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村位于山王鎮西部,東鄰張樓村,南與山王村、南塘村相連,西與王巷村相鄰,北臨淮水之濱,與孔集礦居民區接壤,城鄉交錯,新老淮力路橫貫東西,交通十分便利,地理環境復雜,轄區面積3.4平方公里,資源豐富,全村總人口為2998人,可耕土地1300余畝,山林、林場800余畝,共有九個作業組。全村共有黨員65名,為黨總支委員會,下設三個黨支部。2010年綜治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先進民兵營。……。 |
因此村新建的水電站叫工農壩,以水電站名而得名為工農村。由工農、長興2村合并而成。1950年9月為永興、龍興村,屬太平鄉,1958年村改大隊、鄉改公社后為生產大隊屬太平公社,1981年永興大隊更名為工農大隊、龍興大隊更名為長興大隊和太平公社更名為雙石公社后屬雙石公社,1984年大隊改村、公社改鄉后屬雙石鄉,1992年9月屬青羊鎮,2002年12月將長興村并入工農村,并設立村民委員會。仍屬青羊鎮至今。……。 |
因當地有小煤礦、石灰廠、水泥廠等企業,不少工人和農民結合組成家庭,因而得名“工農”。解放初期,工農村、中心村和解放村同屬于工農管區。2003年村級調整,將原工農村和大同村合并,沿用“工農”作為村名,并設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工農村……。 |
解放后取工人、農民當家作主之意得名,故名工農村。1949年前屬石會鄉第5保。1951年改保為工農村。1958年建工農管理區。1962年置工農大隊。1983年復名為工農村。2002年9月撤銷工農村、解放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工農村,沿用至今。工農村……。 |
工農村下轄社壩頭、頂堡、下堡、溪邊、杜厝、陳林柄等6個自然村,現有人口4875人,其中社壩頭1400人,頂堡680人、下堡435人、溪邊540人、杜厝1030人、陳林柄790人。全村原有耕地面積約1900畝,因城南工業園區建設需要,已被征用土地約1350畝,現僅剩溪邊、陳林柄、杜厝等3個自然村土地約545畝。近幾年來,隨著城南工業園區的發展和輻射帶動,我村在發展集體經濟、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公益事業……。 |
工農村緊鄰石屯集鎮所在地,位于省道甌政路旁,七星河沿村而過,寧武高速落地互通口建在坤口小組,政和城關上高速連接線經過富竹莊小組,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地理位置優越,發展前景看好。工農村下轄工農、坤口、富竹莊3個村民小組。全村648戶,2598人。全村總面積19119畝,其中山地面積14414 畝,耕地面積2252畝,經濟林14000 畝。近年來,村民大力調整種養結構,發展多種經營,茶葉、煙葉、甘蔗、……。 |
1959年,全國工農聯盟時期為適應當時時代需求,結合三個自然村的聯盟。命名工農,寓意工農團結一致。宋屬感德鄉潯洋里。元沿之。明屬南下隅潯洋里。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3區石溪鄉,鄉公所駐石溪。1952年屬2區石溪鄉。1958年屬海口公社石溪大隊。1959年從石溪大隊分析洞庭、者店、樹嶺三個自然村,成立工農大隊,屬海口公社。1984年改大隊為村委會,屬海口鎮至今。工農村……。 |
梅州市大埔縣工農村位于西河鎮東南部。我村轄8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115戶,人口435人;全村總面積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0畝。 我村年平均氣溫為25℃,年降雨量約為1450mm,氣候特征溫暖、雨量適中。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西瓜,村特色經濟收入有烤煙、西瓜,上一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443萬元。 ……。 |
1958年當地修建水庫,柳州鐵路局派車輛和人員支持,為紀念工農合作,故名。1981年從博艾大隊分設工農大隊,屬三都公社。1984年9月改為工農村,設立工農村民委員會,屬三都鄉。1987年改設工農村公所。1995年6月改為工農村民委員會。1996年屬三都鎮。2021年2月改稱工農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工農村……。 |
寓意工人農民的村寨,2003年由原工農管理區的牛座塘村、四合村、雙橋村三個小村組成。工農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1928年后屬廟塘區(四區)。1953年建鄉政府,下屬八個社,1958年八個高級社合并為工農公社。1984年隸屬小雅區,改稱為村。1992年7月,“撤并建”時,以原有轄區整體撤區改鎮,工農村隸屬小雅鎮。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 |
工農村總面積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85畝,由一、二、三、四四個村民組組成,總人口2018人,其中農業人口1890人。主要產業有茶葉、水稻、玉米、辣椒--人口總數:2015人 農業人口:1890人非農業人口:125人--行政區面積:3.923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85.0畝--主要民族成分:漢,苗,仡佬,布依發展口號:依農業帶企業--所轄村:一,二,三,四生產總值:280.0 萬元--……。 |
工農村位于玉龍鄉西部,距鄉政府25公里,全村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耕地3859畝,林地5022畝,有林地1757畝,轄7個村民組,428戶,農業人口1964人,有漢、回等民族居住。村內海拔最高點2350米,最低點1200米,山高坡陡。以黃棕壤、紅粘壤為主。地質結構為類玄武巖,地下水資源奇缺。南面有牛欄江,由于無提灌設施,利用率為零。全村屬印度洋季風氣候,年日照率43.8%,年降雨量800毫米,無……。 |
因在紅軍長征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來此地圍剿土匪,還村民一片寧靜,故有“工農村”之名。1984年成立以來,歷史沿用至今。工農村位于永樂鎮北部,東臨湄潭縣,南接三渡鎮,西接三渡鎮,北抵驪龍居委會,,距政府所在地17公里。有耕地面積4776.2畝,其中,稻田面積2813畝。全村所轄35個村民組,987戶4010人。聯系電話:15870149776 ……。 |
工農村位于沽源縣城東南45公里處,由6個自然村組成,海拔高度1500米,全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在冊耕地7700余畝。全村335戶、892人,村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集體經濟薄弱,部分村民居住環境差。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7戶、388人,已完成脫貧123戶、262人,未脫貧64戶、126人,致貧原因為缺技術、疾病和缺勞力。全村貧困戶擬在2019年底基本出列,另有9戶特別貧困戶擬于2020年出列……。 |
工農村是黑龍江綏化市安達市任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12811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