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早期境內廖姓村民居多,得名廖家村。1984年為廖家大隊。1986年更名為廖家村。廖家村……。 |
因當地居民以廖姓居多,故名廖家,后成為村名。1949年前為萬足鄉第四保轄地。1951年民主建政時,改第四保置為廖家村,仍隸萬足鄉。1953年冬,分萬足鄉西南部置瓦廠鄉,村隨劃。1956年1月,廢瓦廠鄉入萬足鄉,村復隸。1958年更名稱紅旗大隊。屬萬足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時為避重名,復以境內地名廖家蓋更為隊名。1984年1月,改公社為鄉,廖家蓋大隊同時復稱廖家蓋村,隸萬足鄉。2003年12月……。 |
廖家村隸屬于寧化縣中沙鄉。位于寧化縣中部,中沙鄉的東南面。東連城郊鄉的下巫坊村,至湖村鎮16公里,至國家級地質公園——“天鵝洞群風景區”19公里;西接本鄉練畬村,至鄉所在地9公里;南鄰城郊鄉馬原村,至寧化縣城關10公里;北毗湖村鎮堪坑。【村落與居民】村落面積約5.5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有856人,194戶,轄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村風村貌】村里居住的都是客家人,表現勤勞儉樸、熱情好客,具有典……。 |
廖家村位于新橋鎮南部,與本鎮石槽村和樟樹村相鄰,童公路橫貫全村。全村轄8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476戶,總人口2152人,土地面積17630畝。其中山林面積15500畝,空閑地980畝,耕地面積1150畝。全村現有黨員59人,村支兩委干部5人。近年來,廖家村兩委班子緊密團結,共謀發展,以特色種植為基礎,打造了“種、養、商、外出務工”業并舉的塊狀經濟模式。我村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和“三個代表”……。 |
因明代由廖姓人遷建得名。1949年為馬家、太和2村,屬大圩區。1952年與一德、大力2村合并設一德鄉,屬臨桂縣第一區。1955年屬大圩區。1958年分設大村、馬家、太和、毛村4大隊,屬大圩公社。1962年合設一德公社,屬大圩區。1966年撤一德公社,分設廖家大隊,屬大圩公社。1984年改為廖家村民委員會,屬大圩鎮轄。1987年改設廖家村公所。1995年復設廖家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廖家村……。 |
廖家,廖姓所居,故名。1950年屬靈川縣大塔鄉。1958年為靈川縣廖家、燈塔、沿嚴三個大隊。1960年劃歸興安縣為廖家大隊,屬溶江公社。1962年改廖家公社,屬溶江區。1966年改廖家大隊,屬溶江公社。1984年改廖家村,設廖家村民委員會,屬溶江鎮。1987年改廖家村公所。1995年復改為廖家村民委員會。2017年更名廖家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廖家村……。 |
明成化十二年(1476)設鄖陽府,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初,沿襲明末建置,隸屬鄖縣十堰鎮。清同治五年(1866)隸屬鄖縣南鄉茅塔保。晚清,隸屬鄖縣茅塔保。民國初年,隸屬均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均縣設4區38鄉,隸屬均縣三區白浪鄉。1948年6月,中共設立陜南兩鄖專署時,隸屬兩鄖專署鄖縣十堰區茅塔鄉。1956年2月農業合作社化時,隸屬鄖縣十堰區白浪鄉,茅塔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隸屬廖家大……。 |
廖家村是湖南省邵陽市邵東市團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521108246。 |
廖家村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巖泊渡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30821101202。 |
廖家村是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清塘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923101253。 |
廖家村是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圩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122105225。 |
廖家村是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麻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31123105204。 |
廖家村(Liaojia Cun)村域位于歐陽海鎮南端,東鄰五里村、周塘村,南與流峰鎮西岸村交界,西與泗洲鄉接壤,北與五里村、三白村相連,村部設于廖家自然村,距鎮政府3公里。1958年成立廖家大隊,1983年改為廖家村。村轄12個村民小組。2011年末,全村430戶,人口1725人,面積5.0平方公里。2011年末,耕地面積1370畝,人均耕地0.8畝,林地面積2600畝;農業總產值950萬元,人均……。 |
廖家村是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清塘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124104205。 |
廖家村民主要姓廖,故名廖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新余縣獅峰鄉第二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新余縣獅峰鄉第二農會。1952年劃歸清江縣第七區白湖鄉。合作化時,由四個初級社轉為躍進高級社。1958年為黃崗公社廖家大隊。1968年并入黃崗公社白湖大隊。1979年從白湖析出,仍為廖家大隊。1984年更名廖家村民委員會。廖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