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建良種基地,供養這一區域種植,故而得名。明代屬甘莊里尤家廟保。1924年屬四區(駐上油崗)臨云鄉第十三保。1950年屬五區(駐宋寨)三里鄉。1954年屬上油崗中心鄉。1958年屬上油崗鄉公社橡栗大隊。1963年從橡栗大隊北部析出部分小隊成立良種場。1966年更名為良種場大隊。1983年6月撤社設鄉,撤大隊設村,成立良種場村民委員會,屬上油崗鄉至今。良種場村……。 |
良種場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龍曲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1627106213。 |
良種場村位于光山縣斛山鄉政府西部,屬平原地帶,距縣城8公里,北與趙橋交界,東與鄭圍孜村相連,南與蔡橋村接壤,西與鄢墩村相鄰。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220畝,林地面積50畝,水域面積150畝。農作物以水稻、再生稻、油菜等。全村共有7個自然村莊,9個村民小組,290戶,1200人,黨員26人,其中兩委班子成員4人,組織健全,分工明確,團結有力。村室便民服務大廳一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0.8萬元……。 |
明洪武四年(1371),劉氏自山西洪洞縣遷虞城縣,后又遷此建村。明萬歷年間,沿黃河兩岸筑堤,因禮部尚書沈堤經過,在此留一路口,而得名劉堤口。1968年10月在設紅旗良種繁育場,得名良種場。1948屬隴海區。1953年屬車站區。1955年屬車站鄉,名為劉堤口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屬車站人民公社,名為劉堤口生產大隊。1958年屬車站人民公社,更名為良種場生產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屬車站鄉,名為……。 |
“良種場”指該居民點原為良種場,是生產優良種子的地方,此地因此而得名。1974年在九集組建“南漳縣良種場”;1987年由原南漳縣園藝場(1958年成立)并入南漳縣良種場;1998年7月,南漳縣編委以南編復[1998]35號文件批復縣良種場為副科(局)級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2001年成立村委會;2009年,縣良種場由縣農業局直屬的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實行單位性質轉變,人員身份置換,建立社區(場部);……。 |
良種場是指村民委員會轄區原為饒豐鎮良種場駐地。因此地原為良種場,故沿用原稱名叫“良種場村民委員會”。建于1957年,1984年10月改名為饒豐良種場分場,2000年屬饒豐鎮稱良種場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良種場村……。 |
良種場村是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朱城子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220183106207。 |
良種場村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前郭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20721100208。 |
良種場村是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張強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0123102201。 |
良種場村是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臺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2221203203。 |
因本村是和田縣建立的為當地群眾提供品質優良的種子的基地,所以命名為良種場村。“良種場”,意指培育優良品種的場所。1958年為春花公社3大隊;1980年改稱托萬比曾大隊;1984年改稱良種場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良種場。……。 |
以前有10戶居民在此開墾種植,后來來此耕種的人越來越多,形成居民點,設立辦事機構因此而得名。“良種場村”系漢語,“生產良種種子農場”之意。1968年成立良種場,縣農業局管理培育棉花玉良種,1985年11月屬新墾農場大隊管理,2006年12月劃歸努爾巴格鄉管理,稱之為良種場。一直沿用此地名。良種場……。 |
因專業從事農作物良種繁育,故名。民國期間此地為頭工,文革時期屬呼圖壁縣躍進公社紅勝大隊,1984年二十里店鄉政府成立后,此地劃為二十里店鄉良種場,直屬二十里店鄉政府。2008年設立行政村,更名為頭工良種場村,沿用至今。良種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