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最初以種植蓮為主,荷花盛開,故名“荷村”,后改名為賀村。賀村大隊1962年由石板公社的石村、賀村兩大隊合并為賀村大隊,1983年改為賀村鄉,1986年改為賀村農村管理區,1999年改稱為賀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賀村村……。 |
駐地賀村,原名“何家村”,因由何姓人遷此定居而得名,后何姓遷走,徐、唐兩姓在此定居,并以“何”近音“賀”定名,得名“賀村”。1959年屬渡頭公社上宅大隊。1961年析置賀村大隊,屬渡頭公社。1962年并入兩江區羅城公社。1966年復置賀村大隊,屬渡頭公社。1984年改賀村,隨之設立賀村村民委員會,屬渡頭鄉。1987年6月改設賀村村公所。1995年6月復設賀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改屬兩江鎮。賀村村……。 |
賀村,位于魏家屯鎮政府駐地東北1.70公里處。全村137戶,512人,耕地面積440畝。該村有五個姓氏,為賀、韓、李、趙、張。黨員共有52人,兩委班子5人。……。 |
賀村村是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杜村集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423204214。 |
三國時,司馬懿為招賢納士,在此喝酒慶賀,后人取名“賀屯村”。明代初期,此村修建一寨,墻高溝深,南北寨門相對,門上刻有“賀屯寨”三個大字,寨東稱“東坡”,寨西稱“西坡”,寨北稱“楊莊”,加上寨內總稱“賀村”。1958年公社成立后,又分成四個自然村,寨內仍稱“賀村”1950年屬溫縣一區。1955年屬城關中心鄉。1958年成立賀村大隊,屬城關公社。1962年屬岳村公社。1983年改賀村村民委員會,屬岳村……。 |
村原名黑村。清乾隆年間,一官員巡河到此,認為名不佳,用慶賀之意,以“賀”代黑,故名。1954年成立蘭考縣,屬賀村區。1955年屬賀村鄉。1958年成立賀村集生產大隊,屬張君墓公社。1961年屬張君墓區。1962年屬張君墓公社。1966年屬儀封公社。1980年恢復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改賀村集村民委員會,屬葡萄架鄉至今。賀村村……。 |
賀村村是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陽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0871100208。 |
元朝末年,附近有一城池,名付逯城。朱元璋部將徐達與元軍交戰,城墻被毀。明朝建立后,重修付逯城,在這里舉行慶賀大典,后形成村莊,取名賀村。1949年賀村村公所,屬沁陽縣第四區。1952年成立賀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仍屬第四區。1955年屬柏香中心鄉。1956年成立賀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柏香鄉。1958年成立賀村生產大隊,屬柏香公社。1983年成立賀村村民委員會,屬柏香鄉。1989年屬沁陽市柏香鎮……。 |
原名西樓。明代,賀氏自山西洪洞賀莊遷居此村,人丁興旺,改名賀家村,簡稱賀村。1949年,為濮陽縣二區賀村。1956年撤區并鄉,為濮陽縣清河頭鄉賀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為大隊,為清河頭人民公社賀村大隊。1985年成立濮陽市市區,為濮陽市市區賀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市區城關鎮復歸濮陽縣,為濮陽縣城關鎮賀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賀村村……。 |
賀姓于明末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此地,故名。民國時期屬第五區。1949年屬觀音堂區。1958年設賀村大隊,屬觀音堂公社。1962年屬賀村公社。1965年屬觀音堂公社。1975年屬柴洼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改稱賀村村民委員會,屬柴洼鄉管轄,2005年鄉鎮合并,民委員會隨柴洼鄉并入王家后鄉至今。賀村村……。 |
賀姓建居居,故名。1949年屬靈寶縣下磑鄉。1949年10月屬靈寶縣下磑區王和鄉。1956年10月屬新建的大王鄉。1958年8月成立王和生產大隊,屬大王人民公社。1982年改稱賀村生產大隊,屬大王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鄉,改為賀村村委會,屬大王鄉。1994年7月鄉改鎮,屬大王鎮至今。賀村村……。 |
因村中以賀姓居多,得名。1958年公社化時,屬瓦基大隊。1972年春由瓦基大隊分出,設立賀莊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賀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賀村村:位于陶墩村東北1公里處。……。 |
賀村:位于萊塢村東側,含賀東、賀家西等村。……。 |
光緒記載為“賀賈村”,以賀氏立村于賈村溝得名,后簡稱賀村。1958年8月,設立賀村生產大隊;1984年5月,撤銷賀村生產大隊,設立賀村村民委員會。秀水鎮賀村有農業人口630人,農戶有360戶,耕地面積1103畝,黨員有14人,在校學生58人。……。 |
村內居民賀姓居多,故名。1918年,屬二區。1937年,屬平樂編村。1949年,屬平樂行政村。1956年,屬登高高級農業合作社(秦崗)。1958年,屬飛躍公社。1959年,為史村公社秦崗管理區。1961年,設賀村大隊。1984年,改稱村委會,屬史村鎮。賀村村……。 |
賀村村位于賀村鎮中心,距江山市區12公里,區域總面積7268畝,由賀村、塢里、落馬坂、趙家山底、塘北壟、賀村山嘴、外拾貸和喇叭安等8個自然村組成。現有戶籍在冊人口2343人,20個村民小組734戶,1402個勞動力(其中男689人,女713人),84名黨員。擁有耕地1150畝(其中水田950畝,旱地200畝),林地1557畝,水庫2個,水塘35個,水域面積385畝。交通便捷,老205國道和46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