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時姓李的人們居住在山坡地帶,故名。解放初歸百里鄉,合作化時仍之。公社化時成立李家坡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設李家坡村民委員會民委員會,屬百里鄉;2016年撤鄉設鎮,屬百里鎮至今。李家坡村……。 |
李姓居民建居住點在山坡上,故名。1949年屬陜縣張茅鎮院科鄉。1956年屬三門峽工區院科鄉。1957年屬于大安中心鄉。1958年屬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屬高廟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李家坡村民委員會,屬高廟鄉至今。李家坡村……。 |
明代趙簡王死后在此建墳墓,派文武八大臣看守,大臣分別姓高、白、謝、戴、耿、戚、田、李。李二為其中一員武將,后在此建村,取名李家坡。又,相傳明初有幾戶李姓人家從山西遷此,在崗坡上建村,故名。此村東高西低,民居散落在坡地上。清乾隆年《安陽縣志》有李家坡村。1949年設李家坡村。1958年7月改為李家坡生產大隊,屬邵家屯公社,同年9月公社更名,屬安豐公社。1984年改為李家坡村民委員會,屬安豐鄉,至今。……。 |
李家坡村解放前,屬鄖西縣關防區署轄;1947年11月鄖西解放,縣境由西到東依次劃為鎮安、上關、鄖西三個縣轄,隸屬上關縣上店子區;1949年5月撤上關縣,鎮安縣政府遷回原址,恢復原鄖西縣轄境,復歸鄖西縣。1949至1952年,全縣通過土改復查、民主建政后,調整為1鎮11區,隸屬第四區店子鄉;1956年春,全縣由1鎮11區劃為1個鎮6個區,區以地名命名,第四區改名關防區,隸屬之;1958年5月,我國全……。 |
(一)概況李家坡村,位于水田壩鄉西南部。村委會駐地郭家寨,距縣城77公里,李家坡村東臨上壩村項家巖,南與董家沖村相接,西與牛田村周家灣接壤,北與野桑坪村陽坡毗鄰。1982年前稱為正義大隊,2001年2月李家坡村、郭家寨村與石廟村(原聯義大隊,李家坡村古時有一座用石頭筑的廟宇,故名)合并為李家坡村。轄7個村民小組,657戶,1917人。全村國土面積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05公頃,園地面……。 |
李家坡村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于里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121105260。 |
李家坡村位于泗水縣苗館鎮駐地,距縣城10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862 畝,327國道橫貫東西,S244省道縱穿南北,交通便利。全村有455戶1632人,下設5個村民小組。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50元。近年來,李家坡村按照上級新農村建設要求,緊貼實際,量力而行,新農村建設漸顯了效果。近年來,被市授予“市級文明生態村”,被縣授予“優秀基層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抓班子,強核心,打造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 ……。 |
李家坡村,地處馬嵬街道辦事處駐地北1公里處,整個村莊位于北莽塬坡上。東鄰新莊,西接乾縣南上官村,北倚新堡子,南可俯瞰馬嵬街道全景。李家坡村共有286戶,1284人,3個村民小組,4條街道,土地面積2200畝,其中耕地面積1785畝。轄區內有馬嵬驛,是鄉村旅游AAAA級景區。李家坡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8人,其中男黨員32名,女黨員6名,黨齡50年以上的4名。村名來由:李家坡村居黃山宮與馬嵬驛范圍之內,……。 |
因原先村內居民多姓李,且地處半坡,故名“李家坡村”。1769年,屬榮河縣汾陰鄉,為李家坡村;1921年,屬榮河縣第一區,為李家坡村;1943年,屬榮河縣第一區,為薛吉治村所轄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屬榮河縣第一區,為李家坡行政村;1953年4月,屬榮河縣薛吉鄉,為李家坡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萬泉、榮河縣合并為萬榮縣,屬薛吉鄉,為李家坡行政村;1956年4月,屬萬榮縣范村鄉,為李家坡行政……。 |
1958年9月設立李家坡大隊,屬靈石縣雙池公社李家坡大隊。1971年劃歸交口縣,為雙池公社李家坡大隊。1984年雙池公社正式改為雙池鎮,下設李家坡行政村。2004年李家坡村與孟家墕村合并為李家坡行政村,同時設立李家坡村民委員會至今。李家坡村……。 |
因該村姓李的較多、地形在山坡陡峭之上。明代屬團柏里管轄;明崇禎七年(1634)屬梧桐里管轄;1918年實行區村建制,1923年屬三區管轄;1956年2月撤銷區村建制,1958年9月實行公社、大隊化;1979年12月屬團柏公社李家坡大隊管轄;1984年12月改行鄉村制,設立團柏鄉李家坡大隊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李家坡村……。 |
李家坡原名李家莊,后更名為李家坡,位于趙壁鄉西部山區,原歸白羊峪鄉管轄, 2001年3月并入現在趙壁鄉。村北部和三都鄉接界,南部和和順縣接界。全村共有90戶,250口人,耕地面積51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4萬元,人均2000多元。 李家坡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莊,全村的主要產業為糧食播種,主要作物為玉米、谷子。由于在2004年時全村未能抓住村村通水泥路的機遇,集體經濟相當困難,全村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