮樓生產大隊。1983年更名為馮樓村民委員會,屬王橋鄉。2012年屬王橋鎮,為馮樓村民委員會至今。馮樓村:位于王橋鎮以北2公里處。……。 |
因村委會域內有東馮樓、西馮樓兩個自然村而得名。清初馮姓自附近鰲頭(今關廟)遷入,因建有樓房稱馮家樓,后簡稱馮樓。清末部分村民西遷建村西馮樓,因居東而改名東馮樓。清屬鰲頭里。1936年屬西馬莊聯保。1941年屬臨汝鎮鄉。1951年屬二區。1958年置馮樓大隊,屬臨汝鎮人民公社。1984年改馮樓村民委員會,屬臨汝鎮鄉。1993年臨汝鎮鄉撤鄉建鎮,民委員會屬臨汝鎮。馮樓村……。 |
清康熙年間,杜、馮兩氏遷居此地建村,取名杜堂村。后馮氏日盛建樓稱馮家樓,簡稱馮樓。有前馮樓、后馮樓兩個居民點。1949年,為濮陽縣九區馮樓村。1956年撤區并鄉,為濮陽縣文留鄉馮樓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為大隊,為文留人民公社馮樓大隊。1984年成立濮陽市郊區,為濮陽市郊區文留公社馮樓大隊。同年恢復鄉建置,為濮陽市郊區文留鄉馮樓村民委員會。1986年撤鄉建鎮,為濮陽市郊區文留鎮馮樓村民委員……。 |
清初建村,有湖北馮姓、河北錢姓、山西洪洞縣任姓相繼遷此,并建成三個村落。后因錢姓建土樓一座,可北望獨山,三村統稱望山樓。據清光緒三十年《新修南陽縣志》中載,三樓中分為東樓上、中樓上和西樓上。1949年南陽解放后,為便于區分,各以姓氏命名,歷為馮姓所居,故名馮樓。清光緒三十年(1904)《新修南陽縣志•縣境全圖》示:屬釣魚臺保。1935年屬石橋區獨山鄉。1949年屬南陽縣八區許營鄉。19……。 |
馮樓村是河南省信陽市上天梯管理區土城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11503400205。 |
明洪武年間,馮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建有土樓,故名。1912年屬馮樓村公所。1948年屬泌西縣官莊區。1952年屬泌陽縣官莊區。1956年屬官莊中心鄉。1958年屬官莊管理區。1959年屬官莊公社。1961年屬官莊區。1969年設馮樓生產大隊,屬官莊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馮樓村民委員會,屬官莊鄉。2009年屬官莊鎮。馮樓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