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前有口塘,形似鳳凰,傳說鳳凰塘里有龍王,得名龍王郢,且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龍王村村民委員會。原是壽縣下塘區車王公社龍王大隊;1965年劃歸長豐縣,為長豐縣車王公社龍王大隊;1968年5月撤區并社,為莊墓公社龍王大隊;1970年復設義井公社,龍王大隊屬之;1973年為車王公社龍王大隊;1976年為長豐縣楊廟區車王公社龍王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為車王鄉龍王村;1992年車王鄉與義井……。 |
龍王村概況 龍王村位于九龍鎮北部,與臨泉、界首、潁泉區相望,北依蜿蜒曲折的泉河水,老泉河故道橫貫其中,是潁州區有名的西伯利亞,由原溫莊、姚莊、龍王三村合并重組后,是九龍鎮第一大村,也是潁州區第二大村,全村人口6356人,1680戶,耕地面積3465畝,19個自然莊,51個村民組,黨員93人,現有村兩委7人。近年來,村黨支部按照“五個好”目標要求,強堡壘、抓機遇、興產業,始終把支部建設放在首位,帶領……。 |
龍王村位于趙廟鎮東北部,與雙廟鎮、洪山鎮隔河相望,東連倪邱鎮。界亳公路、高光公路穿境而過。轄區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5235畝,總人口5378人。2006年村級區劃調整時由原來的龍王村、陳樓村、馬莊村合并而成。轄六個自然村(龍王、蔣樓、陳樓、馬莊、謝莊、北陳莊)16個村民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甘薯等。工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一二三產業比重基本持平。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14元。……。 |
龍王行政村由原龍王村、明光村合并而來。地處泥汊鎮中北部,東鄰無為大堤,西鄰高新大道,允長路橫穿而過,村級主干公路三橫三縱,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人杰地靈,物產豐富,全村共有農業人口3800余人,總戶數957戶,耕地面積4853畝,農作物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棉花和油菜。水面面積達1000余畝,特種養殖和水產品主要是河蟹、魚類。轄區內設有31個自然村、小學一所、衛星接受轉播站一座,設備齊全,共接收衛星頻……。 |
龍王村地處岳西東北部姚河鄉,全村現轄有上灣、下灣、火嶺、楊灣、柿樹、西河、龍王、長灣、潘山、田畈、陰排、陽排、河口、油河14個村民組,住戶199戶,全村占地面積19.8平方公里, 人口838人,F有耕地面積739.9畝(水田498.9畝、旱地241畝);山場面積28142畝(林業用地24659畝、非農業用地3483畝)。目前全村境內兩條交通主干村級公路全長8公里連串8個村民組其中楊馬路與本鄉馬石村……。 |
全村15個自然莊,20個居民組,總人口4402人,耕地面積4473畝,全村位于S202道路兩側,南北約2公里,橫跨陳老莊路和母子崗路,北靠大清河,依托龍王中心街集貿市場的優勢,全村涌現出一大批個人企業,如在全國小有名氣的立新漁餌廠,有集北苗郢兩個人造板廠,S202省道兩側有黃沙廠2個、一個黃牛大市場,母子崗路南側新建廢品收購站1個,全村養肉雞、蛋雞廠4個,目前全村呈現出一片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 |
槐林鎮龍王村,東與壩鎮毗鄰,西與廬江縣僅一河之隔,下轄18個自然村,3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為4568人,水稻可耕面積為4478畝,旱地2400畝,山場面積為1100畝。村黨總支有2個支部、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0名,其中女黨員9名。近幾年來,村兩委班子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富民政策,落實退耕還林313畝,享受退耕還林補助資金33000余元。變荒岡為聚寶盆,共開發優質茶園500余畝,全年僅此一項為……。 |
龍王村,清水鎮轄村,位于鎮域西南,有路通往109國道。聚落呈集團狀,建在龍王溝南側一座灰石嶺上,面積1萬平方米。有村民48戶,125人,耕地66畝。該村地處中山地貌,海拔718米。土壤為山地林溶褐土,植被為荊棘雜叢,以白樺、山楊為主。主導產業:村民主要收入是核桃和杏仁,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掙錢。交通:從地鐵蘋果園站乘坐892公交車在龍王村口下車,步行30分鐘即到。聯系方式:61826157……。 |
因其境內有一座龍王廟,得名龍王村。1958年為龍王生產隊,1981年更名為龍王村,2002年將會峰村合并,2006年劃入米心鎮管轄。龍王村……。 |
10、重慶市奉節縣公平鎮龍王村 龍王村位于公平鎮中部,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縣城75公里,與公平鎮的車家居委會、公平村、九嶺村、紅土鄉的太陽村接壤,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大村。全村 23 居民小組,693戶,2882人,常年勞務輸出1200余人。幅員面積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73畝,其中水田 1305 畝,旱地 768畝;林地795畝,F有村組公路 21.8公里,山平塘 38 口,蓄水15 萬方,農用大堰12條250……。 |
據清道光24年(公元1844年)版《江北廳志》記載,清朝道光年間,“龍王洞四甲東上山,張家埡口下,兩山壁立,一泉涌出,灌田千畝”。在該處一個四里長的峽谷中,有一狀如龍的石頭,人們喻為“洞中龍王”,因此得名龍王洞。百姓也以龍王村作為當地代名詞。1995年,由于鎮級區劃調整,原龍王鄉(由大碑村、龍泉村、龍王村組成)改名為復興鎮,2004年,大碑村、龍泉村和龍王村組建成現在的復興鎮龍王村,并設立村委會,……。 |
12、重慶市榮昌區盤龍鎮龍王村 因境內寺廟龍王寺得名。1949年前屬盤龍16保。1953年為盤龍鄉龍王村。1958年為盤龍公社八大隊。1981年為盤龍公社龍王大隊。1984年為龍王村。1993年為盤龍鎮龍王村。2008年油房、普渡、高坡、合心、龍王合并為龍王村。龍王村……。 |
13、重慶市開州區大德鎮龍王村 龍王村是重慶市開州區大德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00154100202。 |
14、重慶市開州區岳溪鎮龍王村 因其境內“龍王廟”,故名龍王村。1961年析置大慈公社,1962年,大慈公社轄菱角、團壩、發展等12個大隊;1984年4月政社分開,大隊更名為村;2004年10月,村組建制規模調整,菱角、團壩、發展三村合并,取名龍王村,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龍王村……。 |
15、重慶市城口縣巴山鎮龍王村 解放前,本地有一座頗有名氣的“龍王廟”,故名龍王村,F廟已毀。1956年建躍進高級社,人民公社時期為躍進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縣內重名,遂更名為龍王大隊,1984年更名為龍王村,設立龍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長嶺村、龍王村合并為現在的龍王村。龍王村……。 |