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社化時全社基干民兵在此辦了一個紅專學校,故名紅專,后成為村名。該點為專村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及辦公地點,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等。1949年前為龍橋鄉第六保轄地。1951年,從第六保分出置為大元村,因析龍橋鄉東北部置為大園鄉而隨隸。1952年春,又廢大園鄉入龍門鄉,村又復隸。1953年1月,又由龍門鄉析出再置大園鄉,村又隨屬。1958年,以境內設有一所基干……。 |
取“走又紅又專道路”之意,故名。1949年前屬龍山鄉第五保,1949年后改為賣油村,1958年改為賣油管理區,1962年取名賣油大隊,1968年后更名為紅專大隊,1984年更名為紅專村,隸屬賈嗣鎮。紅專村……。 |
文革時期這里的村民取“又紅又專一”之意而得名紅專大隊,后更名紅專村。由紅專村、鸚鵡村合并而成。1950年9月屬馬武鄉,1958年10月村改生產大隊,鄉改公社,紅專、鸚鵡大隊均屬馬武公社,1981年鳳凰大隊更名為鸚鵡大隊,紅專、鸚鵡大隊屬馬武場公社,1984年1月大隊改為村,并設立村民委員會。公社改為鄉,屬馬武場鄉,1985年屬馬武鎮,2002年12月,將鸚鵡村并入紅專村,仍屬馬武鎮至今。紅專村……。 |
紅專村是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沙金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1226224203。 |
1958年由山坡區辦紅專養豬場,共遷入職工300多人,后剩下十多人留此地落戶,修建的村莊,取村名紅專。解放初叫紅專農場,也稱紅專養豬場,是為當時思想很落后或有反流言論的人進行思想,勞動改造的地方,屬山坡區;1958年,成立紅專大隊;1971年大隊解體,成立山坡公社自轄生產隊,屬山坡公社;1985年,山坡鄉政府將紅專生產隊設為獨立村;2001年鄉鎮體制后,賀站、保福、河垴并入山坡鄉,紅專村屬山坡鄉;……。 |
紅專村,2001年3月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原來的紅專村、斗爭村、三余村的6、7、8、9四個村民小組合并而成。2008年3月區域再次調整,保留紅專村,與鎮北居委會建立紅專村(鎮北居)聯合黨總支,共有黨員222名,下設農業支部、工業支部、居委會支部。紅專村現轄27個村民小組和一個果業合作社,總戶1250戶,人口3010人,耕地面積3802畝,區域范圍3.8平方公里,省道222線,三鹽公路、平海大道在村中……。 |
解放初期由集中社,鷂子溝河,下河老油房,由合并為雙河大隊。由于雙河大隊在全公社完成各項任務比較突出有更名為紅專村,劃歸安康縣梘溝鄉,又于1996年撤并鎮劃歸中原鎮,2002年又將螞蟥村合并入紅專村,名紅專村村民委員會至今。紅專村……。 |
1958年8月1號成立人民公社時,以當時的紅色政權專政,故名。早年間叫營盤,1958年澤遠公社成立改為紅專大隊,1980年成立紅專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5月19日冕寧縣人民政府批復將紅專村、金星村合并為紅專村。紅專村……。 |
紅專村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土埡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923127999。 |
此地山上土質全是深紅色的,如磚一樣堅硬,故名。原紅專大隊,1984年改為紅專村,并歸青寧鎮管轄,2020年5月將曙光村、紅專村合并,設立紅專村。辦公陣地設在原曙光村辦公陣地。紅專村……。 |
紅專村是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王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124106999。 |
紅專村位于樂山大佛——峨眉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之間,蘇稽鎮南面,樂峨精品旅游線上,屬平壩地區,幅員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50畝,總人口1625人,總戶數540戶,轄6個經濟社。全村現有黨員73名。農業生產以花卉為主,現有花卉250畝,鄉村旅游點5個。全村經濟以花卉、鄉村旅游、勞務收入為主,先后被列為“樂山市樂峨精品旅游線文明長廊建設示范村”、省、市、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四川省“省……。 |
紅專村是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通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0623103999。 |
紅專村簡介紅專村位于文宮場鎮附近,由原紅專村和紅河村合并,現有7個經濟社,總人口2948人,總戶數972戶。全村種植枇杷1800畝,桃子1000畝和水產面積105畝。全村村公路硬化2公里,社道路硬化5.4公里,支渠整治12000米。目前全村人均純收入達9764元。……。 |
紅專,是當地一所學校;,故名。解放初期為安德鄉二管區,1958年為勝利公社解放大隊,1976年為安德鎮三大隊,1980年設置為安德鎮紅專村,2005年,根據郫縣人民政府103號文件《關于安德鎮并村(社區)有關事宜的批復》,紅專村與原三橋村合并設置為紅專村村民委員會,2019年12月紅專村與黃煙村合并為紅專村至今。2020年村社區調整,同意將黃煙村和紅專村合并,設立紅專村村民委員會。郫府函〔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