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堡村隸屬于延慶縣大榆樹鎮,位于縣城東南5.9公里、鎮駐地南0.8公里處。東偏北距北紅門0.9公里,南距小張家口3公里,西南距大泥河2公里。全村現有村民125戶、325人,其中滿族6人,其余為漢族。村域面積約1.5平方公里,聚落呈長方形,面積約6.7萬平方米。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88.5萬元,人均勞動所得8833.3元。一、自然環境村址位于沖積平原上,海拔531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土壤……。 |
在此地大多數村民都姓劉,故名。該地所屬西寨鎮管轄。1958年屬劉家堡大隊,1983年改設村委會并由西寨鎮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劉家堡村……。 |
劉家堡村位于鄉政府駐地5千米處,距市中心18千米,村莊成團塊狀分布,占地154.03畝,有125戶,331人,村內平房149棟。(2019)。……。 |
劉家堡村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南4.9千米處,村莊呈團塊狀分布,占地197.62畝,有149戶、552人,全村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貂狐養殖為主。……。 |
劉家堡村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728101205。 |
劉家堡村是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岔溝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0381102213。 |
劉家堡村是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0525100220。 |
劉家堡村 村名由來相傳明朝中期,劉啟從四川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劉家莊,后村莊有一竹堡,又改名叫劉家堡。政區人口距鎮政府駐地西北5公里,116戶,403人,耕地880畝。經濟狀況以農業為主,2005年經濟總收入 503萬元,人均純收入5283元。社會事業村中有衛生室、幼兒園各一處,固定電話91部,有線電視用戶60戶,村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與合作醫療的參保率分別為30% 95% 。2005年村民喝上凈化……。 |
1958年得名,隸屬于集賢管理區,1962年成立集賢公社劉家堡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劉家堡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集賢鄉,1997年3月撤鄉設鎮,隸屬于集賢鎮。劉家堡村……。 |
1958年5月,設立劉家堡生產大隊。1984年7月,孝義實行鄉鎮村制,撤銷劉家堡生產大隊,設立劉家堡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劉家堡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劉家堡村……。 |
劉家堡村位于僧樓鎮的南邊,現有人口1800余人 ,六個居民小組,黨員39人,共有土地1950畝(其中可用耕地1520畝,林地350畝,企業占地60畝)。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務工、種植和養殖收入,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20元。務工形式主要有在周邊企業上班、跑運輸和外出打工等;本村常年在企業務工的100余人,大車司機有25人,年人均收入3—4萬元。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還有部分種植豆類、花生……。 |
據志書記載:五代后漢高祖劉知遠在后晉任太原節度使、北平(太原)留守,北平王時曾在此筑堡屯兵。到明代中后期,劉知遠筑堡屯兵處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村,約在明嘉靖年間始稱劉家堡村。太原王氏后裔王伯聚元末明初從河西蠶石村遷居汾東柳林,即是現在的劉家堡村。村委會駐劉家堡而得名劉家堡村民委員會。民國元年(1912年)屬太原縣東南區,七年(1918年)屬太原縣三區為支村,二十七年(1938年)屬清太徐抗日民主……。 |
一. 地理位置及區位條件 劉家堡村隸屬祁縣西六支鄉,村莊總面積1617畝,建筑面積183畝.北與塔寺村接壤,南與西六支村相連,西與高村相靠,東與馬家堡村相鄰,交通比較便利。108國道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二.自然資源利用與評價 劉家堡村四季變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分,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9.9℃,年平均日照時數267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無霜期172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