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村位于安豐鎮東北,瓦埠湖畔,分別與本鎮梧桐村、東莊村、安豐街道、保義鎮東樓村、張祠村接壤。與雙廟集鎮迎河村隔湖相望,由原關廟、興崗兩村合并而成。全村總人口3324人,耕地面積5447畝,村黨組織設一個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9個黨小組,黨員74名。村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業生產和外出務工收入。……。 |
關廟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龍亢鎮的東北1公里處,南距渦河1公里,北距淝河2公里,北與褚集鄉相鄰,東與周王村,西與莫湖村相接,懷蒙公路從本村通過,在本村轄區范圍內擁有一所完小。距離千年古鎮——龍亢鎮0.5公里。 關廟村擁有耕地面積2991畝,6個村民組,521戶,總人口2092人,其中:0黨員45名,農業勞動力1100余人,常年外出務工占一半以上,本村為一麥一稻產區,以優質粳糯為主要品種。 關廟村……。 |
關廟村位于泗城鎮西5公里處,303省道穿村而過,全村下轄13個自然村,現有人口5186人,黨員123人,土地13600畝,設有一個黨總支和三個黨支部(關廟村種養協會支部、關廟村黨支部和關廟村商貿支部).按照創先爭優活動的要求,我村圍繞“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創建農業示范村”的主題,堅持“率先轉變產業結構”的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 |
關廟村是鄉政府所在地,村部位于街道,距離鄉政府0.25公里,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村轄18個村民組,742戶,2715人,總面積為5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62.2畝。村級經濟以蠶桑、板栗、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為主,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230元。關廟黨總支共有黨員65人,分為兩個黨支部(其中第-支部33人,第二黨支部32人),4個黨小組,黨總支支委5 人,村有二層6間標準化村……。 |
此地從前建有廟宇,廟內供有關圣人塑像,因此命名關廟村。民國時期屬滄溝鄉第5保。1950年屬滄溝鄉第5村;1953年2月滄溝鄉析置關廟鄉,為該鄉關廟村;1955年12月撤關廟鄉并入滄溝鄉,仍為關廟村;1958年9月為滄溝公社關廟管區;1961年改稱關廟大隊;1984年1月撤滄溝公社建滄溝鄉,轄關廟村;2004年6月石嶺、長干村并入關廟村。關廟村村民委員會于2004年村鎮建制調整中成立,地名沿用至今。……。 |
關廟村是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軍屯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1126106211。 |
清代乾隆年間,該莊原為張七座樓張氏的寄莊,有聶、翟、徐、梁、王5個姓氏。村東原有關公祠堂一座,大概始建于1866年,塑有24尊神像,簡稱廟莊,新中國成立后稱張關帝廟,簡稱張關廟。明代屬保安鄉二圖。清代屬保安鄉四里。1912年先后屬八區、五區、薛湖區仁和鄉。1950年為薛湖區侯樓小鄉。1956年屬侯樓鄉朱坑高級社。1958年屬超英公社一營(朱坑營)。1959年屬薛湖公社侯樓生產大隊。1962年屬薛湖……。 |
關廟村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磨街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1081204208。 |
因村委會原位于關廟(現遷至暴雨河北側,西街自然村南)而得名。明初張、馮二姓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因村北有關爺廟而得名關廟。1956年前,村名鰲頭村,引自成語“獨占鰲頭”,有天下第一之意。清屬鰲頭里。1936年屬鰲頭聯保。1941年屬臨汝鎮鄉。1951年屬二區。1958年為關廟大隊,屬臨汝鎮人民公社。1984年改關廟村民委員會,屬臨汝鎮鄉。1993年臨汝鎮鄉撤鄉建鎮,屬臨汝鎮。關廟村……。 |
因村內有一座關帝廟而得名關廟。1944年日偽時期分屬長水鄉、呂村鄉、虎廟。1947年屬洛北縣四區馬店區。1949年屬洛寧縣四區喬原鄉。1958年設關廟大隊,屬馬店公社。1964年為長水公社關廟大隊。1973年為馬店公社關廟大隊。1984年,大隊改為村委會,為關廟村民委員會,屬馬店鄉。2011年,為關廟村民委員會,屬馬店鎮。關廟村……。 |
清順治年間,司文學從前司集遷此,在村東建關帝廟一座,故名司關廟。1938年屬第五區。1948年屬隴海區。1965年屬李集人民公社,名為司關廟生產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屬李集鄉,名司關廟村民委員會。1987年屬李集鎮,沿用至今。關廟村:位于李集鎮西南3公里處。……。 |
明萬歷年間,張氏九世祖張鯉自張集分居于此,十世兄弟蓋座關帝廟,得村名張關廟。1953年10月由碭山縣劃歸夏邑縣,屬第六區。1955年屬楊集中心鄉,名為張關廟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燈塔人民公社,名為張關廟生產大隊。1965年屬王集人民公社。1975年屬燈塔人民公社。1984年屬楊集鄉,名為張關廟村民委員會。1986年屬楊集鎮,沿用至今。關廟村:位于陳古洞村北側。……。 |
關廟村是湖北省荊州市監利市分鹽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1023108999。 |
1941年隸屬襄陽縣太山鄉管轄;1947年12月屬谷城縣愛國民主政府第二區管轄;1948年7月屬襄陽縣襄北第二區(黑龍集)管轄;1949年5月石橋愛國民主區政府崔崗鄉管轄;1955年屬崔崗初級農業合作社管轄;1956年屬崔崗高級農業合作社管轄;1958年9月屬崔崗大隊管轄;1961年5月從崔崗大隊劃出,組建關廟大隊,石橋區管轄;1984年12月更名為關廟村,屬石橋區黑龍集鄉管轄;1987年9月黑龍……。 |
相傳三國時,關羽兵敗長坂坡,到麥城安屯兵馬,求援兵途徑此地,后人在此修建一座“關帝廟”以示紀念,因此而得名。清同治年間屬荊門州平泰村管轄;清光緒年間廢村設鄉,屬荊門州西南鄉管轄;民國時期為八保,屬周集鄉管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屬荊門縣第三區周集鄉管轄;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輝煌初級社(互助組),屬周集鄉管轄;1957年為關紅高級社,屬周集鄉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