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朋鄉富強村轄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336戶,1248人,山場總面積11420畝,水田738畝,旱地78畝。富強村設黨支部一個,下設黨小組3個,黨員38人(其中女黨員8人),支部班子成員3人,黨支部書記潘家躍。近年來,通過農業產業調整,發展經濟林山核桃2500畝,并建立了富強村山核桃產銷協會,另發展無公害茶葉190畝.興建了山核桃加工廠,富強村手工藝廠兩戶企業,年產值300萬元,有效帶動農民……。 |
以人民盼望永遠富強之意得名,故名富強村。原名付家大隊,1983年更名富強村,其名沿用至今。富強村……。 |
因其有希望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寓意,故名。1951年1月建獅子村;1953年屬獅子鄉;1955年劃歸鐵峰鄉后并入繁榮村;1958年11月改繁榮村為繁榮區隊;1961年從繁榮大隊析出富強大隊,因其取繁榮富強之意而得名;1984年改為富強村;2004年9月村組規模調整時,將原富強村、繁榮村合并現繁榮村,將原26個村民小組合并為6個村民小組,沿用至今。富強村……。 |
富強村共有12個合作社,523戶,1710人,耕地面積4885畝,2012年人均純收入8110元。2010年新修建村務活動中心660㎡,修建公寓樓4棟,入住農戶120戶。2006年架設人飲安全用水523戶,全村硬化道路8.7公里,通村公路達到全覆蓋,目前正在修建2600㎡的文化廣場。已建成千頭肉牛養殖場2個,設施農業溫室葡萄14座,鋼架拱棚55座。……。 |
因該區有二十個村落,以廿字代表二十,稱廿村,后又將“廿”寫成“甘”字故稱甘村。建國初期以含有強盛富裕的意義取名為富強,故名。清末是為甘村,1951年改為福勝鄉,1957年并鄉歸羅西鄉管,1958年分為福勝大隊和富強大隊,1978年到1983年為霞嵐公社管轄,1989年改為富強管理區,1999年改為富強村委會,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富強村……。 |
村民希望村里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強盛,故名。1949年稱富強鄉,1958年成立富強大隊,1983年改稱富強鄉政府,1989年為富強管理區,1999年改稱富強村民委員會至今。梅州市五華縣富強村位于棉洋鎮西北邊,富強村轄19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446戶,人口2700人,全村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1畝。富強村年平均氣溫為20.3℃,年降雨量約為1530毫升,氣候特征溫暖適宜。……。 |
因希望村民富裕、自強,故名。1958年隸屬六都公社,設富強大隊;1970年以前坳仔、磨刀坑村、籃坑村、云城區,屬河口鎮;1970年劃歸六都公社后,屬當時富強大隊管轄;1983年隸屬六都區,設富強鄉;1986年10月至現在隸屬六都鎮,實行轄鎮(鄉)轄村體制,設富強村委會;1989年設富強管理區;1999年設富強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富強村……。 |
富強村是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富羅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1121103205。 |
富強村位于鄉政府駐地北部,村委會駐地展里,海拔810米,距鄉政府駐地2千米,東臨本鄉排扎村,南臨本鄉屯上村,西臨本鄉巖寨村,北臨本鄉平寨村。村境屬中低山谷地帶,總面積5平方千米,主產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紅薯。下級組織四個自然寨:展里、松皆雅、白土地、養立丟,轄4個村民小組,有98戶,共504人,居住民族主要為苗族,傳統節日有:古藏節、蘆笙節、苗年、吃新節等。長途電話區號:0855。聯系電話:……。 |
富強村是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圍場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130828100209。 |
富強村是黑龍江雙鴨山市集賢縣永安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521204222。 |
富強村是黑龍江雙鴨山市友誼縣東建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522201205。 |
富強村是黑龍江大慶市讓胡路區喇嘛甸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604101205。 |
富強村是黑龍江大慶市肇州縣二井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621105212。 |
富強村是黑龍江大慶市肇源縣古龍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622104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