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窯村位于福鼎市城東,桐江溪下游依山傍海,風景獨特。沈海高速公路、104國道、南江濱大道三線縱貫其中。交通便捷是我市交通一個窗口、也是山前街道其他村落必經之道,屬城鄉結合帶。村落面積約2.5平方公里分3個自然村,有王厝、江厝、后膽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1035人,其中戶籍人口948人,可耕作土地45畝,其他土地為支持政府近幾年城市建設大部分被征用了。村民大部分靠搬運倉儲短途運輸收入,一小部分靠種……。 |
灰窯村位于鄉政府駐地南8公里處,全村現有50戶123人,常住18戶46人。村兩委班子健全,凝聚實干。全村總面積15007畝,耕地面積515畝,林地面積13003畝!。 |
灰窯村是貧困村,距縣城20公里、鎮政府9公里。全村122戶,249口人,常住65戶,165人,外出務工87人,務工收入113萬元。總面積10.97平方公里,耕地859畝,林地3360畝。糧食總產量101噸,同比基本持平;經濟總收入198萬元,同比增長同比減少8.33%;農民人均純收入4968元,同比增長3%。擁有機動車9輛!。 |
灰窯村是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暖池塘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1404102207。 |
灰窯村是遼寧省遼陽市燈塔市鏵子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1081102207。 |
灰窯村:位于紅橋鎮西南部,人口2059人,12個村民小組,528戶。……。 |
灰窯村總面積1.38平方公里,總人口1777人,總戶數578戶,村民小組9個,村組干部14人。村建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有黨員50人,年人均收入7500元!。 |
清乾隆以前,灰窯叫坦籬笆,當時因燒石灰得名灰窯。清末袁姓官員葬于此,更名袁家墳。解放后因含義不好,仍恢復名稱灰窯至今。清乾隆以前,灰窯叫坦籬笆,后因燒石灰得名灰窯。清末袁姓官員葬于此,更名袁家墳。1950年后復用灰窯;解放初屬辛街區云瑞公社;1966年屬漢莊公社灰窯大隊,以后屬漢莊區灰窯鄉、漢莊鄉灰窯行政村;1996年屬漢莊鎮灰窯行政村;2000年改為漢莊鎮灰窯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腋G村……。 |
解放初屬華嚴鄉,1953年祥云縣第一區,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紅星社;1963年祥城區;1970年祥城人民公社;1984年祥城區灰窯辦事處;2002年設灰窯村民委員會;腋G村……。 |
灰窯:曾經建有窯燒過石灰。1962年成立灰窯小公社,1970年為灰窯大隊,1984年改為灰窯鄉,1988年改為灰窯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為灰窯村民委員會,至今沿用;腋G村……。 |
以原駐地灰窯得名。因此地石灰石較多,并建有燒石灰的土窯,故得名灰窯。現駐地楊家窩,故名。解放前屬文龍的一個保;1950年成立灰窯村政府;1955年為灰窯鄉政府(包括董報);1958年從文龍劃出歸火箭公社(即錦屏),為灰窯管理區;1961年為灰窯小公社;1968年為灰窯大隊;1984年體改時改為灰窯鄉政府;1987年為灰窯村,屬錦屏鄉;1994年撤錦屏鄉并錦屏鎮,屬錦屏鎮;2000年改為灰窯村委會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