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南省陵水縣文羅鎮龍馬村 龍馬村位于文羅鎮西南部,西鄰隆廣鎮,南與三才鎮相接,東連文新村,北至文羅鎮區。龍馬村轄有10個村民小組(龍村一、龍村二、龍村三、馬嶺上一、馬嶺上二、馬嶺下、同多、矮嶺上、矮嶺下、三公園),7個自然村(龍村、馬嶺上、馬嶺下、同多、矮嶺上、矮嶺下、三公園),總人口2130人,戶數463戶。下轄3個黨支部,共有87名黨員。龍馬村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區,土壤多屬壤土和砂質壤土,有少量紅壤土,肥力……。 |
17、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龍馬村 龍馬村委會原為龍馬大隊和坡頭大隊,1987年合并為龍馬村委會,龍馬村位于翁田鎮西南部,處于翁龍公路必經之地,距離鎮墟最近約7公里,最遠約18公里,轄區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土質主要成分是黃沙質地和砂質地,宜種植熱帶農作物和發展畜牧業。全村現有19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總人口539戶2333人,現有村“兩委”干部5名,大學生村官1名,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含預備黨員2名)。轄區內地勢平坦,坡頭、……。 |
龍馬村位于恩施市龍鳳鎮西北方向,距恩施城區21公里,最高海拔1000米,最低海拔400米,國土面積10.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95畝,下轄街道組,村坊組,上保扎組,彭家灣組,袁家灣組,花廟組,紙廠河組,嶺崗組,余南山9個小組。全村有872戶,3048人。近年來,龍馬村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領全村廣大群眾,積極開拓,勇于創新,大力發展茶葉、養殖苗木等產業,大力實施退耕還林,……。 |
龍馬村位于黃圩鎮的最南端,東與云梯關相依,南與漣水縣石湖鎮接壤,西與石湖鎮南祿中心社區相鄰,北連黃南居委會。下轄8個村民小組,由龍背、小馬圩、大馬圩、火星觀、楊碼頭等23個自然村組成。【村名由來】現在的龍馬村是2002年撤鄉并鎮由龍背、馬圩、張莊3村合并而成。現在龍馬村的名字是龍背村、馬圩村各取一字而成,且有龍馬精神,積極向上的意思。龍背名稱來源很有意思。相傳很久以前,天宮中有一條懶龍,被下放凡間……。 |
龍馬村是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黃島區)大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211105324。 |
龍馬村隸屬萊城區口鎮,位于萊城北25公里處。東南鄰桃花村,西南鄰棲龍灣村。地處山區。耕地面積120畝,山場4000余畝。現有80戶,232口人。 龍馬村,是清朝末年由中姓遷此居住,后有薛、鄭、張、王、韓、李相繼遷此形成自然村落,中、薛、鄭姓相繼失傳或遷出,現有張、韓、王、李居此。原來是兩個村,村南部沿河東西走向建村的叫石馬莊(后叫馬家莊),因村西山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馬,以此名村。另一村沿河南北走……。 |
龍馬村是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柏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326104277。 |
2016年,龍巖村和馬橋村合并,兩村各取一字,得名為龍馬村。2016年龍巖村民委員會和馬橋村名委員會合并為龍馬村村民委員會,得名以來沿用至今。龍馬村……。 |
1950年5月,龍高區10個鄉,設龍馬鄉,轄包括龍馬村在內的6個村;1958年4月,歸龍高鄉管轄;1958年8月,建立龍馬生產大隊,歸龍高公社管轄;1958年12月,彬縣、旬邑、長武3縣合為彬縣,歸屬土橋公社管轄;1961年,改歸龍高公社管轄;1984年政社分設,設立龍馬村村民委員會,歸龍高鄉管轄;1998年,歸屬龍高鎮管轄。龍馬村……。 |
相傳,在唐代時,此地嚴重缺水,村民通過各種方式尋找水源,有一次,村民尋找水源掘井時,從地下挖出一塊化石,形態象龍,又因該村離馬駒村近,故名龍馬。后村莊擴大,龍馬分為南、西、東三個龍馬,該村位于南,故名南龍馬。1949年屬洪洞縣五區。1954年屬龍馬鄉管轄。1958年屬龍馬公社管轄。1984年屬龍馬鄉管轄。1987年成立第一屆南龍馬村民委員會,屬龍馬鄉管轄至今。龍馬村……。 |
龍馬村基本情況全村共有2465人,1160戶,下設11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500余畝,其中魚塘養殖300多畝,勞動力總人口1650人,其中女姓820人,男姓830人,龍馬村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雜交水稻制種、蔬菜,土地主要種植水稻面積3000畝(其中雜交水稻制種750畝)雜交水稻種植大戶在100畝以上的有三戶,小麥面積1800畝、油菜面積700畝,種植蔬菜專業戶5戶種植面積500余畝;龍馬村……。 |
龍馬村簡介龍馬村位于鳳陵鄉西部,距鳳陵鄉場鎮2公里,轄5個經濟社,總人口1744人,總戶數515戶,面積2.8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1325畝,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720元。2012年,結合省財政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整合產業結構調整等項目,投資499萬元,在龍馬村2、3社風貌改造84戶,硬化村道3公里,硬化社道2公里,新建引水渠800米,整治水溝1200米,建40平方米公共廁所1個,建10……。 |
此地有一座龍王廟和馬包寨山地名,村名遂借取小地名為名。1946年屬坦溪鄉第2、3村,1950年廢保建周家、張家村、銀梁村,1958年改為先鋒、躍進管理區(耕作區),1962年更為先鋒、躍進大隊,1984年更為中壩村、躍進村,屬坦溪鎮管轄,因境內有一座龍王廟和馬包寨山,兩村合并取龍王廟的“龍”和馬包寨“馬”二字得名龍馬,2020年將躍進村、中壩村合并,設立龍馬村。元寶村……。 |
龍馬村位于蒼溪縣東部,于2020年由原河地鄉石龍村、金馬村合并組建,幅員面積計7.9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共有588戶,1797人,黨員42名,現有耕地面積2570.55畝、林地面積2100余畝,是脫貧攻堅時期以來鎮域的“先鋒村”。 近年來,一是在脫貧攻堅時期,截至2020年該村共完成在戶脫貧65戶,223人。在村道路硬化方面,于2018年完成達標通村硬化7.28公里,通組硬化13公里,進一步……。 |
該村境內有龍馬橋,村名遂借取橋名為名,故名。1954年至1955年建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成立蘇家灣人民公社龍馬大隊;1984年4月撤鄉并社時更名為龍馬村,同時選舉成立龍馬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合村并社時與八字墻村,成立龍馬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龍馬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